近日,泸州市叙永县档案馆从馆藏民国档案中,发现民国26年9月(1937年9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发行的《救国公债》原始金融票证,其面值为五元券,票号为5307717。尽管历经78年风雨,票面依旧完好如新,实属珍贵。

78岁的救国公债保存完好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年国难进入到空前深重的阶段。在此空前危急时刻,国民政府财政部因军费急需,呈奉国民政府核准于民国26年9月1日发行了《救国公债》。为此,国民政府还专门颁发了《救国公债条例》。
此期《救国公债》分为“伍元”、“拾元”、“百元”三种(伍元面额见图),票幅均为130×268毫米。公债总发行额为5亿元,预定分30年还清。三种不同面值公债票的正面花边颜色分别是浅蓝、青蓝和赭色,花边框内最上方是“救国公债”字样,字下方为由右至左的条例摘要竖行文字。其中“财政部呈奉国民政府核准发行救国公债国币五万万元依照条例如期还本付息合给本债票为证”的字体稍大,而有关债额、发行、利息、还本、基金、债票种类等说明字体稍小。条例文字中间盖有财政部的红色方印,左边则有财政部长孔祥熙和两个次长邹琳、徐湛的签名和印章,债票反面印有与正面中文相同的英文,是为方便海外华侨购买而设计。
根据资料记载,《救国公债》发行时,即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民族资本家以及海外华侨争相购买,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救国,表现出海内外同胞在旷世国难面前同仇敌忾的爱国情怀。
泸州市档案局负责人认为,该套《救国公债》的发行距今已78年,原始票证已很难见到,票面完好,能够完整保留下来实属罕见,具有重要的实物价值和很高的史料价值。
何平 记者 简放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