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24时,随着附着在万宁桥东侧的管道拆除完毕,万宁桥的历史风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从2021年至今,本市采取多项措施为万宁桥“减负”,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接下来将继续推进万宁桥的修缮及环境整治。
移除古桥东侧管线
历史风貌明显改善
位于地安门外大街的万宁桥,南北跨越于玉河之上,是北京中轴线与大运河玉河段的交汇点,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2020年,经系统勘测评估,万宁桥使用状况尚好,但文保状况较差——存在桥体石材开裂或风化、勾缝渗水或脱落、桥体外挂市政管道、周边景观杂乱等问题,影响到文物的展示效果。
北青报记者从市文物局了解到,推进万宁桥的保护极为复杂,需要解决好文物保护与交通功能、市政管线之间的关系,要协调交通部门优化交通组织,要协调市政部门迁改市政管线,更要考虑桥体两侧东城区、西城区环境整治的统一标准等等。
为给万宁桥“减负”,2021年,本市对万宁桥通行车辆限速30公里/小时,限载总重20吨,调出82路公交车和3条夜间线路,并将铰接式公交车改为单机公交车。2022年,本市完成万宁桥一期修缮工程,调整了桥东侧的绿化空间,增加了亲水步道,修整了桥西侧的河道驳岸。2023年,本市继续为万宁桥“减负”。2月27日24时,附着在万宁桥桥体东侧的自来水管道及通讯管路光缆拆除完毕,彻底解决了桥体东侧外挂市政管道、影响文物保护及展示效果这一长期困扰万宁桥的问题。
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清除杂乱的管线之后,万宁桥东侧呈现出较为整洁的历史风貌。
整治工程做“减法”
将拆除镇水兽笼架
对于开展万宁桥整治工程,北京市规划院名城所所长叶楠介绍,此前万宁桥东侧桥体大部分被供水管、钢架等物遮盖,这对于城市文化传承是很大的损失,桥本身叠加的重负也不利于桥本身的保护,希望通过这次整治,能够对桥体有一个很好的保护展示。
“不会看到额外增加了什么,整治过程中我们以减法为主,通过最小的改动,让公众感受文物的价值。”叶楠谈到,在整治过程中多部门协作,让一些地上的市政设施入地,拆除废弃的交通杆体,挪走不用的隔离墩,从而营造出比较干净、简单的场景来烘托文物古迹,同时确保了民众生活不受影响,万宁桥的整体景观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叶楠指出,万宁桥西侧的石雕镇水兽非常精美,出于安全考虑,相关部门设置笼架把它保护起来,但这并非很好的保护方式,文物的价值并未得到很好的呈现。他们计划在接下来的整治过程中将笼架拆除,目前正在制作镇水兽的展示牌。拆除笼架后如何保护镇水兽?叶楠指着镇水兽旁几个新的石墩介绍:“这几个石墩将成为低矮的保护设施,未来人们不用隔着笼架观赏镇水兽,要为公众创造更好的游览、探访环境,感受滨水场景。”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万宁桥东侧的两具石雕镇水兽其保护笼架已经拆除,视觉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万宁桥已有738年历史
系古桥中的“活文物”
北京的古桥历史悠久,而历经朝代更替、城市变迁,北京一些古桥或被拆、或被埋、或被现代桥梁所取代,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据《北京志·市政卷·道桥志》记载,北京有记载最早的跨河桥梁,是金中都城的会城门桥,现已无完整实物。据北青报记者了解,北京现存已知的古桥,绝大多数被认定为文物,有少数古桥仍服务于市政交通,如万宁桥、金鳖玉蝀桥(北海大桥)、朝宗桥、十三陵的北五孔桥等等,成为一处处“活文物”。
《北京文物地图集》记载,万宁桥,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明、清时又称后门桥。桥初为木构,后改为单孔拱券石桥,南北向长34.6米,宽约17米,桥拱净跨度约7.2米。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后门桥。2000年恢复万宁桥和附近水面,同年应侯仁之教授建议,经市地名办批准,恢复万宁桥原名。万宁桥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遗产构成。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