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魅力乡镇 • 正文

山东桑园村:从“万元户”到“全村富”

发布时间:  责任编辑:晓东

  题记:多年来,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桑园村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共同富裕,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走出了一条立足资源禀赋、体现自身特色、顺应时代要求、实现强村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

  古槐树见证着变迁,巴漏河流淌着幸福。

  桑园,这个2900多口人的村庄,是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文明村,在章丘很有名气。

  名气源于实力:42家工业企业,规上企业7家,年纳税4000多万元,村集体年收入620万元,村民年均纯收入4.6万元,章丘纳税第一村;宾馆饭店商超30多家,教育医疗资源齐全,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在农村并不多见的繁华,诉说着这个村庄的美好与幸福。

  回顾奋进的历程,在通往共同富裕的路上,经风雨、迎挑战、强筋骨、谋幸福,58岁的村党委书记刘恩峰,不负众望,勇挑重担。

  (一)

  刘恩峰,个头不高,干净整洁,为人务实,办事利索。

  “刘书记,您这办公楼比有些乡镇政府都气派。”

  “现在落后了,2007年刚盖起来的时候,一点不假。”指着五层4500多平方米的桑园创业服务中心(桑园村两委办公楼),刘恩峰的低调里透着满满的自信。

  这份自信,与他的经历有关。

  1981年秋天,16岁的刘恩峰走出校门,凭着招考进入村机械模具厂当工人,一干就是10年。后来因为工作积极主动,走南闯北干了两年业务营销。

  1993年,国家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村塑料模具厂由于转型慢,面临亏损,众人主张关停。时任村书记力排众议,毅然把刘恩峰从村机械模具厂调到村塑料模具厂,担任生产、技术厂长。

  靠着一股子敢闯敢创的劲头,他抓经营、促发展、求突破,企业扭亏为盈,步入新发展赛道,直到今天,生意红火,蒸蒸日上。

  桑园村的工业发展之所以如火如荼,有其历史原因。

  “当年,我们村第二任书记刘家岭,曾经在江苏机械有限公司任工会主席,懂工业、善经营、会管理。1968年辞职回村任职,发展锻造、模具、面粉等产业。”刘恩峰说,桑园村所在的相公庄,是铁匠之乡,有着“一盘红炉打天下”的传统。

  受益于刻在骨子里的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铁匠文化基因,加上老书记打下的良好基础,到改革开放前后,桑园村已经拥有机械锻造、金属颜料、塑料模具、面粉厂等8家企业,在当时广袤的农村,不管是发展思路,还是产业经营,都走在了前列。

  改革开放后,乘着国家政策的东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生长,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带动了就业,增加了效益,富裕了乡村,刘恩峰成为远近闻名的“万元户”,村办企业也成为强村富民的支柱。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涌起,激烈的市场竞争预示着经济改革的新变局,乡镇企业、村办企业优胜劣汰成为必然。当周边许多村办企业因思想落后、固步自封、管理不善纷纷淘汰时,桑园村把握机遇,审时度势,化危为机,果断对所有村办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改革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企业拥有了自主权,焕发了生机,增加了活力,在市场经济中大浪淘沙,生存了下来,赶上了时代步伐。

  到2008年,刘恩峰担任村党委书记时,村内企业达到16家,村集体年收入达到280万元,村民年均收入突破万元,成为响当当的富裕村。

  (二)

  富裕起来以后的问题,并不比以前少。

  2003年,桑园村成立党委。2007年10月,村两委换届,刘恩峰从企业进入村两委。

  一年后,老书记因身体等原因,辞去职务,刘恩峰接任村党委书记,成为当家人、领头雁。桑园村从此迈上了新的发展阶段。

  刘恩峰一上任,就困难重重。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桑园村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在章丘首屈一指,但也积攒了很多矛盾,面临着村务不公开、管理宽松软、负债数额大等难题,群众反映强烈,解决迫在眉睫。”上任伊始,他就经常被群众围在办公室,反映各种诉求。

  “新一届村两委必须从解决群众反映的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一件一件办,一项一项干,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在村两委例会上,刘恩峰斩钉截铁地说。

  “村务财务公开还好说,要让60岁以上的人都回家,这事不好办啊?”

  “60岁以上的十好几个呢,都是乡里乡亲的,谁去得罪人?”

  “岗位兼并以后,多余的人去哪里挣钱?一个人后面就是一个家啊。”

  ……

  大多数村干部想不通,免不了有怨言。

  就算寸步难行,也要打开局面。“先从财务公开入手,把这几年花的钱,全部在办公楼公示栏里公开,让群众监督。60岁以上的全部离岗,多余的人全部分流到企业再就业,村委不养闲人。”刘恩峰上来犟劲,就是不信邪。

  随后,治巴漏河、建村小学、盖村宾馆……一笔笔支出具体细致、公开透明,广大群众看了敞亮、心里明白。

  “刘书记,我在村里干了这么多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能过河拆桥啊。”在一位老同志带领下,十几位60岁以上在村两委工作的老同志找到刘恩峰家里。

  “老大哥,咱们村现在负债好几百万,在村里发工资的60多个人,吃空饷的有,不干活的有,人浮于事的也有,工资都发不下来了,不精简咋办?”刘恩峰的话语重心长。

  “那也不行,我们都快70了,离岗以后靠啥生活?你给我指条路!”大家不依不饶。

  “老赵,你养儿育女是干啥的,不就是防老吗?再说,当年村里商定60岁以上老同志离岗的时候,你也是同意签过字的。”刘恩峰把此前的会议纪要摆在了大家面前,顿时哑口无言。

  “刘书记,老人离岗有儿女赡养,我在村里干保洁十几年了,都50了,让我下岗,我去哪里找工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岗位合并带来了新问题。

  当时在村里发工资的60多人中,大多集中在40岁至50岁之间,一旦下岗,吃饭就成为最现实的问题。

  “你到我家的企业去上班,我给你发工资。”刘恩峰早就想好了对策,他以身作则,率先在自己的塑胶厂安排了5名人员。随后又发动效益好的企业把其余20多名人员全部妥善安排。

  就这样,村两委精简到20多人,减少了开支,提高了效率,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其实,在刘恩峰看来,人事问题不是最大的难题,因前几年发展过快,造成几百万的外债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路在何方?

  经过调查发现,村集体还有资产被部分人占为己有,只管自己经营,从不交租赁费,广大群众看在眼里、怨在心里。

  “凡是私自占用集体资产的,一律收回;凡是合同不规范的,一律无效;凡是签了合同的,一律按合同办事。”为了公平公正,一场摸家底、清资产、强管理的行动,在桑园村迅速展开。

  刘恩峰聘请律师审查合同,成立小组清查资产,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租赁合同全部规范管理。一番铁腕整治之后,2009年村集体收入增加20万元,达到300万元。

  村集体收入虽有明显增加,但距离几百万元的债务,相差甚远。刘恩峰发现,几百万元的外债中,有300万元是银行贷款,每年光利息就40多万。如果能一次性还清银行贷款,每年就能节省这笔利息,这对桑园村来说,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老刘,你的企业是咱村最大的,这几年效益也不错。你帮个忙,把今后五年的承包费一次性交上,我先把村里的银行贷款还上。”刘恩峰找到锻造厂厂长,说明来由。

  “刘书记,你上任后,干的都是实事,大家都记在心里。村里的工作我支持。你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我把五年300万的承包费凑齐,给你送去!”

  银行贷款一次性还清,又使用人员精简节省的费用、清理资产增加的收入等,到2012年,刘恩峰用了四年时间,把所有外债全部还清。

  最重要的是,这些事让大家感到,桑园村要顺利发展、走向幸福,就需要刘恩峰这样雷厉风行、动真碰硬的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入新时代,桑园村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各类产品远销国内外,集体收入每年保持在380万元左右,迈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三)

  要说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再次提速增长,是在2021年。

  这一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承前启后之年。

  这一年,与其他地区一样,章丘也面临着耕地资源减少、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农业收益下滑、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多、农业很难形成规模经营、“三农”工作与城市化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影响农村现代化实现等一系列问题。

  当时,中央提出在农村推行“三变”改革,唤醒农村沉睡的资产,整合农村分散的资金,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基于此,章丘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试点推行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

  作为富裕村的代表,地处平原地区的桑园村成为章丘区级试点村。

  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刚开始的时候,群众不支持,有的观望、有的质疑、有的甚至拨打市民服务热线。越是有矛盾冲突的时候,党建引领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了。”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干部,而村干部的关键,在村党组织书记。“桑园村要想继续走在前列,就得让乡亲们长精神、立志气,持续增收、共同富裕。”刘恩峰先从统一党员干部思想入手,把为啥改革讲清楚、说明白,让党员干部首先从思想上解放,认识改革的目的意义。

  话是这么说,事就这么做。刘恩峰带领村两委,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发现村委东侧20亩的林地属于建设用地,可以建设厂房用来租赁,实现资源变资产。

  兴奋之余,把厂房建成什么标准,成了一件愁事。

  “刘书记,听说村委东侧要建厂房出租。我的企业想扩大规模,正好需要20来亩地。你看把建好的厂房租给我吧?”在明水经营山东东控机械有限公司的本村村民刘荣恒,一个电话打了过来,刘恩峰云开雾散、豁然开朗。

  “没问题。你起草一份合同,把厂房建设标准等内容都写具体,村两委研究后,就签合同,我负责建厂房,你交上20万元定金。”刘恩峰把此事安排得妥妥当当。

  随后,刘恩峰坚持党建引领,成立置业合作社,通过全村125名党员带头,发动全村群众积极参与入股。半年时间,投资800万元(资金来源村集体占30%,剩余70%村民自愿入股),建成标准化厂房,承租给刘荣恒,租赁收益按股分红,每股分红1400元。

  思想一旦开窍,要素迅速激活。

  “真没想到,以前闲置的土地,能变成增收的聚宝盆。通过‘三变’改革,现在大家都感觉,村里处处是宝贝。”受益的村民拍手称赞。

  桑园村不只有闲散资源,还有900多亩耕地,刘恩峰又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与山东鲁供丰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垫资托管+保底承诺+约定提成”方式,开展全程化托管服务。土地股份合作社收益按照“两保底+分红”的方式分配,入股农民800元/亩的保底收益,村集体有30元/亩的保底服务收益,盈余按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60%、公司40%的分成比例,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经营主体,公司全程保底托管是服务主体。全村原来947亩土地,通过整平田间道路,实行规模化经营,为村集体扩充出200亩土地,每年增收20万元。

  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刘恩峰尊重村民意愿,把可量化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经营性净资产,按照核定的成员数,折成等额股份量化到个人,实行按股共有,保证村民合法权益。

  “为了保证公平,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每人享有一股基本股的基础上,鼓励农民群众入股并获得收益。”刘恩峰说,要求入股的干部群众平均或基本平均持股,不允许个人持大股,更不允许个人控股,确保了股份合作社的基本属性,形成了有利于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同时,依托“五治”中心成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邀请法官、司法局、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从法律角度审核村级合同,指导“三变”改革,保证了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这样一来,通过盘活资产“生钱”,入股分红“找钱”,有偿服务“挣钱”等方式,增强了农村造血功能,激活了发展新活力。

  产业兴,群众富。桑园村的闲置资源活了起来,群众收入多了起来,到2022年底,村集体新增收入达到230万元,村民年收入超过4.6万元,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四)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富裕起来的桑园村,时刻不忘民生改善。旧村改造就是其中之一。

  桑园村的旧村改造起步较早。1999年,实施第一轮旧村改造工程,50%的村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群众的生活环境大幅改善。

  刘恩峰上任后,随着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收入持续增加,群众又有了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

  “咱村里啥时候再盖楼啊?家里儿子找媳妇,人家一听咱是桑园的,都愿意。可问起家里有没有楼房时,俺就没底气了。”

  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村两委工作的方向。

  2010年,刘恩峰启动第二轮旧村改造工程,利用村锻造厂废弃的老厂区,新建6栋住宅楼,300多户村民乔迁新居,85%以上的群众住进了楼房。

  居住条件改善了,村集体收入增加了,刘恩峰又开始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做文章:

  ——在养老上,每年为55岁以上女性村民、60岁以上男性村民发放福利1000元,70岁以上老人1500元,80岁以上老人2000元,还为全村300多位70岁以上老人送生日蛋糕、牛奶等礼物。

  ——在助学上,每年为参加高考的学生根据成绩给予现金奖励,本科1000元,研究生2000元;为幼儿园儿童每年补助600元。

  ——在健康上,签约家庭医生,邀请省、市、区、街道、村卫生室五级医疗机构,每年两次为村民进行健康查体,每年为60岁至80岁的老人加入银龄保险,让广大老年人就医有保障。

  ——在惠民上,动员村内企业,每年春节、中秋节为全体村民发放面粉、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福利。

  ……

  “新时代这十年,是我们村发展最快的十年,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从基础设施,到教育医疗,到社会保障,广大村民的生活更加充实、更有保障。”说起发展变化,刘恩峰满满的成就感,广大村民满满的幸福感。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比翼双飞,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意。从2015年开始,桑园村就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村级治理。

  “那时候,群众的素质相对较低,房前屋后垃圾乱倒,邻里之间发生纠纷,婆媳之间关系紧张等问题时有发生。”刘恩峰下决心从环境治理入手,全面提高村民素质。

  “从今年开始,我们重新修订村规民约,把环境维护、邻里和谐、家庭和睦等文明素质提升与各项福利挂钩,谁违反,就取消一年所有的福利。”2015年春节刚过,刘恩峰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郑重宣布。

  说干就干,他带领党员干部把村内环境整治一遍,实行积分制管理,谁不遵守,就扣谁的分,取消一切评先树优资格和一切福利待遇,通过倡导性和约束性措施并举,给全体村民拧上了“紧箍咒”,打好了“预防针”,用法治思维引领乡村治理,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的行为,引导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弘扬正能量,激发新活力,乡风文明焕发出新气象。

  “村干部干实事,村民们得实惠,村里的人心齐了,谁也不愿意当‘落后生’了!”全村洋溢着共同建设和美乡村的热情。

  刘恩峰趁热打铁,把精神文明建设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同农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结合,经常邀请山东大学颜丙罡教授、山东儒学发展促进会会长李长明教授等专家宣讲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经常性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出彩人家评选、志愿服务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影响广大村民,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营造出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风气,幸福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

  五治融合,治村有方。最让刘恩峰自豪的是,这些年,桑园村坚持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以五治融合加快基层治理现代化,擦亮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金字招牌,激励着广大村民团结一心耕耘好依法治村的“百花园”“幸福田”。

  春风新意,华章日新。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阳光照耀在巴漏河上,桑园村的梦想流光溢彩,桑园村的未来风光无限。为了早日实现共同富裕,为了建设更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刘恩峰将倾注一腔情,捧出一颗心,再闯一片天。来源:鲁网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2008-2019中乡网(xiangzhen.org)版权所有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蜀ICP备13027954号-1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0830-315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