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法治 • 正文

网游“过脸”当生意,触犯刑律担责

发布时间:  

  如今,各大网络游戏平台推出严格管控时间、要求实名注册、设置多重“人脸验证”关卡等多项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但在如此严格的“限游令”下,仍有不法分子在钻漏洞挣钱。

  近日,经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同时支持检察机关提出的公益诉讼诉求,判令陈某删除已收集的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在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承担公益诉讼赔偿金14000余元,并以参加公益服务等形式修复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

  目前,判决已生效,陈某已将赔偿款赔付至“未爱绽放”专项基金,并已完成第一次志愿服务修复公益损害。

  2021年9月,由虎丘区检察院自主研发的E“新”守护未成年司法保护平台接到一条家长赵某投诉信息,反映其儿子小亮近期出现无心学习、沉迷游戏等情况,在查看小亮手机后发现,不到一个月时间小亮花费超过两千余元租用网络游戏账号。赵某立即收集了订单信息、支付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材料反馈给检察机关。

  根据该线索,检察机关调查发现陈某存在向未成年人出租游戏账号的嫌疑,在进一步向陈某询问了解相关情况后,检察机关认为陈某已经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遂向公安机关移交线索。

  经查,这起案件并非常见的行业“内鬼”泄露、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等类型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而是犯罪分子批量购买未成年人信息,通过绑定游戏账号等操作,再将游戏账号出租给未成年人牟利。

  作为游戏发烧友的陈某,收入不足以支撑自己购买各类名牌鞋子的消费,时常手头拮据。2021年年初,陈某在某游戏QQ群里看到有人发广告,声称可以破解人脸识别,还出售“料子”。陈某觉得其中有利可图,立马私信群友获取秘籍。后陈某得知,对方所谓的“料子”包含姓名、身份证号码和人脸动态视频等整套个人信息,购买信息后通过特殊运作就能轻松解锁部分平台的人脸识别。陈某联想到游戏平台对于未成年人的严格管控,就想以此“生财”。

  “购买‘料子’后,上家帮我操作进行换绑,后续需要人脸认证的话,也可以由他们帮我操作通过人脸识别,业内称这种技术叫‘过脸’。”陈某供述,当出现更换设备登录账号、在游戏内进行消费等情形时,会触发游戏平台出现“人脸识别验证”弹窗,这时就会让“上家”远程操作“过脸”。随着业务愈加繁忙,陈某索性购买了专门用于“过脸”的手机。就这样,陈某在短时间内拥有了8种最热门游戏各几十个不同的账号,其不仅出售游戏账号,还能远程解除人脸识别弹窗验证,一时间“生意火爆”。

  据承办检察官曹聪介绍,“料子”价格从十几元到七八十元不等,平均一组的价格为30元左右,出租游戏账号的收益大概每个账号每小时10元至20元不等,一两个小时就能回本。

  据统计,陈某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出租这些利用他人信息注册的游戏账号,非法获利14000余元。

  2022年12月12日,案件被移送至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检察院办理,检察官审查案件后认为,人脸信息具有高度的个人生物识别特征,属于个人敏感信息,陈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同时,陈某也规避了国家规定网络游戏需实名认证的政策,干扰了人脸识别认证的过程,侵犯了不特定多数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财产权,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损。

  同时,检察机关对陈某出租游戏账号是否属于合法经营进行了公开听证评议,给相关网络游戏平台、专门用于“过脸”的手机制造商及网络游戏账号租赁平台制发了检察建议或法律风险提示函,将向陈某出售个人信息人员的犯罪线索向公安机关移送并督促及时查证,同时,要求陈某退出违法所得14000余元用于赔付相关被害人,永久删除其手机及电脑内储存的涉案信息,在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公益损失14000余元。

  为保证公益赔偿金专款专用,检察机关还联合区慈善总会设立“未爱绽放”专项基金接收该公益赔偿款,用赔偿款反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等公益事业。“在赔礼道歉和经济赔偿之余,检察机关创新公益修复形式,要求陈某在缓刑考验期内每季度参加一次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警示教育、公益宣传、志愿服务等,以进一步弥补和修复违法行为对公共利益造成的损害,检察机关对此将开展监督。”曹聪说。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晓东   责编:祁旭)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2008-2019中乡网(xiangzhen.org)版权所有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蜀ICP备13027954号-1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0830-315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