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4700米的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聂荣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是一栋不起眼的小楼。装修谈不上精致,硬件条件也不算完善,可生活其中的几十位老人精神矍铄、眉眼带笑。看到工作人员,老人们热情地打着招呼,透着熟稔。
与老人们拉家常,几番对话下来,了解愈发深入。工作人员的细心贴心,让老人们在集中供养服务中心感到舒心又安心,几乎忽视了设施上的短板。
工作人员的细心贴心,源自以老年人之心为心。不少老年人受限于身体条件、表达能力、活动范围等因素,生活中遇到了各种难题。以老年人之心为心,就要掌握他们的所需所求,化解他们的所烦所忧,这离不开悉心的观察、发现与总结。从他们的饮食习惯发现来自牧区的老人偏爱传统食物,于是反复调整菜单,制作特色餐食;注意到老人们看电视节目心情格外愉悦,就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带他们观看一些比赛,丰富日常生活……正是具备这样的“慧眼”,发现了日常生活细节中隐藏着的真实需求,才能更有的放矢地强化服务保障,助力老年人享受晚年。
服务保障好老年人的生活,事不在大小,需要的是体贴周到。这种周到,不仅包含物质层面的支持,更有精神层面的慰藉。有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看到这里的老人,时常会想起自己家中的父母长辈,“感觉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应当把手里的工作做得更好”。在与老年人的频繁接触中,情感的纽带不断加强,促使大家更加懂得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时间长了,一些工作人员开始琢磨怎样把工作做到前头,由此出发,便会提前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和想法,从而更好谋划和安排相关服务内容。
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在一定程度上衡量着社会幸福指数和文明程度。幸福的关键,在于身心健康,特别是得到心理满足。养老服务,是照料上的多方发力,也是情感上的双向奔赴。用情温暖老人心怀,让服务内容更贴心周到,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能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调研的是养老事业,也启示我们,和群众打交道的工作都需要“将心比心”。不少时候,群众有困难,但未必能讲清说明自己的需求。群众工作要做得让人满意,就离不开到群众中调查研究、多多换位思考,摸清他们“想不清”“说不出”又切实影响到实际生活的难题。只有做到尽心尽责,付出真心真情,才能收获实绩实效。
“那曲高寒,没有夏天,希望老人们的晚年都在春风里。”当地一位民政干部的话,让人感受到暖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养老是重要的民生工作,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盼。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养老服务水平,需要不断增加养老供给、创新服务方式。越是在条件艰苦地区,越需要倾情付出。全社会共同行动、携手努力,一个值得期待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必将渐行渐近。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晓东 责编:祁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