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播放、快速收费的模式,意味着微短剧根本来不及等待口碑发酵。作为竖屏时代的“刚需”,微短剧不该把自己局限于“雷剧”“爽剧”“擦边剧”,更不应沉迷于资本游戏,而应迅速回归到创作文化精品的正轨上来。
最近,抖音、快手、微信三大平台几乎同时出手整治,下架了一大批违规微短剧,处置了上千个违规小程序。
近来,微短剧频频发出捷报:上线24小时后票房破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的比比皆是。这些名字和剧情都有点“雷”人的微短剧,与传统影视剧、网络剧几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从形式上看,传统影视剧适应电视机、iPad的横屏播放,时长十几分钟至数小时;微短剧适应手机竖屏,两三分钟一集,上来就是激烈冲突且充满悬疑,适时而止,勾着人想看下一集。
从内容上看,传统影视剧受众偏女性,婚恋、悬疑、古偶题材较多;而微短剧主要偏爱霸总、赘婿、战神、重生、穿越等题材。从播出平台看,爱优腾、B站等平台作为近年影视剧的主要播放渠道,重资产、高投入,辛苦了好几年才勉强盈利;而微短剧刚开始起步,在抖音、快手、微信里搭建小程序,几天就能起量。
微短剧的收费方式最让传统平台羡慕。微短剧前面几集免费,后面几十集需付费,一部100集左右的剧看完要花费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且并不强制收费,是否付费观看,完全取决于观众是否认为“物有所值”。
微短剧的出现和走红是一种必然。截至2022年12月份,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个小时,远超过长视频用户。然而,用户天天拿手机刷视频,却只能看碎片化的搞笑段子、剪辑的横版影视切片,供需长期错位,有太多内容需求没有被满足。
2019年前后,专为竖屏定制的微短剧应运而生,短短几年乘风而起。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微短剧行业的月充值金额已从今年6月份的4000万元增长至10月份的6000万元,预计全年将达到200亿元至300亿元,已相当于中国电影票房一半的体量。
分析微短剧成功的关键词,主要有两个:竖屏时代和资本力量。火箭式发展的微短剧目前更像一场“霸总”的资本游戏。快速播放、快速收费的模式,意味着根本来不及等待口碑发酵。现阶段,决定微短剧命运的不是质量而是流量。据中信建投研报,微短剧普遍将付费收入的80%至90%用于购买流量。
流量为王,让微短剧放弃了打磨演技、服装、台词、灯光等细节,“7天写完剧本”“一周拍完100集”的模式走红而不走心,高度依赖巨额投放。例如某爆款剧,业内估计制作成本不到50万元,但上线8天投放流量消耗就超过1亿元。
据业内人士透露,微短剧如果准备投流1亿元,其实不用实打实拿出1亿元,而是先投入一部分,吸引用户充值后再滚动投流。正是这种类似加杠杆、滚雪球的资本操作,制造了微短剧神话。
然而,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了。与所有新兴行业一样,微短剧必然存在优胜劣汰、逐步规范的过程。越是被资本看好的行业,进化速度越快。
微短剧在资本市场和消费端的火热,证明行业大方向是对的。作为竖屏时代的“刚需”,微短剧不该把自己局限于“雷剧”“爽剧”“擦边剧”,更不应沉迷于资本游戏。主流平台及监管部门强化治理是一个信号,提醒微短剧需要迅速回归到创作文化精品的正轨上来。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晓东 责编:祁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