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乡镇故事 • 正文

爷爷的智慧

发布时间:  

       在我的老家安徽怀远芡河中游南岸,一直有隔代亲的说法。就是说当中隔一代人之间就会很亲。比如爷爷和孙子相对就比较亲。我和爷爷也是这样,祖孙相处的十分亲。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无论爷爷到哪里外出回家,总会给我带些好吃的东西。因此,爷爷外出的时候就是我站在门前石磙上盼爷爷回来的时候,有时看到远处爷爷回来的身影,就奔跑几里地去迎接爷爷。儿时的我只知道向爷爷要好吃的,不知道那个时候的每一块糖果都来之不易,更不知道为什么爷爷每次外出都能带些饼干、花生之类。后来才明白这里隐藏着爷爷的智慧。
       其实爷爷也并不是每次出去都买些零食的,因为那个时候的食品太贫乏了,农民手里根本没有钱,更谈不上经常买零食给孩子吃,尽管爷爷十分疼爱我,但那时候的条件是绝对不允许的。那爷爷怎么会经常带东西给我吃的呢?这里的秘密后来才被我知道。那是一个阴雨天,爷爷又要去走亲戚了,临行前打开了他一般都不打开的抽屉,急急忙忙地出发了,忘了把抽屉锁上。爷爷走远后,我悄悄拉开抽屉,发现里面有果子、糖豆等等,见到这些零食,馋嘴的我就口水直流,一口气把里面的东西吃的精光。傍晚,爷爷回家了,依然和往常出门回来一样,从衣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少许果子和糖豆,和抽屉里的一模一样。吃过这些东西的我,明显没有太浓的兴趣。爷爷怎么也不明白是什么原因,等爷爷走进屋里,看见自己的抽屉忘了锁,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他看到给我保存的零食没有了,知道我给吃了,并对我说:“早吃迟吃都是吃,反正还是你吃!”爷爷把衣袋里的那少许零食放到抽屉里,又把抽屉给锁上了。等几天,爷爷把抽屉打开,把仅有的少许零食拿给我吃了。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爷爷外出再也没有带零食给我吃,我一直认为是爷爷生气了。
       长时间吃不上零食,我的心里好难受。爷爷又一次外出回家没有带零食,我实在憋不住了,就问爷爷:“爷爷您不疼我了吗?您怎么好长时间都不带东西给我吃了?”爷爷鼻子一酸,眼泪掉下来了。“孩子,爷爷哪来的钱给你买吃的,以前那些东西都是你大姑给我的,是北京你表姐带给你大姑的。我藏在抽屉里,每次出门拿几个放在衣袋里,回来时拿给你吃。”看着为难的爷爷,我知道自己似乎做错了什么,半晌也没说什么。
 
       上初中时,我一次因为被老师批评了,一气之下不去上学了。爷爷问我怎么不去上学了,我告诉他不想念书了。爷爷没有生气,心平气和地说:“不想念就不念吧!吃了早饭我们用板车拉牛粪去地里,不念书了就得干活吧!”吃了饭,爷爷用一根较细的绳子拴在板车的旁边让我拉,爷爷架杆。爷爷老是催我加劲,他自己似乎没有十分用力。半天下来,我的右肩膀被细绳子勒的又红又肿,中午吃饭时疼的只想哭。爷爷告诉我吃完午饭,下午还要和他一起拉牛粪,我感觉实在受不了。忙和爷爷商量,要求下午去学校继续读书,爷爷满意的答应了。直到后来才知道,爷爷为了让我继续读书,才使出了和我一起拉牛粪的“高招”。
       高中毕业后,我参加了当时区里组织的合同教师招聘考试,以全区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我想想同学们有的考取了大学,心里确实不想在农村当一名合同教师。爷爷知道了我的心思,耐心地和我说,当个教师也不错,天天与书本打交道,有学习的机会。如果想学习,一边教书一边学习也是可以的,听收音机里经常有自学成才的故事,这就是“骑驴找马,不会太累!”听了爷爷的话,我当上了一名合同教师。
      后来,我照爷爷说的边教书边学习,先后拿到大专和本科文凭。在县里组织的经管干部招聘考试中,我以文化课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乡镇经管干部。去乡政府上班前,我特意买了几个菜回家,请爷爷喝几杯。吃饭前,爷爷挑拣了一根弯曲一根较直的筷子给我用。午餐时,我用爷爷给的筷子夹菜,怎么也夹不住菜。爷爷给我换了根直的,用起来顺手多了。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原先给你的筷子不好用,是因为一根弯了。做人也是这样的道理,只有心眼直,才能做好工作、交好朋友。”
       到乡政府上班后,爷爷有事没事给我“添麻烦”,今天让我给他买眼药水,明天让我给他带感冒药,后天说他想吃苹果、橘子。总之每天我下班回家,他都会给我“添麻烦”,对爷爷的需求我总是千方百计满足,没有一次怨言或拒绝。半个月后,爷爷没有再给我“添麻烦”,而是高兴地对我说:“你好好干工作吧!你的耐性、你的尊老证明你一定能成功!在乡政府上班,你对待每一个农民都要像对待我一样,你的工作就会很顺利,你对人家像对待自己最亲、最爱的人一样,人家就会对你最亲、最爱。”实事证明爷爷说的对,多少年来,我无论到哪个乡镇哪个村工作,都把那里的群众当成最亲、最爱的人,群众对我的工作自然也是十分支持。
      虽然爷爷已去世多年,但爷爷用自己的智慧教育晚辈的方法始终在我的脑海里萦绕。家乡群众的两句顺口溜也让我久久不能忘怀,那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记住老人言,不会讨人嫌”!(施广平)

 
(编辑:晓东 责编:祁旭)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2008-2019中乡网(xiangzhen.org)版权所有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蜀ICP备13027954号-1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0830-315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