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农村文艺 • 正文

川剧《梦回东坡》再现东坡恣意人生

发布时间:  

陈智林领衔主演。

川剧《梦回东坡》剧照。演出方供图

3月10日晚,观众在《梦回东坡》演出前领取节目单。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维睿 摄

  “僵卧孤村了无痕,诗酒原来可通神。梦回来路寻芳径,雪泥几处有鸿痕。”3月10日晚,北京长安大戏院川腔绕梁、座无虚席,随着舞台灯亮、唱词响起,苏东坡青衣白髯登场,其宦海浮沉、四方奔走的人生故事徐徐展开。

  这是第五届四川文华奖剧目大奖作品、大型新编历史川剧《梦回东坡》首次进京演出。当晚,不少观众早早来到剧场,领取节目单,与剧照立牌拍照“打卡”,选购来自东坡故乡四川眉山的文创产品。演出中,随着情节推进,观众时而开怀大笑,时而凝神静听。当演出落幕,全体演员上台谢幕,观众席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作为四川省川剧院重点剧目,该剧集结了一流主创团队,由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担任艺术总监并领衔主演,国家一级导演查丽芳执导,第十七届文华大奖剧目《草鞋县令》的编剧杨椽担任编剧,国家一级作曲李天鑫担任作曲,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叶建担任舞美设计,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潘健华担任服装设计。

  此次演出也正式拉开《梦回东坡》2024春季全国巡演大幕。“目前,《梦回东坡》已演出16场,我们将沿着东坡足迹,到他待过的地方都走一走。”苏东坡的扮演者陈智林表示,接下来,《梦回东坡》还将在上海、徐州、杭州、嘉兴、黄冈、苏州、常州等城市上演,“希望在前进路上不断探索,沉下心来精雕细琢,打磨出能够立得住、传得下的文艺精品力作。”

  创新“梦回”叙事

  打破时空桎梏展现东坡人生

  “人生何必到百岁?一坡自有一歌随。吾生不恶死不坠,再把清欢赋几回。”乐声响起,故事从“梦回”开篇,在常州的一个风雨之夜,年老迟暮的苏东坡在梦中与苏父苏母重逢,开始追溯过往一生。

  超越时空的表现方式,在文艺作品中并不少见。在3月11日举行的川剧《梦回东坡》专家研讨会上,不少戏曲理论评论专家评价该剧“梦回”结构新颖创新。《中国戏剧》原主编、著名戏剧评论家姜志涛认为,时下常用的“穿越”容易显得简单幼稚,该剧“梦回”的模式恰到好处,结构现代、前卫,不像命题作文般束手束脚,通过史实和虚构的合理结合,既展现了苏东坡的性格特点,又让整出戏更加具有可看性。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曾创作过大量关于“梦”的诗词,常发出“人生如梦”的慨叹,但并未因此失去信心,始终保持超脱释然的人生态度。在不少评论家看来,《梦回东坡》以梦为架构,也正符合苏轼对人生命运的哲思。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两个多小时的戏曲舞台,应该选取哪些事件呈现东坡形象?在中国剧协副主席季国平看来,与其他剧写苏东坡的角度不同,该剧打破时间秩序,选取他人生中的几次重要经历,以此展现他的人生态度。

  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苏轼曾总结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川剧《梦回东坡》打破时空,通过散文式叙事手法,在8幕戏中重点讲述他在黄州、惠州、儋州的经历,选取了惠州造桥、黄州悟道、修建雪堂、壮赋赤壁、乌台诗案、儋州化民等重要事件。

  在苏轼的三任妻子中,《梦回东坡》重点呈现了王闰之的形象。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看来,王闰之也许是苏轼妻子中最不被大家看重的一位,她没有太多文化修养,是典型的传统家庭妇女,但正是因为这些特性,二人的感情故事更能展现苏东坡生活化、接地气的一面。而王闰之从烧诗稿到搜集诗词的故事脉络,也串联起苏东坡“乌台诗案”的经历。

  “文艺剧目创作要对传统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梦回东坡》正是这样一部遵循艺术规律创作的作品。”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评价,《梦回东坡》立意高远、题旨鲜明,没有聚焦历史上的政治争端,也不争辩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斗争是非,而是紧紧围绕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创作出观照当今文化需求的作品。

  川人川话演绎

  展现诙谐幽默的巴蜀文化

  “嘶声哇气地唱歌”“爆眼子老汉儿苏东坡”“衣裳裤儿打得来焦湿”“到处麻麻杂杂黑咕隆咚”……演出中,地道的四川方言频出,充满烟火气的“川味”东坡形象扑面而来,观众席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笑声。

  苏轼不仅在文学上享有巨大声誉,更是以其乐观旷达、开放幽默的个性,成为最受老百姓喜爱的历史人物之一,以他为题材创作的文艺作品更是不胜枚举。“苏东坡是四川人,川剧是四川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川剧演绎苏东坡称得上是‘原汁原味’。”在导演查丽芳看来,尽管不少艺术形式都塑造过苏东坡的形象,她也曾执导过话剧《苏东坡》,但川剧版的苏东坡仍然不可或缺。

  为了更加鲜活地呈现苏东坡,创作团队在剧情、台词等方面下足功夫,将厚重曲折的历史消解在诙谐的语言和事件中,在呈现苏东坡的生活情趣和个人魅力的同时,也展现了川剧来源于巴蜀文化之中的幽默风趣。

  剧中,苏东坡蘸酒写作,酒干后诗作不复痕迹,旁人叹可惜,苏东坡说:“来自于天地,还归于天地,这文章江水看过了,明月读过了,还有啥子可惜的,喝酒,喝酒!”初贬黄州时,面对生活窘境,“竹筒装铜钱,每天用一串,要是用超了,月底吃铲铲。”“君子固穷,不算儿童。安贫乐道,肚子在叫。”这些台词充满笑对生活的姿态。

  对《赤壁赋》的演绎更是成为该剧亮点,通过王闰之“大白话”诗作——“七月的一天,正是擦黑擦黑的时候,霉扑烂榨的苏东坡和几个鬼眉鬼眼的朋友,坐船来到赤壁,到处麻麻杂杂、黑咕隆咚,一阵微风吹来,水面上起了好多漩漩”,苏东坡作出千古名篇。“这段戏处理得特别好,在大雅大俗之间,通过戏剧性和幽默性,强化了剧目风格和可看度,更见人物个性。”季国平评价道。

  “喜剧创作很难,一不小心容易写成闹剧,这出戏中的喜剧是意味深长的,在幽默中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中国戏剧》原主编、著名评论家赓续华认为,《梦回东坡》特别具有川剧特色,也特别能展现川人风貌,在川剧喜剧化的演绎中,呈现苏东坡在逆境中乐观豁达的精神,没有耳提面命教育观众,反而时常让人会心一笑,展现了戏曲中少有的开放、自由、快乐的“游戏精神”。

  “《梦回东坡》好玩好看、有趣有味,川剧外的其他剧种难以展现苏东坡这样亦庄亦谐的人生姿态。”王馗评价,苏东坡一生在宦海中浮沉辗转,面对人生遭遇却展现出精神上的豁达通透,《梦回东坡》把握了苏东坡这一核心人文精神,将其注入川剧内里,舞台上的苏东坡似乎从巴蜀文化之中走了出来。

  新老演员碰撞

  促进川剧艺术的传承发展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陈智林更换黑、麻、白三色髯口,再现了苏东坡四十多岁到六十多岁的人生。折扇、髯口功、川剧水袖等传统技法极富观赏性,高腔唱段更是苍劲激越、功力深厚,展现了《赤壁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苏轼名作的浩荡气势。

  “这是我演过最累的戏,也是演完感到最难以走出的一部戏。”陈智林坦言,每每演出,仿佛又跟随苏东坡经历了他的艰难坎坷,但也一次次从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汲取到了宝贵财富,“创作演绎苏东坡的过程,也让我自己的人生态度得到提升。”

  “苏轼经历人生的跌宕起伏,在一次又一次的低谷中坦然相对,正是因为这些人生中的大起大落,苏轼才得以成为‘苏东坡’。”谈及对角色的理解,陈智林说。这种历经挫折后的乐观豁达,也正是他最想通过《梦回东坡》展现给观众的。“希望通过舞台展现出苏东坡的人格魅力,让观众感受到苏东坡的人格在曲折经历中的逐渐升华,从苏东坡的人生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陈智林看来,在打造精品剧目的同时,为川剧培养后备人才也尤其重要。此次《梦回东坡》的演员中,不少“90后”“00后”扮演了重要角色。

  “00后”青年演员刘咏涵,在剧中饰演王闰之。“对我来说,演绎这个角色有很大的挑战。”刘咏涵说,王闰之性格外向,但她本人个性内敛,在刚开始表演时“放不开”,“陈智林院长在舞台上特别认真,在他表演的带动下,我逐渐跟随他一步步入戏,也随之慢慢进入角色,演绎出王闰之开朗活泼的一面。”

  饰演苏东坡的姐姐“八娘”的李雨洁,同样是“00后”演员。“排练初期,得知我要在舞台上表演3米多长的水袖,压力特别大,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中,逐渐克服了困难。”李雨洁说,除了业务上的帮助,前辈们对待舞台的敬业精神也让她获益匪浅。

  “年轻演员的舞台表演能力不容小觑,他们为《梦回东坡》带来新生力量。”在查丽芳看来,采用年轻演员演绎重要角色,正是《梦回东坡》的亮点之一,新老演员的磨合碰撞,带来更具创新性的表演,也焕发了舞台的青春活力。

  “很欣慰能通过《梦回东坡》带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年轻人需要更多的舞台和机会。”陈智林说,人才培养是戏曲传承的根本保障,通过舞台上的“传帮带”,才能走出戏曲艺术演员断层、后继无人的困境,真正促进川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晓东 责编:龙湾)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2008-2019中乡网(xiangzhen.org)版权所有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蜀ICP备13027954号-1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0830-315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