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要闻 • 正文

“漂流”北上广 四川三星堆文物“出差记”

发布时间:  

7月,盛夏。坐落于大运河畔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比炙热的阳光更为热情的,是排起长队等待观展的观众。放眼望去,队伍蜿蜒曲折似无尽头。当人们终于步入展厅时,就能邂逅从四川成都、广汉跨越2000余公里,汇集于此的古蜀珍宝。这里,便是“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的现场。

这是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珍品第一次大规模亮相首都。自6月27日开展以来,吸引无数观众心驰神往,渴望在展览中叩开古蜀神秘之门,一窥灿烂文明曾经的模样。

倘若将时间和空间范围拉得更长远些,就会发现,三星堆文物所到之处,都会引发空前的观展热情,激起一波又一波的文化热潮。

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呼和浩特、西安……过去一年,三星堆文物“游历”全国多个城市,它们所到之处,都发生了哪些奇妙的故事?

首个突破100万人次特展

“在观众心中播下古蜀文明种子”

5月20日,初夏。

当最后一名观众走出上海博物馆东馆(以下简称上博东馆)展厅,备受瞩目的“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结束了长达100余天的展期,正式与上海观众告别。

上博东馆开馆以来的首个特展,观展人次突破100万,国内迄今规模最大、门类和体系最全的古蜀文明展……翻看这场展览所达成的成就,难免令人惊叹。正因于此,策展人、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胡嘉麟,用“波澜壮阔”形容这次奇妙的经历。

作为当时古蜀文明考古出土文物在四川省外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展出阵容,其火爆程度堪比演唱会,在预约通道开启前两日,16000个预约名额在5分钟内就被一抢而空。随后,上博东馆将每天预约量从原定八千人扩容到了一万人,但即便如此,该馆每天的观众接待量均达到上限。

“这应该是上博有史以来,首个观展人数突破了100万的临展。”胡嘉麟介绍,在三个多月的展览期间,人山人海的场景几乎每日都在上演。“早在5月16日左右,参观人数就突破了100万。从相关的报道中也能看到,展览现场,文物的四周经常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

每隔两三天,就要来“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学习、打卡的观众;观展次日,就飞赴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美籍华人;赞叹于古蜀文明的瑰丽神秘,对三星堆产生浓厚兴趣的美国弗利尔博物馆馆长……沉睡了三千余年的古蜀珍宝,迎来送往五湖四海的游客。也因为这场展览,胡嘉麟邂逅了许多有趣的文博爱好者,他们对古蜀文明的好奇与认真的态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认识一位观众,是资深的文博迷,我们统计了一下,他总计来了23次。每看一次都会做很详细的笔记,还去买各种学术类书籍阅读,更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做讲解。”胡嘉麟说,在这位“学习型”观众的身上,他很欣慰实现了自己策划这场展览的初衷——在观众心中播下一颗关于古蜀文明的种子,为他们开启探索古代文明的一扇窗口。

上博东馆展览虽已结束两个多月,但其“余音袅袅”。社交网络上,人们谈论三星堆、古蜀文明,总会想起这些古蜀遗珍闪耀于上博东馆的日子。人们看到的不仅是文物本身,更看到了古蜀文明与其他地区、其他文明的交流互动。对此,胡嘉麟表示:“我们在构思展览的时候,打破了以时间为序的固有模式,着力呈现古蜀文明与不同族群和文化的交流互动,这也是我们希望告诉观众的,古蜀文明从不是独立的、外来的。”

从西安走向呼和浩特

三星堆文物“漂流记”还在续写

2月25日,初春。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厅,历时4个月的“问蜀——东周时期的蜀文化特展”即将落幕。

就如同展览主题“问蜀”一样,展览以设问方式展开叙事,向神秘的古蜀文明发出“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去了哪里”的“哲学三问”,并通过梳理蜀文化的地域特色及其发展序列,展示古蜀文明汇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进程,并强调巴蜀地区对秦的统一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来自三星堆遗址的青铜人头像和跪坐铜人像被陈列于独立展柜中,向观众讲述跨越三千余年时空的神秘往事。

“我们希望告诉观众的,不是古蜀文明多么特立独行,而是要强调巴蜀地区对秦统一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探讨不同地域文化之间交融共生的发展脉络。”策展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馆员彭文说。这场立足于扎实学术研究基础的展览,通过轻松设问的方式,将早至新石器时代的宝墩文化,晚到战国晚期的蜀文化,一一呈现出来。

其实,在2023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的“2023年度文博行业100个热门展览”中,就有开展不过月余的“问蜀——东周时期的蜀文化特展”,也足见这场展览的影响力。今年5月18日,这批来自四川、湖北、陕西数十家文博单位的珍贵展品,在呼和浩特博物馆再次聚首,截至7月18日,参观人数已经突破17万。在彭文看来,进入展厅的观众不仅对三星堆的文物感兴趣,也对悠久的蜀文化产生好奇,那么这个展览就是成功的。

一眼千年,过目不忘。从西安到呼和浩特,从香港到上海再到广州、北京……如今,三星堆文物的奇妙“漂流”记还在续写。来源:华西都市报
 

(编辑:晓东   责编:声辉)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2008-2019中乡网(xiangzhen.org)版权所有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蜀ICP备13027954号-1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0830-315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