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医疗卫生 • 正文

多点突破 核医疗临床应用迎来新进展

发布时间:  

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程祝忠在电脑上查看患者情况。

  川企大调研·寻找新质生产力22

  四川核医疗产业调查

  全力打造世界级核医疗产业发展高地

  四川这样做

  目标

  ●到2027年

  实现10种以上主要医用同位素国产化自主供应

  5个以上放射性药物和高端核医疗装备完成或进入临床试验

  建成国内领先的核医疗产业集群

  ●到2030年

  建成全球最大的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

  全国最大的放射性药物和核医疗装备生产聚集地

  全国最好的核医疗中心

  形成世界级核医疗产业发展高地

  布局

  以乐山、成都、绵阳、泸州为重点区域

  聚力打造贯通医用同位素生产、放射性药物研发、核医疗装备制造、临床应用推广的全产业链

  形成“一链四极”的发展格局

  素材来源:省政府《关于促进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核医学在肿瘤、心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诊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今年7月,省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重点任务之一是建立完善核医疗临床应用体系,到2027年形成完善的核医学临床转化及研学诊疗体系,到2030年建成全国最好的核医疗中心,形成世界级核医疗产业发展高地。

  9月6日,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核医药产业分会成立;9月23日,西南核医疗产业园揭牌……四川在核医疗临床应用上已开展哪些探索?面临哪些挑战?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展开走访。

  突破

  用核药先“精确诊断”后“靶向治疗”

  成为多种癌症常规治疗方法

  当前,四川在核医疗临床应用方面初步形成多点突破态势,在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肝癌、骨转移治疗等方面具有较大竞争优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等成为四川核医疗临床运用的“先行军”。

  如果病灶是“锁”,“钥匙”即核药——含有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诊断或治疗的特殊药物。

  核药的一大临床用途是诊断。“‘钥匙’分为三大类——正电子类药物(用于PET成像)、单光子类药物(用于SPECT成像)和呼气试验药物等。”华西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田蓉表示,前两种药物通过先进影像设备,帮医生准确定位和诊断疾病。

  多家医院在诊断方面全国领先。华西医院核医学科是全国首批成立的核医学科之一,现已开展超过40项核医学特色影像检查项目,SPECT/CT检查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省肿瘤医院在全国最早开展PSM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的PET/CT显像技术,和FAPI(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分子影像应用技术,已造福数百名癌症患者。

  治疗是核药的另一大用途。“碘-131核素很‘神奇’。作为特殊的碘,它会被甲状腺组织摄取,采取自我毁灭方式杀死癌细胞、治疗甲状腺疾病。”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副院长邵继春介绍,当前医院病例库中登记实施碘-131治疗甲状腺疾病患者近40万人,每年治疗甲亢患者超过7000人次、甲状腺癌症患者超3000人次。

  运用镭-223、钇-90等核素治疗,多家医院率先尝试。省肿瘤医院是四川省首家开展镭-223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项目技术的单位,引领四川省α核素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技术;2021年,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协助董家鸿院士团队完成我国首例特许准入钇-90树脂微球放射栓塞治疗;华西医院在利用核药治疗甲亢、甲状腺癌、骨转移瘤以及新型肿瘤放射性靶向治疗等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

  随着更多新型核素发展应用,核医学诊疗一体化——先“精确诊断”后“靶向治疗”成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骨转移等常规治疗方法。“2019年以前,我国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病人到国外寻求核医学镥-177/锕-225治疗,2019年我们率先在西南地区将镥-177用于肿瘤诊疗一体化,患者不再求医无门或到国外就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张春银教授说,医院围绕镥-177、锕-225两种新型核素生产出8种放射性药物,均已临床转化应用。

  进展

  四川医疗“核友圈”扩容

  多地医院“核阵地”升级

  《关于促进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对院内核医学科升级改造、优化核素治疗临床资源配置”。记者调研发现,多家医院正在加快升级自有“核阵地”。

  9月18日,核工业四一六医院第二住院大楼1到3楼正紧锣密鼓地改造,总建筑面积3020平方米的“阵地”将作为新的核医学中心。

  华西医院核医学科最近也完成改建,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目前新增镭-223、锕-225、砹-211等10多种新型核素。”田蓉表示,华西国际肿瘤(重离子质子)治疗中心核医学科也即将开业,正在筹建核素治疗病房。

  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近日配置高端医学成像设备PET/MR,老院区病房正在对环保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新院区也在积极建设。

  泸州是四川明确支持打造的核医疗临床转化应用极。最近,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核医学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将生产多种核素,进行研发与临床转化。“我们希望未来‘自产核素’,患者实现‘核药自由’,打造世界一流的核医学创新、临床转化与临床应用中心。”张春银教授说。

  绵阳也依托绵阳三江医院,加快打造核医疗医院,规划1000张床位的一期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年底将建成投用。

  四川“核友圈”也在扩容,三级医疗机构覆盖面正在扩大。据省卫生健康委统计,截至2024年6月,全省有39家三甲医院设置核医学科,除阿坝州、甘孜州外,其余市(州)均实现覆盖,三级综合医院建设核医学科逐步推进。

  优质核医疗资源还在下沉至县级医院。《意见》提到深入实施“一县一科”核医学科推广计划。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就与乐山市夹江县和犍为县、巴中市通江县等围绕放射与治疗推动“一县一科”;省肿瘤医院2024年多次下基层和举办大中型学术会议,足迹遍及绵阳、达州等地,协助当地制定流程、培训人员等。

  临床应用合作也向国外延伸。核工业四一六医院9月2日开办非洲国家放射治疗物理师培训班,今年和摩洛哥的一所大学的医疗中心签署协议,筹建“一带一路”核与辐射应激医学和救治技术联合实验室,和白俄罗斯、俄罗斯等机构合作也日益紧密。

  多家医院在加紧研发新药。华西医院自主研发的肝癌诊断药物进入院内IIT(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阶段,医院与企业合作研发的用砹-211标记的PSM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治疗药物也进入院内IIT阶段;华西医院、省肿瘤医院与纽瑞特合作,正在开展68Ga-NRT6020(纽瑞特的放射性新药)IIT研究。

  挑战

  核药终端临床应用尚未形成集群效应

  建议灵活调整门槛

  业内人士预测,我国核医疗产业规模有望达1.5万亿元,四川市场份额可占全国30%以上,产业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省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张忠辉认为,四川发展核医药产业具备几大优势——四川有现代医学教育、科研和诊疗体系,有多家高水平医疗机构,完整的核工业产学研体系,2023年全省开展核医学诊疗服务量居全国前列。

  然而,四川核药终端临床应用面临诸多挑战,尚未形成集群效应。

  下游应用端建设成本及准入门槛高是一大挑战。多位专家呼吁将临床上成熟的核医疗服务项目,如PET/CT检查及一些新型核素治疗纳入医保体系,扩大终端应用市场覆盖面,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四川作为核大省,在政府非常重视核医药发展情况下,拥有完全资质的医院依然是凤毛麟角。”邵继春坦言。多名核医学专家表示,核医药的使用涉及多个行政审批环节和流程,手续复杂,周期较长,资质获取困难,建议在建设流程、升级改造、废物排放问题上统一监管标准。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程祝忠教授建议,适当调整环评、控评、放射性药物使用许可证等证照门槛,促进核医学临床转化。

  其次,当前缺乏新型核药的药典标准和临床应用指南。业内人士透露,我国药典只有30余种核药的质量标准,对新型核药收录较慢,呼吁相关机构、学会等积极制定药典标准,确保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核医疗人才供不应求也是挑战。国内仅少数高校开办放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缺口大。业内专家建议,鼓励高校开设核医学相关专业,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建立核医学专科联盟人才培养机制,给予政策倾斜和鼓励。

  实施“一县一科”核医学科推广计划,多位专家建议加强政策及专业引导。程祝忠直言,建立核医学科不应局限于核医学病房或ECT、PET等“大”项目,通过核素敷贴治疗、骨密度仪等“小”项目也可迅速支撑核医学科建立。田蓉认为,核医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应根据实际人流量和当地的医疗需求进行合理设定,因地制宜开展服务。

  政策端加紧布局。四川拟组建“1+6”工作机构,1即省级协同推进机制,核医疗作为6个细分领域之一,相关部门已组建工作专班推进产业链发展;省卫生健康委拟印发通知,从完善服务体系、分类推进布局、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出发,进一步推动四川公立医院核医学科建设,目前正征求意见;省委军民融合办也将推动泸州核医药产业园等12个储备项目开工建设,遴选支持一批强链补链重点项目。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晓东   责编:徐声辉)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2008-2019中乡网(xiangzhen.org)版权所有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蜀ICP备13027954号-1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0830-315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