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成都市民张敏通过“四川省互联网总医院”微信公众号,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科专家进行咨询。足不出户,张敏便得到了专家的专业建议,还可享受报告解读、自助开单、电子处方药品配送、AI预问诊等一站式互联网特色医疗服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致力于构建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稳步提升,全省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这是加速扩容的七十五年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大健康”理念融入各行各业
这是加速扩容的75年,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扩容下沉,“大健康”理念融入各行各业。
兰桂林是泸州市泸县云龙镇英雄村的大学生乡村医生,上岗一年,他为村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提供连续、综合的健康照护,重点管理慢性疾病患者,获得了村民的广泛认可。
像兰桂林一样的大学生乡村医生,在四川还有许多。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自2023年起,四川拿出近千个编制用于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此外,四川还开展“组团式”帮扶、“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家人”健康知识上高原、“万名医护走基层”等八大帮扶工程,选派6000余名专科医师加入“家医团队”,组织4万余名专家和志愿者深入基层服务,累计惠及群众5000余万人次。
为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目标,四川不断加强基层医疗网络建设。其中,四川启动省医学中心和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天府医院设立国家儿童区域(西南)医疗中心,并落地山东省立医院泸州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等项目;90家县医院被纳入“千县工程”,302家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完成建设。
同时,四川不断扩大健康服务“阵营”。医疗资源数量持续增长,1950年初,四川仅有195个医疗卫生机构、1972张病床和2719名工作人员,到2023年底,全省医疗机构总数已增至74980个;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2021—2023年,四川新增6位两院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顶尖专家,此外,通过“天府青城计划”培养了83名医疗卫生领军人才,869名首席专家、名中医、中青年骨干在“卫生健康英才计划”中脱颖而出,全省医疗水平显著提升。
“大健康”概念也在不断外延。新中国成立之初,群众性卫生活动主要聚焦环境卫生治理。如今,四川正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积极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健康理念融入各行各业——多地为货车司机等人群建立“暖心之家”,提供休息、餐饮、医疗急救、技能培训及中医理疗服务;成都高新区引入“企业首席健康官”制度,提供定制化健康管理服务;雅安市的健康企业组建跑步团,上百名员工争当“健康达人”……
2014年至今,四川持续推动健康县区建设,已建和在建健康县区达到131个,多个健康县区开展健康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主题活动,创建健康村(社区)、健康家庭、健康机关、健康企业等多元健康场所。
这是守正创新的七十五年
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织牢织密公共卫生健康网
这是守正创新的75年,一边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一边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织牢织密健康防护网。
近几天,“第二届烟火成都药膳大赛”火热开展,柚子鸡、莲实美容羹等药膳佳品展现出“中医药+美食”的独特风味。今年6月,四川首个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人工智能诊疗系统在绵阳市游仙区上线试运行,“中医药+”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承载着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责任与使命,75年来,四川中医药历经初步发展、振兴发展和快速发展阶段。1956年,成都中医学院作为全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应运而生;1987年,四川省中医管理局挂牌,成为全国首个具有独立管理职能的省级中医管理机构;1997年,四川率先出台地方性中医药法规;1999年,全国首个部省共建的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在四川落地……
2006年,四川确定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总体目标,2015年在全国创新提出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模式,2021年获批为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此后又不断取得突破——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医药院士后备人才培育工程、实现本土中医药领域院士“零”的突破、成立国内首家中医药转化医学院。
除了振兴中医药,四川还不断织牢织密公共卫生健康网。1996年全省消灭丝虫病、2000年实现全省无脊髓灰质炎、2003年以来无白喉病例报告……四川卫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不断完善,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卫生应急队伍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已建立以3支国家队为龙头、8支省级队伍为支撑、500余支市县队为骨干的卫生应急体系。在应对省内多次重大地震、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等时,四川始终坚持生命至上、科学救治,还积极伸出援手,派出精兵强将协助完成省外乃至国外的救援任务。2023年,四川实现法定传染病信息自动交换,多地多部门联动构筑联防联控严密防线,保障了成都大运会等多项重要赛事举办。
同时,四川援外医疗队始终坚守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前沿阵地。自1976年首次派遣医疗队前往莫桑比克以来,截至目前,四川陆续向9个国家派遣90批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人员1052人次,诊治患者超过700万人次,是我国唯一承担向葡语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的省份,也是全国派遣医疗队所赴国家数最多的省份。面对埃博拉疫情、新冠疫情等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时,四川医疗队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与3个对口医院建立合作机制,在莫桑比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成立智能腔镜培训中心,在几内亚比绍建立该国首个远程诊疗平台。
这是提质增效的七十五年
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不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这是提质增效的75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患者就医体验不断提升,分级诊疗、精准诊疗助力综合医改取得成效。
“不用去县医院拆线、取钢针,在‘家门口’的乡镇卫生院就能完成。”日前,攀枝花市米易县医共体白马镇分院门诊大厅,患者杨正宗介绍,此前他手指被砸,白马镇分院派出医疗团队初步处理后,通过转诊机制将其转至上级医院救治,后续治疗则都在乡镇卫生院。“如今出门两三公里,就能在白马镇中心卫生院的‘延伸门诊’里找到县级医院医生看病,还能做CT,看病不必回回往县上、市上跑。”
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医疗资源,得益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过去,米易县也曾面临医疗资源不均衡、城乡差距较大、患者外流等问题,整体医疗水平比较落后。2018年,米易县先行先试开展医共体建设,2019年被纳入全国首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当前,四川在137个县(市、区)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同时也全面加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助力分级诊疗高效实施。
作为全国首个全域实施分级诊疗的人口大省,为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四川采取了多项措施,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2015年,通过集中采购和全民预防保健措施,有效控制医药费用;2021年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建高地、登高峰”“重均衡、促发展”“补短板、强基层”,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此外,四川还创建多家智慧医院,稳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2023年,四川分级诊疗上下转诊人次居全国第2位,近5年持续增加,分级诊疗成效显著。
四川还在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上发力。
诊疗水平再提升。着力传统诊疗技术与计算机、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技交叉融合,给临床诊断治疗能力的提高增添新动力。积极推动微创治疗、接入治疗、3D打印、人工智能等现代医疗临床应用,在慢病诊疗、器官移植、恶性肿瘤诊疗、烧伤治疗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外科手术微创化、内科治疗外科化、介入治疗常态化等方面水平不断提高。
就医服务再上新。自2023年5月起,四川启动“改善就医体验”行动,推广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服务,设立一站式入出院服务中心,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并建立一站式门诊服务中心。多个医院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西部地区医院提供“危重症院间预约转诊平台”,四川省人民医院打造集患者管理、床位管理和术前检查管理于一体的服务集群,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则通过智慧医院实现“全流程无感就医”。
精准守护重点人群。自2022年起,四川创新实施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门行动”,这一“四川实践”已在全国推广。同时,四川还为数百万农村适龄妇女免费提供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服务,实现全省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全覆盖,持续推进妇儿健康的民生保障措施。
不久前,四川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方向——加快分级诊疗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培育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重点健全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医药服务体系、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奋力推动四川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数说健康四川75年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四川着力构建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医疗技术能力持续提高,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23年的78.5岁。
一、居民健康水平持续上升
●全省政府卫生支出从2008年的179.83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316.78亿元,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从 2008 年的 40.72%降至 2023 年的26.83%
2023年——
●孕产妇死亡率12.77/10万,连续7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婴儿死亡率3.90‰,连续16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超过900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健康管理
2021—2023年——
●全省共计分别为316.85万名、284.47万名农村妇女免费提供宫颈癌、乳腺癌筛查
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获批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区域(西南)医疗中心和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在省人民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设置3个省医学中心
●137个县(市、区)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加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全省“3+11”试点市建立37个医疗集团
截至2024年8月底——
●全省累计创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35个
截至目前——
●已打造16个委市共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市样板
●已建省互联网总医院和市(州)互联网分院
截至2023年末——
●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为74980个,居全国第4
●床位数70.86万张,每千人口床位数8.47张,居全国第2
●卫生人员总数92.61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4.03万人,居全国第5
●三级医院数量全国第1
●民营医院数量全国第3
●全省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次均费用连续13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302个
2023年——
●分级诊疗上下转诊人次全国第2,近5年持续增加
三、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升
截至2023年末——
●全省63个血吸虫病流行区全部达到消除标准
●32个大骨节病病区县全部达到消除标准
●建成全球唯一一支高原紧急医学救援队、建设全球首支非军方应急医疗队、首批建成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自1976年以来,向9个国家共派遣86批医疗队,累计派出队员1004人次
四、中医药强省提质增速
2021年——
●四川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截至2023年末——
●99.3%的县设置公立中医医院
●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馆
●中医医疗机构数、中医年诊疗量均居全国第1
●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试点项目3个,数量居全国第1
●全省中药材品种数、常用药材品种数、道地药材品种数为全国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