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乡镇故事 • 正文

不服“输”的母亲

发布时间:  

         听姑妈说,母亲十四岁那年在家“饿死”了,后被外婆灌野菜汤复活。外婆托姑妈把母亲过继给人家,于是母亲就来到我们家,和爷爷奶奶父亲一起生活。
 
         已经死过一回的母亲看淡了生死,女汉子的性格粗犷,胆子比较大,遇到大事小事从来不服输,更不知道什么叫怕。在生产队出工时,女孩子做农活没有能超过她的,她还敢和男孩子比干活,甚至敢和男孩子摔跤、打架。
 
         生产队评工分,母亲没有男劳力那么高,她不服气,就利用早晚时间下田拔草交给生产队,增加当天的工分,直到超过最高的男劳力工分为止。母亲到我家仅过了两年,奶奶就病逝了,一家人的洗衣、做饭重任全落在年幼母亲的肩上。穷日子过惯了的母亲,过日子十分节俭,一分钱也不舍得乱花。每天早上,母亲老早就起床做好早饭,让一家人能及时吃上热乎的饭菜,不耽误去队里干活。本来我们家是当时很穷的农户,自不服输的母亲来了之后,家里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了。
 
        又过了两年,母亲和父亲结婚生下了我。母亲更累了,既要带孩子,又要出工干活挣工分,还要负责家里全部家务。母亲看到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再苦再累也没感觉到。后来,母亲又生了三个子女,她用大带小的办法,自己家解决带孩子问题,几乎没有耽误到队里出工。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老实人,他除了干队里的活就是干自留地里的活,要么抽时间在房前屋后种菜,从来就没有帮过母亲洗衣做饭整理家务。遇到难事还得让母亲出面处理,碰上不讲理的群众,母亲就和他们较量,直到以理服人为止。有时父亲被人家欺负委屈地回到家唉声叹气,刚烈的母亲就跑到人家门口讨说法。久而久之,村子里的人再也不敢欺负我们家了。
 
         母亲的大儿子我一晃十来岁了,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爷爷和父亲都不想让我上学,母亲却咽不下这口气,她到邻居家借了三角钱,让爷爷带我到学校报名读书,并告诉爷爷和父亲,家里再穷也要让每个孩子都读书。后来,我们兄弟姊妹四个都上了学,母亲也跟着我们学写字、查字典。经过努力学习,没进过学校门的母亲后来居然能读书、会写信,由文盲变成了“文化人”。那时候,家里因为孩子们上学真是穷的叮当响。实在没办法,母亲就把祖传的磨豆腐生意拾起来。当时是不许做生意的,只能加工点豆腐自家吃,邻居们也可以用黄豆来换点豆腐,只要豆腐磨一响,碗里就不缺汤,日子好过多了。后来,小生意可以偷偷做了,母亲就开始做磨豆腐生意,家里的零花钱也就从此不断,不但能供得起我们兄弟姊妹四个读书,而且吃穿用的都比人家好的多。母亲还在村里最先盖了三间石头墙根红瓦房,那时附近村民都羡慕我们家的住房。
 
         实行生产责任制那年,父亲带着我们一家人起早贪黑在承包地里劳动,母亲挤出时间磨豆腐,当年承包地获得了大丰收,生意赚钱也明显增加,用豆腐渣喂养的两头长白猪膘肥体壮,卖了几百块,我家从昔日的贫困户一跃成了村子里的富裕户。当年我还考了取高中,多少辈子终于出了我们家的第一个“知识分子”。家里有了余钱,母亲请人在老房子的西边盖了三间带走廊的石头墙、水泥瓦时尚住房,那可是村庄里第一家盖带走廊房的农户。
 
        在母亲不服输的性格影响下,一家人都养成了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个性。后来,母亲的大儿子我高中毕业考取了工作,其他几个子女初中毕业后有的进入国有企业,有的到南方务工经商,四个孩子在县城和城市都购买了住房、小车,八个孙子、孙女、孙媳妇五个是国家公职人员、两个在211大学读研究生。家里新建了两个院子、十多间两层洋楼,母亲和父亲就住在两层洋楼里,彩电、冰箱、洗衣机、电动车、液化气、自来水、太阳能热水器等现代化的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母亲还经常用智能手机和孩子们视频聊天,出远门子女开小车接送,近处溜达就自己骑上电动三轮车,自由自在、十分惬意。从小就争强好胜不服输的母亲,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如今到了八十多岁也没有“输”。(文章来源:安徽省怀远县兰桥镇政府 施广平)
 
 
(编辑:晓东   责编:徐声辉)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2008-2019中乡网(xiangzhen.org)版权所有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蜀ICP备13027954号-1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0830-315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