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建设 • 正文

安徽亳州:“三场好戏”激活治理动能 解锁居民幸福密码

发布时间:  

       中乡网亳州讯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街道马元社区党委创新推出“社区合伙人”机制和“六微服务”工作法,将党建引领如春风化雨般融入社区治理全过程,以“三场好戏”探索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精准服务”的社区治理新路径,为居民幸福生活绘就生动图景。
         “独角戏”变为“大合唱”,解锁治理“新动能”。为回应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马元社区创新打造“社区合伙人”治理模式,以“公益+低偿+市场”运营方式,广邀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加入社区建设“朋友圈”。
 
         在招募“合伙人”过程中,马元社区党委将党建引领前置,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以党的政策方针为纽带,凝聚各方思想共识。截至目前,马元社区“合伙人”签约112家,签约26个项目,开展16场惠民活动,惠及居民超8000人次。
 
         亳州市家庭教育协会认领的“亲子园”项目,不仅传授科学育儿知识,更将家庭美德、家国情怀融入课程。在一次亲子手工课上,老师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国旗贴纸,讲述国旗的故事,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萌发爱国情感,这样的课程已开展20余次,参与家庭达300多户。
 
        博景职业培训学校的“职来职往”计划,在提升居民技能的同时,积极宣传就业创业政策,激发居民奋斗热情。居民王磊曾是一名待业青年,通过参加该计划的电工培训,不仅掌握了专业技能,还在学校的帮助下了解到小微企业创业补贴政策,如今已成功开起一家电器维修店,月收入稳定在5000元以上。
 
       从社区“独角戏”到多方“大合唱”,党建引领成为凝聚社会力量、提升社区“自我造血”能力的关键引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治理实践中落地生根。
 
       “小剧场”演绎“大民生”,满足群众“小确幸”。面对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马元社区党委创新推行“六微服务”工作法,打造“一个人的剧场”志愿服务项目。社区网格员在织密“微网格”、收集“微建议”时,化身党建宣传员,通过拉家常、访需求,倾听居民心声的同时,传递党的关怀与温暖。
 
        独居老人刁文兰因行动不便渴望听戏,马元社区迅速联动“芍花剧社”送戏上门,剧社成员不仅为老人演唱了《穆桂英挂帅》等经典选段,还和老人聊起了近年来社区的变化,让老人感受到社区的关怀。
 
        截至目前,“一个人的剧场”已开展53场次,这种“点单式”服务,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不仅丰富居民精神生活,更以文化为载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居民在文化浸润中增强对社区、对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党建引领有温度、有深度。
 
         “十分爱”加深“邻里情”,点燃幸福“邻聚力”。每月10日的“10分爱”邻里节,是马元社区打造的特色党建实践场景。便民服务、健康义诊、就业招聘等活动现场,志愿者与居民唠家常、医生讲解保健知识、理发师与居民畅谈小区变化,这些互动不仅便利居民生活,更成为培育“邻里互助、和谐共处”社区文化的生动课堂。
 
        在一次邻里节上,居民张伟家的水管渗水,邻居们纷纷主动帮忙抢修;王奶奶的孙子放学后没人接,同单元的张大姐经常帮忙照看。居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之后邻里间互帮互助的事情越来越多。
 
         在文艺表演中,红色歌曲、爱国故事激发居民爱国情怀;爱心理发、清洗电动车等服务里,志愿服务精神与团结友爱的价值观悄然传递。
 
        居民刘淑敏感慨:“以前见面不说话,现在邻里成了一家人!”“10分爱”邻里节让党建引领从理论走向实践,从“空中”落到“地上”,有效拉近邻里距离,增强社区凝聚力,营造出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社区氛围。
 
       马元社区以“三场好戏”推动党建引领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更让党的先进思想在基层生根发芽,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鲜活范例,奏响了社区居民幸福生活的动人乐章。(文章来源: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街道办事处 陈五志)
 
 
(编辑:晓东  责编:声辉)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2008-2019中乡网(xiangzhen.org)版权所有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蜀ICP备13027954号-1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0830-315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