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农村教育 • 正文

沧州“白领”董良高薪工作自费赴川支教

发布时间:  

董良(右一)出发前,他的妻子和儿子到车站送行。高华雷摄

    河北日报通讯员郭玉培 记者 马国胜

    “山区孩子,更缺乏面对面教给他们知识的人”

    “我现在已经到达了成都,我们将在这里进行大约为期一周的培训。”2月18日早晨6时,经过36个小时的长途颠簸,沧州市民董良到达了四川成都。他将在这里接受民风民俗、教学、安全、医疗等方面的培训。随后,他将到达这次支教的目的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托木乡库合摸村。

    “这次支教,必将在我的人生画布上留下最幸福的色彩。”董良在电话中兴奋地告诉笔者。

    今年35岁的董良是沧州市棉麻有限公司部门副经理。他也是该市红十字会的一名优秀志愿者。多年来,他一直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今年初,董良得知四川凉山支教点的支教老师仍未招募齐的时候,他和家人沟通后,便向单位提出了停薪留职的申请。“我觉得,山区孩子,更缺乏面对面教给他们知识的人,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捐款捐物,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董良说,“孩子们的心灵是世界上最纯净的,和他们在一起也肯定是最幸福的。”

    “支教点蚊虫和毒蛇较多,但我做了充分准备”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托木乡库合摸村地方偏远,条件艰苦。据董良介绍,支教点海拔2000多米,全村约有100户村民,均为彝族。原来,村小学因教室破旧,无法使用,已停办两年,有些孩子走很远的山路到中心校去上学,大部分孩子处于辍学状态。去年11月,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该村新修了两间教室,这样才勉强能上课。全学校只有一个年级,约有100多名学生。董良将主要教孩子们语文和数学。

    支教点生活确实很艰苦,吃的荞麦等很多食物都与自己家乡不同,住的是简易的板房,饮水也比较困难。“支教点蚊虫和毒蛇较多,但我做了充分准备。”董良说,吃住的困难他都能克服,但毒蛇和蚊虫的问题,他觉得应该做好准备。为此,他除了带预防蚊虫叮咬和止痒的药外,还专门带了治毒蛇咬伤的药物,甚至还专门带了对付毒蛇的雄黄。

    “如果家人同意,我想继续支教一段时间”

    “如果家人同意,我想继续支教一段时间。”董良说,这次支教虽然定的是一个学期,但如果能做通家人的工作,他想再延长一个学期。

    其实,这次支教,董良的家人一开始是反对的。董良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他的儿子只有8岁,需要照顾。他的父母都60多岁了,而且身体不好,父亲有高血压和心脏病,更需要儿女在身边。家里有点急事,他没有几天赶不回来;从收入上说,放弃高薪的工作自费去支教,少说也得有几万元的损失;从身体上说,到一个生活艰苦的地方,而且有可能水土不服,难免会对身体有所损伤。

尽管如此,董良还是耐心地给家人做工作。在他的软磨硬泡下,最终家人还是同意了他的选择。“我们主要还是担心他的身体,别的倒没什么。”董良的妻子孟静说,“我们曾探讨过,我知道支教是他多年的一个梦想。不让他去,他现在会别扭,将来会遗憾。既然他特想了却这个心愿,肯定得去,那就早去比晚去好。”

    为排除身体隐患,在董良走之前,他的母亲和妻子陪他到医院做了一个全面体检,很细致地给他准备了生活用品和药物等。但令董良不解的是,他的老父亲一直没搭理他。登上火车后,他的老父亲给他发了一条短信:“多喝水,多注意身体!怎么走的,怎么给老子回来!”董良说,看到短信后,他的眼泪刷一下就流了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2008-2019中乡网(xiangzhen.org)版权所有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蜀ICP备13027954号-1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0830-315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