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村砂瓯陶,洋村花盆儿,洋村水砂壶爱死人儿……”这段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说的就是遂川县泉江镇洋村传承至今的“洋村砂瓯烧制技艺”。
洋村砂瓯是陶瓷的一种,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洋村曾有窑炉20多座,上世纪80年代以前,土陶器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具。随着岁月的变迁,土陶制品逐步被替代,制作土陶的手工艺人也逐渐减少。在洋村,如今只有62岁的刘荣湖传承着祖上的手艺,他成为当地最后的土陶守望者。
“以前,我们村里有10多个窑专门烧制土陶制品,100多人专门从事手工制陶。但如今,村里制陶的热闹场面早已不复存在。”刘荣湖遗憾地说。
据介绍,洋村砂瓯陶烧制工艺为手工艺作坊生产,一直沿用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手工作坊生产方式。全部采用纯天然原料就地取土,分采料、粉碎、搅拌、制胚、晾晒、焙烧、出炉等几道程序。使用的动力仍为手拉、脚蹬、带牵。其工艺要求环环紧扣,一丝不苟,其中尤以制胚造型和烧制是砂器工艺的重要环节。
刘荣湖的土陶制作房是一间大约16平方米的房屋。在周围的两间房里的木制架子上,地上摆放的都是整整齐齐的烘笼缸坯子,一个个做工精致,大小一致像出自模具。而这些却全是手工制作而成,这些烘笼缸坯子诠释着刘荣湖对洋村砂瓯陶的执着与艰辛。
据了解,今年62岁的刘荣湖是遂川县泉江镇洋村人,从事砂瓯等陶瓷制作近50年。祖上一直以来以制砂瓯、花盆、水砂壶等陶瓷为生。13岁那年,他自幼受父辈熏陶,对砂瓯等陶瓷制作十分痴迷,撩起小手和父亲一起从转陶轮、揉泥入手学习制陶手艺。3年后,他已经是制作砂瓯陶、洋村花盆儿、洋村水砂壶等手艺的老手。从那以后,他就与陶瓷结下了一辈子的缘,50多年来一直没舍得放下,现在妻子李头英在也是他的得力助手。
“土陶制作工艺难学,并且辛苦,在我们这里能够坚持这么久的也只有我了。”说这话时,刘荣湖显得有几许自豪。
刘荣湖边说边拿起一块揉捏好的泥巴,娴熟地做起了示范。他先是迅速用脚转动陶轮,随着陶轮车的飞转,双手捏住的泥团在操作台前旋转拉拽泥巴。在三四分钟的时间里,一个造型古朴、端庄典雅的工艺花盆坯子神奇地诞生了。
“在陶瓷房呆了一辈子,虽然脏、累、苦,可自己对这行业却有一种独特的情愫。”刘荣湖说。他只有撩起手制作陶瓷,心里才踏实,现在还是放不下这种传统手工艺。虽然现在生意日益清淡,“只要还有一个人买我制作的陶瓷,那我就会继续做下去。”刘荣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