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特产展台 • 正文

广东潮阳“姜薯”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发布时间:  中国乡镇网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6年第128号公告,正式批准对“潮阳姜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是汕头市潮阳区继金玉三捻橄榄、西胪乌酥杨梅之后,第三个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特色农产品。该区也成为粤东地区唯一拥有3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区县,对推动“潮阳姜薯”向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做强做大产品市场有着促进作用。

  潮阳姜薯种植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以个大皮薄、肉厚且呈乳白色、富含粘液质、口感爽脆、清甜润滑、富含粘液质等特点而闻名,是潮汕甜品中的首选,是潮汕人逢年过节必备的吉祥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是潮阳区特有的名优农产品。甜姜薯汤一般是在祭祀的时候才有的,而平时吃的比较多的就姜薯熬骨汤了。姜薯汤,在潮阳人的心目中,不只是一般的食品,它象征着甜蜜、美满,也象征着吉祥和幸福。一般我们都会把姜薯削成薄片,放到沸水中煮片刻而成薯片汤,汤中的薯片微微卷曲,吃起来清香爽滑;把姜薯切成薯块,加白糖和猪油用文火慢煮而成的焖姜薯,吃起来甜润可口。

  

  每年冬末春初,正是潮阳姜薯上市时节。潮阳街头巷尾,专卖或兼卖潮阳姜薯的摊档繁多,在各种商品的经营中大有夺冠之势。无论哪个家庭,春节前夕备办年货,潮阳姜薯同生柑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春节前几天,人们纷纷从市场上拎回一篓篓潮阳姜薯。所以说,潮阳姜薯在我们潮阳地区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潮阳姜薯的历史渊源

姜薯以潮阳河溪上坑所产最出名。

有一首叫《美娘》的潮汕民谣这样唱:

美娘想食乌豆干,

又要想食海底鳗,

想食葡萄姜薯汤,

想食青梅槌白糖。

  这里提到的姜薯汤,在港澳等地称为潮式糖水姜薯,可以说是潮汕一种很乡土很民俗的食物了。姜薯汤又分两种:街边摊档所卖的,都是现场刨成薄片,在糖水里滚上两滚就起锅,这时薯片微卷,吃起来酥脆爽滑;家里做的,因为姜薯粘滑难弄,一般都切成小段块,煮熟后香松如芋。打小时候起我就感到很奇怪,一种食物,怎么会生出如此两种很不同的滋味呢!

  

  好的姜薯皮薄肉白。

  说姜薯是潮汕的乡土民俗食物还有另外两层意思:第一,姜薯很可能是潮汕特有的物产,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侨胞在返回异国他乡时会不顾负累而要捎带上一小篓姜薯的原因;第二,姜薯在潮汕民俗中属于喜庆食品。在冬节等传统节日,姜薯与汤丸合煮后可以用来祭拜祖宗神明。在潮阳等地,无论是贵客来临还是新娘过门,旧俗都要煮上一碗甜姜薯汤,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或对新娘的祝福。顺便提一下,潮汕各地虽然都种植姜薯,却以潮阳河溪上坑村乌涂沙田出产的最有名。

  为了弄清姜薯是不是潮汕特有的物产,我查考过很多种志书。让我最意想不到的是,由现代人编写的《潮汕植物志要》、《汕头市植物志》等专业工具书居然没有收录姜薯!反倒是在一些旧志中找到了有关姜薯的片言只语。如清雍正《惠来县志》在物产类“蔬之属”中提到“为芋为姜蓣为苏木为甜蓣为葛蓣”。嘉庆《澄海县志》则载:“甘藷,叶如芋,实如拳,有大如瓶盎者,皮紫而肉白,又有皮肉俱紫者,名苏木藷,比诸藷为佳。”但要读通这些旧志,还是需要一些古史知识的。

  

  

  从植物形态来看,姜薯与山药极为相似,均为缠绕藤本植物,叶心形互生,以块茎供食用或药用,块茎富含粘液质……换句话说,将姜薯确认为薯蓣科植物那是错不了的。

  

  姜薯是一种品种待定的薯蓣科植物,以块茎形状和颜色如姜得名。

  

  

  

  

  

  姜薯比较难去皮,所以菜市场的小贩多帮人先削去薯皮。

  姜薯除了煮汤,还有下面反沙和羔烧、姜薯寿桃等重要吃法:

  

Δ 反沙姜薯

  

Δ 羔烧姜薯

  

  近年来,潮阳区立足地方农业发展实际和地方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因势利导,加大扶持潮阳姜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增强示范区辐射能力,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加快现代农业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形成了种、管、收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加强潮阳姜薯标准化、规范化种植,使潮阳姜薯质量进一步提高,潮阳姜薯种植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据统计,2015 年,潮阳姜薯种植面积270多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2.58万公斤,年产量达6972吨,年产值8549.7万元,年利税3850万元,是潮阳区现代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责任编辑:陈雪梅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2008-2019中乡网(xiangzhen.org)版权所有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蜀ICP备13027954号-1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0830-315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