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农村文艺 • 正文

李宅村:一曲高腔传唱了二百年

发布时间:  

  陈桂莲和80岁的李邦松表演高腔对唱

  杨玉英(右二)给大家教排舞

  编者按

  弘扬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感受浸润文化的幸福生活。近年来,我市农村文化礼堂蓬勃兴起,在乡间村头就像盛开的鲜花,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现在农村文化礼堂蛮好的。”——台州人最朴实的一句话,体现了我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巨大成效。为此,本报开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文化礼堂巡礼”专栏,希望能全景式地展现全市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成就。

  文化礼堂名片

  椒江区章安街道李宅村文化礼堂于去年12月初建成,目前拥有大礼堂、文化活动室、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各类硬件设施,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活动场所。

  在村里文化积极分子的带动下,每天晚上,文化活动室里都会有很多村民在跳排舞、打腰鼓,群众文娱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李宅村山兵高腔百年传唱,被誉为“台州乱弹的鼻祖”。村里在文化礼堂专门设立了“山兵高腔展示厅”,展示了各种具有古韵特色的山兵高腔图文和遗物,提醒村民们注重文化传承,共建和谐家园。

  3月12日上午,细雨蒙蒙。

  当记者来到椒江区章安街道李宅村文化礼堂时,这里热闹非凡:今年72岁的陈桂莲老人在高唱山兵高腔,村里的“文艺达人”杨玉英带领十多名妇女在跳排舞。

  “下雨天大家没事干,就相约来这里,一起唱歌、跳舞,热闹热闹。”杨玉英热情地说。

  在文化礼堂里,李宅村支书李邦顺、村支委李守业等人也在忙碌着,他们在调试音响,为这里活动的人提供后勤保障。场内场外,一派和谐景象。

  台州最早的乱弹在这里诞生

  李宅村“山兵高腔展示厅”设在文化礼堂的三楼。展示厅里,陈列着四个古老的戏箱,箱子上放着当年演员们用过的道具,旁边的展台上,摆放着皇帝帽、丞相帽等10多种剧中人用的帽子。墙上的展板详细介绍了山兵高腔的发展和传承。

  “清朝乾隆年间,我们村的李惠卿创办了台州最早的乱弹班,称为‘山兵高腔’,这是台州乱弹的前身。”李宅村支书李邦顺说。

  经历了200多年的岁月洗礼,李宅村山兵高腔现在仍传唱不息。展示厅墙上贴着13位古稀老人的照片,他们都是山兵高腔第三代传人。

  尽管陈桂莲老人已经年逾古稀,唱起高腔来仍有板有眼,韵味十足。她认真地穿戴好凤冠霞帔,在展示厅里来了一段原汁原味的高腔唱法。一段唱完,大家为她热烈鼓掌。今年80岁的李邦松老人,也是山兵高腔第三代传人,他穿戴好以后,也忘情地唱了一段。

  陈桂莲老人说,她从小学唱山兵花腔,一直唱到现在。上世纪80年代,陈桂莲等人还到附近的村庄巡回演出。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他们仍会聚在一起唱上几句。

整齐的排舞跳起来

  展示厅里山兵高腔高亢嘹亮,文化活动室里则跳起了排舞,十多名妇女动作整齐划一,进退之间娴熟自如。说起来,杨玉英算是村里的“文艺明星”,她不仅太极拳打得好,曾在杭州国际比赛中获得过金奖,而且木兰扇、健身操、排舞等都样样精通。在她的带领下,村里人都喜欢上了这些活动。

  “2004年,我开始学赵堡太极拳,之后就开始跳排舞,练习健身操,一直到现在。”杨玉英说,村里建起了文化礼堂,为村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活动场所,“我想把自己的特长都教给大家,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文艺活动的好处。”

  文化礼堂管理员李先亮说,现在60多人在跟杨玉英学习排舞,人多的时候,活动室里都站不下来。其中有70多岁的老人,也有四五岁的孩子。黄根芳算是杨玉英的忠实“粉丝”,跟着她跳排舞已经有4年多了。“跳舞让身体轻松,心情愉快。”黄根芳说,现在有了文化礼堂,下雨天也可以过来跳,大家的劲头更足了。

  “励志廊”引人注目

  李宅村文化大礼堂与村办公大楼合二为一。村广场上是古色古香的文化长廊,记载着村风民俗、村史、李氏宗训、传统美德等。李邦顺说:“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村民潜移默化受到慈孝文化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文化长廊上的“励志廊”颇为引人注目。这里记载着好妻子何彩玉22年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李法科和金彩娥等三对金婚夫妇相敬如宾;好婆媳马秀华和张春莲互敬互爱。

  李宅村老人协会会长李修满今年已经80多岁了,还特别关注村文化礼堂的活动。经常过来帮忙,为村里的年轻人作出榜样。

  “我们村里有李氏宗祠,每年都会专门举行活动,宣讲慈孝文化,营造纯朴民风。”李邦顺说,村里尊老爱老蔚然成风,乡里相邻互相关心,大家在感受富足生活的同时,也在传统文化的春风里感受浓浓的和谐之情。

  记者手记

  李宅村“山兵高腔”从清朝乾隆年间走到现在,经历了200多年沧桑岁月,这一历史文脉能延续到现在,令人欣喜。但令人担忧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一古老剧种毫无兴趣,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没有会唱的。

  山兵高腔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决不能在这一代手里终结,如何继承发扬,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可喜的是,李宅村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李邦顺说,村里打算在适当的时候,为老人们举办一场山兵高腔专场演出,组织村里年轻人观看,让其中感兴趣的人学习山兵高腔,做好传承工作。

  愿山兵高腔的明天更美好,愿这一古老的唱腔能越唱越响。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2008-2019中乡网(xiangzhen.org)版权所有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蜀ICP备13027954号-1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0830-315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