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举行大巡游活动,吸引了市民和众多游客沿途观看。
景区内的民俗表演。
开封府门前上演“颁新火”,重现宋朝习俗。
清明时节,游客泛舟。
首届清明文化节期间,游客忙着购买纪念品。
群众广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核心提示
提到清明节,今天许多人把它同扫墓祭祖画上了等号。不过,开封以打造清明文化节这一国家级节会品牌的生动实践告诉世人,在1000年前的宋朝,清明节的内涵远不止如此,清明节的活动也远比这丰富。
经过5年的精雕细琢,一个有血有肉、多姿多彩的宋韵清明,正在从尘封的历史中重新站立起来,以亲切温润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
把民间文化还给人民
中国文联副主席、民协主席冯骥才在参加清明文化节活动时曾指出,文化是以人为载体的,人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携带者和传承者。政府搭建的清明文化节活动平台是为了让老百姓更好地享受文化、创造自己的文化,这样的民间文化才更有活力。
搞文化不能“做盆景”。文化事业只有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才能根深叶茂,永续发展。开封清明文化节自肇始之日起,就把群众参与、群众受益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
5年来,文化节活动内容不断调整,但让群众文化活动“唱主角”的基本原则始终未曾改变;运作模式不断创新,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基本思路始终未曾改变;组织方式不断变化,注重参与性、互动性、开放性的基本理念始终未曾改变。
翻开历年来清明文化节活动安排表,每年群众文化活动的数量都在半数以上,城区和县城的各大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也都组织了群众性文化演出活动。活动参与零门槛,广场上、城墙下、水系边,处处是舞台。
缅怀先烈、踏春巡游、清明赠柳、体育赛事、文艺演出、非遗展演、高端展会、特色美食,还有斗鸡、斗茶、抖空竹、荡秋千、放风筝、玩蹴鞠、推铁环……在几十项活动汇成的节日盛宴里,既有群众游客参与性极强的民俗体验活动,也有业界普遍关注的顶级展览、演艺活动;既有最传统、最“开封”元素的集中展示,也有最时尚、最流行元素的融合和吸纳,无论是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还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都能在这里得其所哉、得其所乐。
借助清明文化节的影响,清明文化对大众的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正不断放大和增强。清明节“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升华。每年清明节期间,我市都会组织数以千计的群众到焦裕禄纪念园、市烈士陵园等处开展大规模纪念活动,在怀念先烈先辈的同时,彰显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折柳、赠柳又重新成为一种“时尚”。清明节当天,开封的景区内、大街上,随处可见头戴柳帽的市民和游客;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成为开封人节假日的必选休闲项目,而每年一度的“我们一起看春天”踏青游园交友活动,更是吸引了数千单身男女的热情参与……
文化活动是否有真正的吸引力,人们以用脚投票的方式给出最无可辩驳的回答。清明文化节举办5年来,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游客的数量逐年攀升。2013年清明文化节期间,开封接待游客突破150万人次。
从历史长河中打捞宋韵清明
在开封诞生的《清明上河图》与《东京梦华录》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清明记忆,也将这座古城与清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近年,清明文化在开封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依照《清明上河图》修建的清明上河园,让人尽情领略古风宋韵,投资1.35亿元倾力打造的《大宋·东京梦华》大型水上实景演出,更是赢得满堂彩。2009年,开封市举办首届清明文化节当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开封命名为“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
那么在历经岁月的沧桑巨变之后,开封又如何借助清明文化节,从历史的长河中打捞最本真的民俗记忆呢?
3月10日,市旅游局发出一条集结令:“4月3日,2014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大巡游活动将在八朝古都开封隆重举行,诚挚邀请国内外的网民、游客前来参加,并在节会期间身着宋装参加清明文化节大巡游活动。”这样的集结令,开封已连续发布了多次。民俗根植于群众的沃土。从2009年清明文化节诞生之日起,我市就非常注重从群众中吸纳最鲜活的营养,每年一度的踏春大巡游活动,就是它精心搭建的让群众“唱主角”、集中展示清明民俗的舞台。踏春大巡游举办5年来,自发参与的群众不断增多,迅速增加到1000人以上的规模。赵匡胤、包拯、杨家将、岳家军、大臣、衙役来了,盘鼓、马队、高跷、梵乐、花车、舞龙、石锁、唢呐、旱船、二鬼摔跤来了,宋词朗诵、宋服展示来了……不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黄发垂髫的儿童,不论是专业文艺工作者,还是民间业余爱好者,只要你有一两件拿得出手的绝活,都能在巡游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大巡游几乎涵盖了所有开封优秀的传统民间游艺节目。巡游活动穿越城区最繁华地段,以开放式的舞台集中展示独具开封特色的民俗文化,吸引数万名市民游客争相观看,形成了万人空巷的场面。
清明文化节为民俗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为民间艺术家提供了锻炼成长的舞台,插柳、踏青、寒食、秋千等在普通人记忆中逐渐远去的清明节俗重新走进开封人的日常生活,开封盘鼓、梵乐等曾经近乎失传的民间艺术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它们正以自信矫健的步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清明文化的传承需要载体,对于开封而言,清明上河园是滋养、呵护民俗文化成长的“苗圃”。占地近600亩的清明上河园,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再现了北宋清明时节的社会风貌,园内还根据宋代历史故事创编多场剧目表演,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更是一卷关于大宋王朝鼎盛时期的印象画卷。更重要的是,多年来,该园还不遗余力地到处搜集优秀的民间文化,把它们请到园子里来,通过举办各种比赛和展演活动,不仅让游客大饱眼福,更重要的是它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了优秀的民间文化。有人说,这座园子里不仅住着人,还住着一批在别处看不到的民间绝活和一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气功喷火、吹糖人、布袋木偶等与清明上河园长久地相依相存,生动地诠释着宋韵清明,也使清明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更深入、保护更全面、利用更合理。
民俗的重生与升华,离不开高端文化资源的融入。早在清明文化节创始之初,开封就积极借助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这两个国家级平台,广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清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把脉问诊,先后举办了多场高层次的论坛,冯骥才、蔡继明、何镇邦、司马南、刘坤太等一大批专家各展所长、建言献策,为清明文化节准确定位、科学运作提供了可靠的决策支撑。此外,开封还将清明文化与本地底蕴深厚的书画艺术、汴绣艺术、官瓷艺术、灯笼张艺术深度融合,与宫廷文化、府衙文化、市井文化、饮食文化、包公文化并联打通,使清明文化节更具开封特色、更具大宋气派。
在转型提升中塑造品牌
清明文化节以文化活动激发文化活力,集聚了人气、拉动了旅游、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展示了开封的良好形象,并成功升格为国家级节会,这是来之不易的成就。但在成就面前,开封没有满足和停滞。
从资源的简单叠加到高效整合,从管理的粗放松散到精致细密,从模式的模仿借鉴到自主创新,清明文化节正逐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转型提升之路。
文化节会要想长盛不衰,符合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的组织形式至关重要。中央作出精简节会的安排部署后,我市按照“政府主导服务、企业市场运作、群众广泛参与”的基本原则,策划组织了2013年清明文化节,开幕式不请明星演出、不请领导讲话,而是以一场高品位的文化演出取而代之;各个大型活动均没有政府资金投入,完全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有效激发了文化活力。
全市每投入使用一个新的文化项目,政府部门都会引导其根据自身特点、围绕清明文化精心设计一系列特色活动,从而让越来越多的文化项目与清明文化节实现同频共振,营造出愈发浓厚的清明文化氛围。例如,小宋城这一“文商旅”综合体项目投入运营不到半年,就针对清明文化节推出了综艺舞台剧、特色小吃展销等一系列活动,使游客得以从视觉、听觉、味觉的多维视角领略开封文化的魅力。而去年通航的御河水系,今年也精心策划了水上大型集体婚礼活动,为清明文化节增添更多的互动性、参与性和趣味性。
在深挖自身现有文化资源的同时,清明文化节并不拒绝吸纳外部的新元素、新技术。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开放办会理念,全国秋千大赛暨第十一届“山花奖”民间绝技绝艺秋千展演来了,全国各地的11支表演队伍、100多名秋千高手让游客饱览了融舞蹈、杂技于一体的美轮美奂的秋千秀;中国(开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展及“山花奖”评选活动来了,全国各地的600多名民间工艺美术家携传统木雕、泥人、丝绸烫画、傩面具等琳琅满目的工艺美术品,让市民游客大饱眼福;全国中国式摔跤邀请赛来了,全国18支代表队、145名“武林高手”为大家带来了激动人心的武术盛宴……一大批国家级文艺赛事、展会相继落户清明文化节的平台上,不断丰富着清明文化节的内涵,也使其在更广泛领域产生影响。去年,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亚洲巨星演唱会的举办,则首次将流行文化引入清明文化节,为底蕴厚重的开封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大大提升了清明文化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饮誉海内外的清明文化盛宴
在百度上键入“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这一关键词,搜索到的网页高达331万,每年清明时节,世人的目光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向这里。清明文化节在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知名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好评。
“在中华大地上对民间文化进行完整的整理,可以说是从开封开始的。我敬畏开封人民对自己文化的热爱之情。”冯骥才2012年参加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活动时指出,“在开封诞生的《清明上河图》与《东京梦华录》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清明记忆,开封人抓住了自己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把《清明上河图》变成了清明文化节。清明时节,我们在这里仰慕先贤、慎终追远,为群众打造清明文化品牌,对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意义深远。”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罗杨在2009年参加清明文化节开幕式时指出,清明文化节在开封搭起了盛大的舞台。一方面,让传统的活动和项目回归,让那些曾经陪伴了中国人上千年、今天又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民俗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里和观赏中;另一方面,在清明文化活动中注入时代的基因、赋予时代的内涵,以新的方式延续传统,以新的内容充实民俗,以新的理念表现时代,力求准确把握清明文化的时代特征,引领清明文化的时代潮流,倡导清明文化的时代新风,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
曾积极倡导假日改革的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说,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我们祭奠祖先、缅怀先贤的节日,同时也是亲近自然、维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承载着中华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从北宋清明文化传承至今的开封清明风俗,不管过去还是现在、形式还是内容,在开封都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和体现。
开封清明文化节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深度发掘清明文化的传统内涵,重现传统文化魅力,也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它们以空前的规模对清明文化节活动进行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新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派出记者对清明文化节进行深入采访,并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报道清明文化节的盛况。
2012年,《经济日报》以《河南开封:开传承创新之先建文化魅力新城》为题推出重磅报道,并配发专门评论,对清明文化节的盛况及重大意义进行全面介绍。该报指出,开封清明文化节“把中原特色与世界潮流结合起来,把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结合起来,把文化资源、文化产品与宣传推介结合起来,使文化成为开封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2013年,新华社在其发表的题为《开封致力打造“外在古典,内在时尚”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深度报道中,对开封举办清明文化节等一系列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创新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并指出文化的开封正向世人展现其独特魅力。该报道说,以文化的力量作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支点,一幅融古贯今的新绘《清明上河图》,有望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
以文化力激活生产力
衡量一个节会是否成熟,就是看它是否能与产业发展实现高度融合、良性互动,建立支持其永续发展的动力系统。
清明文化节与菊花文化节一起,作为开封的两大国家级节会品牌,正以其日益扩大的影响力,为开封带来了滚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也进一步盘活了沉睡资源,激发了文化产业的活力。围绕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这一总目标,开封不断加快文化项目引进和建设步伐。古城墙修复、城摞城展示持续推进,书店街、鼓楼街整治工程相继完工,银基O秀、大型室内精品剧目《千回大宋》、升级版的《大宋·东京梦华》争相亮相,六河连五湖和桥梁的水系工程已初具规模,御河水系顺利通航,沿岸原本破旧不堪的棚户区正被古色古香的仿宋建筑群所取代。从开封多年前的“老三篇”龙亭、铁塔、大相国寺,到“新三篇”清明上河园、中国翰园和开封府,再到以“一河二街三秀”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全产业链条,不断挖掘、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开封文化旅游业正在破茧成蝶、转型升级。
对于许多开封市民而言,清明文化节期间各大景点游客爆棚的火热场面,大街上让人应接不暇的外地车辆,餐馆、饭店一座难求的紧俏行情,已经“习以为常”。2013年,作为承担清明文化节各项活动的重要景区,清明上河园在清明小长假期间,游客接待数同比增长18%,收入同比增长51%。当年,全市清明文化节期间的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亿元。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2012年,我市以举办“百名浙商看开封”活动的方式,将经贸活动首次引入清明文化节,收获总签约金额240.2亿元的投资硕果;而2013年清明文化节期间举办的“百名台商看开封”活动,则更是为开封带来了总投资257.7亿元的50个优质投资项目。
有专家指出,清明文化节之所以能够在短短5年迅速成长为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节会品牌,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张扬了文化,凸显了民俗,以一个有血有肉的宋韵清明,留住了人们的乡愁。它建立了一个政府、景区、商家、市民、游客多方受益的资源整合系统,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也让清明文化节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
找准传承与创新的结合点
北宋年间,每逢清明时节,开封府都会向京城内外十厢128坊的市民百姓“颁布新火”,驱魔迎吉祥。1000年以后的清明文化节上,开封人以一场精心组织的“颁新火”仪式,将这一古老的仪式生动再现。逼真的表演让观众身临其境,似乎回到了北宋清明“颁新火”的现场。有许多观众表示,之前并不了解“颁新火”习俗,观看表演给自己“充了电”。
在宋代节日期间曾经随处可见的蹴鞠运动,历经千年的沧桑,已经近乎失传。不过,在清明文化节上,它又作为民间绝活表演的一项内容,重新走上前台,向世人展示“大宋第一运动”的独特魅力。而它和推铁环、荡秋千、抖空竹等众多民间技艺一起,也构成了清明上河园长年吸引游客的重要文化项目。
斗茶这一宋代清明期间非常流行的民间文化活动,也将再次出现在开封的皇宋大观文化园。该园区作为清明文化节期间我市推出的一个重要文化产业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引入各类大小文化类商家300多家,可安置就业约1100人。
2012年的清明文化节开幕式上,当200多名浙商身着宋服出现在观众方阵中,并为开封带来240多亿元的投资项目时,人们再一次真切感受到文化的感召力,也感受到文化对经济的强大带动力……
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是开封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唤醒沉睡的资源,使文化在传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并在开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是当前开封面临的重要课题。而清明文化节正凭借其对资源的强大吸纳力、整合力,成为开封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
借助清明文化节这一平台,文化资源正在转换成活动、转换成项目、转换成产业、转换成城市品位。围绕着清明文化节,一条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力的“文商旅”体验式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盛世清明开封有约
百花相争艳,盛世看今时!历经5年的积淀与磨砺,2014年,一个全新的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在世人的期待中缓缓走来。随着四大类40余项活动的渐次亮相,一幅饱含宋风宋韵的清明长卷正徐徐展开。古都开封,再一次撒满了赏不尽的宋韵春色。
文化活动绚丽多彩。4月3日上午,本届清明文化节举行开幕式,围绕清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通过艺术表演形式展示踏青、祈福、敬先贤、颁新火等北宋时期清明民俗文化。此外,还将举行踏春大巡游活动。踏春大巡游活动在内容上以展示开封厚重的民俗文化为主,在规模上采取大小巡游结合,更有利于游客参与和观赏。精彩的文艺展演更是联袂亮相——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在过去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提升,场景将更加美轮美奂;大型多媒体歌舞秀《千回大宋》,将运用高科技和多种创意手段,再现汴京繁华;2014中国(开封)亚洲巨星演唱会将在开封市人民体育场举行,为大家展示一场视听盛宴;清明上河园精心打造的大型马战《岳飞枪挑小梁王》;铁塔公园推出的《铁塔传奇》光影秀演出,以及清明文化节杂技专场晚会等系列文艺展演更为今年的清明文化节增添精彩的看点。其间,我市还将举办全国木偶展演大赛评选、中国开封全国国际标准舞公开赛、御河水上婚礼表演等活动,这些活动是开封文化转型提升的成果,也将为开封文化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千年民俗别样风情。本届清明文化节着眼于提升和挖掘开封民俗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又力求整合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延长和拓展游客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全市各景区、景点结合实际策划推出了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例如清明上河园的推铁环大赛、民俗绝活表演、蹴鞠表演等,龙亭公园的皇家仪仗队与群众的互动表演,铁塔公园的清明赠柳活动,中国翰园的大型文字互动节目——成语状元,万岁山游览区的大宋武侠节等,互动性强,形式新颖,各具特色。活动期间,我市还将举办“我们一起看春天”交友大会、汴京公园东京极地海洋馆极地动物展示表演等活动,以及宋代精品文物展、清明文化书画名家作品展、宋绣精品艺术展、官瓷精品艺术展、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展、三甲生辉清代科举名人书法展、刘青霞生平事迹展等开封特色文化艺术精品展系列活动。
经贸活动务实求效。开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正处在风生水起的黄金发展期。清明文化节期间,我市精心组织“闽粤客商进开封”活动,通过组织客商参与清明文化节的系列活动,增强客商对开封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节会期间,我市还将组织客商开展经贸、文化、旅游等一系列的项目考察、洽谈、推介及项目签约活动,促进和推动更多商界精英来开封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人文缅怀明心励志。清明时节,朱仙镇岳飞庙将开展纪念岳飞活动,社会各界将开展纪念辛亥革命烈士、纪念刘少奇和青少年纪念革命先烈等一系列活动。我们还将通过组织纪念焦裕禄活动,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厚重的人文资源,将进一步激励社会各界秉承优良传统,凝聚发展合力,推动开封快速崛起。
盛世清明,开封有约。2014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正以千年民俗的别样风情和画卷一新的古城风光迎接八方宾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