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邑小镇 人民网 薛丹 摄
刚送走一批游客的导游赵建梅,又带着一波外国游客进了可邑小镇。这两个月来,忙得喝不上一口水成了她的主要工作状态。这个土生土长的云南弥勒农民,几年前还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如今已经放下锄头成了当地特色小镇的一名导游,原来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的她如今能用中文、英文和彝语为游客进行讲解。
迈入高铁时代后,弥勒旅游业呈井喷式增长。可邑小镇管理处副主任刘一凡介绍,暑期以来,可邑小镇旅游火爆,每天接待人数达2000到3000人。不少和赵建梅一样的村民选择返乡创业,开起了农家乐,跳起了民族舞,在家门口挣钱,再也不用到处奔波。
银杏村 腾冲县委宣传部供图
可邑这个以彝族阿细支系为主的传统村落,生态优美,环境宜人,是彝族歌舞“阿细跳月”的发源地。2017年,云南省公布了105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提出力争通过3年时间,建成20个全国一流特色小镇、80个全省一流特色小镇、25个世居少数民族各建成1个以上特色小镇。位列其中的可邑小镇该如何打造?当地决定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由本地企业打基础先期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吸引和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建设。
可邑是彝族村落,当地通过深挖民族文化内涵,打造以传统手工艺品、刺绣品和地方土特产为主题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体系,鼓励发展农家乐、民族文化展演,帮助村民提高土特产品的附加值,打造可邑民族品牌。山西游客石女士在村里的商店一口气买了5公斤蜂蜜,她说,村里的蜂蜜原生态,品质好,价格也不贵,来旅游看美景,顺道也把当地的特产带回去。
普者黑水乡 人民网 薛丹 摄
为引导和鼓励村民从事旅游、民族文化演出等服务业,村里还吸纳了170余名村民到保洁、导游、演员、保安等各类服务岗位就业,年劳务服务性工资收入达500余万元,有效带动60余户农民发展农家乐、民族服饰、民族刺绣、三弦制作等旅游延伸产业,实现户均增收5万元。
当前,可邑小镇已逐步成为以集阿细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体验、民俗展演、生态宜居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省级民族风情特色小镇。今年上半年,可邑小镇实现旅游产业总收入526万元,同时辐射带动了周边舍德尼、花口、龙潭等村寨发展。
作为近几年来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城市之一,弥勒还打造了红河东风韵、红河水乡和太平湖森林小镇,既盘活了资源,又振兴了乡村。“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的直接拉动效益将更加明显。”弥勒市发改委副主任凤跃鸣说。
腾冲古镇花海 供图
云南省在打造特色小镇的同时,同样把健康生活目的地打造纳入其中,丰富特色小镇内涵,打造旅游升级版。在河北游客高女士看来,远离喧嚣,逃离城市,不失为一个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好办法,在腾冲玛御谷温泉小镇体验着国际顶级的温泉SPA成为了她假期的新选择。也正因为看中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当年投资方在考察项目后即选择“砸”下45亿元进行建设,该小镇现已成为新加坡悦榕集团旗下悦榕庄、悦椿、悦苑3个休闲度假品牌全布局的首个国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加上和顺古镇、银杏古镇等旅游度假项目的打造,去年腾冲旅游人数超过14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50亿元,腾冲旅游也从观光型转向休闲度假型,各项旅游资源要素价值正得到释放。
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增加、消费者出游需求的变化、云南各地乡村旅游迅猛发展,云南小镇旅游逢假必火,泛旅游化的消费聚集,日趋成为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云南对纳入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每个拨付1000万元的启动资金给予扶持,自特色小镇建设启动以来,政策措施不断创新完善,部分特色小镇更是面貌焕然一新。
老达保乡村音乐小镇 人民网 薛丹 摄
当前,云南正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瞄准中国唯一、世界一流的目标,让特色小镇更有水准、更有竞争力。“要突出特色,找准特色、坚持特色,因地制宜打造田园牧歌、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绝妙景观等类型特色小镇,做到风格独特、不可复制。”云南省长阮成发为特色小镇建设“把脉”时说到。
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开始以来,云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民族文化、古城古镇、自然风光、特色产业等鲜明元素,紧扣“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七大要素引领各项建设工作。“到今年上半年,全省特色小镇共完成投资568亿元,105个特色小镇新开工项目637个,实现新增就业4.5万人,新增税收6.2亿元,新入驻企业1854家,集聚国家级大师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4人,特色小镇共接待旅游游客人数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43亿元。”云南省特色小镇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发改委主任杨洪波介绍。未来,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推动云南省旅游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亮点,到2020年,一批特色产业将在全省各地落地生根,一个个特色小镇将成为镶嵌在云岭大地上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