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 姚艾青
处暑时节,走在龙马潭的乡间里,瓜果肥硕,稻米飘香,鱼虾肥!刚忙完万亩有机订单高粱的抢收,又迎来桂圆、葡萄、猕猴桃、翠冠梨等多种水果的采摘期,处处皆是一派丰收景象。
今年以来,泸州市龙马潭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才振兴为支撑,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以“五个振兴”为目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协调稳步推进,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预计上半年,全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达10427元,增速9.2%。总量持续居全市第1位、全省高收入组第15位,增速居全市第5位、全省高收入组第9位。
采摘桂圆。杨尚威 摄
党建领航 三产互动农民富
8月23日,有着“十里翡翠长廊”的特兴镇桐兴村迎来了大批游客采摘桂圆,村党支部引进的部分电商企业也将业务拓展到了采摘现场。
“我们早上采摘的新鲜果子,下午就能到达成都、重庆等地居民的果盘中!”泸州市泸桂土特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娟边忙着指挥工人采摘、录制视频上网,边在网上签下一个个订单,忙得不亦乐乎。
采摘现场,村主任李杰正组织党员服务队帮助邓娟等电商采摘桂圆。
“每年的采摘季,村里都组织党员干部来帮我们采摘,同时还帮助我们解决合作中的许多问题。”说起与桐兴村的合作,邓娟十分感激。
邓娟的公司与桐兴村有一个6000亩的桂圆生产销售订单。“我与桐兴村的合作,正源于该村十里长廊的桂圆树都是本地品种,树龄长、果子优、村民好相处、村‘两委’很给力!”仅8月,村里数万斤新鲜桂圆就通过邓娟的公司走向了全国各地。其余订单果子,将在邓娟设在镇上的厂里制成干桂圆进行售卖。
“今年桐兴村的桂圆产量将达300万公斤,预计产值2000余万元。”李杰介绍说,现在村里还依托桂圆产业,引进外来企业打造集采摘体验、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不舍·桐兴院子”项目,预计今年11月试运行。
一串串褐色滚圆的果子,将种植业、加工业、旅游业紧密相连,再现龙马潭区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
近年来,该区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或党员依法兼任其他村级组织和相关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积极探索“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模式,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带动群众富在产业链。
目前,该区已建成走马—慈竹、金坝、长春、曹坝等现代农业园区,以金胡片区为核心的万亩酿酒高粱示范基地,及以精品果园、绿色蔬菜、健康水产、花卉苗木为主等4个产业示范带;累计发展了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家,农民合作社204个,培育家庭农场70个,农(渔)家乐20余家;镇、村电商网点实现全覆盖;正集中打造以十里渔湾、中国(泸州)柑橘文化博览园、天一秘境等数十个重点农旅项目为一体的空港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园区项目。
高粱熟了。 杨尚威 摄
能人治村 提质增效产业兴
“这批姜是我们今年种植的第三批了,还有十多天就可上市!”8月27日中午,刚带领村党员调解队处理完村民反映的环保问题,特兴镇魏园村党支部书记李华明又顶着骄阳走进了生姜种植基地大棚,查看生姜的生长情况。
5000余亩的生姜基地,是李华明上任村支书后带领村民建起的最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引进培育种植大户6户,生产链上还有30余名党员,通过 “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谋发展。销售最好的年份,该基地曾突破1000万元的销售额。
李华明是全村村民选出来的当家人,也是村民心中的能人。“工业强村、产业兴村”是他走马上任时立下的军令状。
上任后,他充分利用村里闲置房产,先后引进三益纸箱厂等8家企业,每年为村集体赚得保底收入21万元。引进“金夫人”摄影公司打造300余亩婚纱摄影基地、近郊旅游景点,每年吸引游客7万余人。让村集体每年获得土地分红12万元,让26户村民获得土地流转年保底收入24万元,同时让众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现有产业,连片打造观光旅游产业带!”李华明说,村里即将获得1600余万元的新村建设等项目扶持,村庄还将变得更美。
在李华明的带领下,村里建起了日间照料中心、运动场,成立了老年协会、舞蹈队等,每月召开坝坝会,宣讲相关政策法规,传达上级精神。每年定期召开全村趣味运动会、重阳节团聚会,村民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
“我佩服李华明,他带领全村致富奔小康!”说起李华明,在四季花海就业的孔祥林为自己选出来的带头人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我们区还有众多 ‘李华明’在最基层努力着!”该区农工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说,当前,除了推举本土能人治村外,全区还通过派驻村第一书记、岗编分离、校地合作等形式向基层输送各类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全域共建 生态宜居村庄美
8月28日一大早,双加镇大冲头村卫生保洁员、贫困户周生芳就开始了一天的入村公路保洁。公路两旁的美人蕉开得正艳,株株芦苇随风摇曳,与一方方清澈的鱼塘相映成趣,陆续有城里人前来垂钓。
“没想到我们这个贫困村今天竟成了幸福美丽新村!”在周生芳的眼里,周围再没有村庄比自己的村子更美了。
2017年,大冲头村被评为“全国最宜居乡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
可就在几年前,大冲头村还是一个基础薄弱的贫困村。进村道路未硬化,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居民住的大多都是土坯房,用电、用气、用水都不如现在这样方便快捷。
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
通过流转土地,该村建起了以十里渔湾为核心的健康水产养殖基地8000余亩,和以柑橘文化为主题的中国(泸州)柑橘文化博览园3500余亩,促进水产养殖户实现户均年增收5000余元,流转土地的600余户农户每年获得土地租金近173万元,带动农户实现就近就业600余人次,人均增收4000余元以上。十里渔湾也成了泸州人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产业的兴旺,带来的是村子基础设施的改善、环境的整体改变、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与素养的提升。
进村公路变成了柏油路,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房,用上了天然气、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用水用电更方便。村里还建起了公共厕所,新增绿化142万平方米。10个垃圾处理池、112个垃圾坑、15个垃圾房、1个大型地埋式垃圾站的修建,让村民养成了不乱丢乱倒的习惯。
“大冲头村的建设,只是我们推进全域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一个剪影!”该区农工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说,坚持整体谋划、突出特色亮点,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文明创建,坚持基础先行、突出环境整治,坚持产村相融、突出农旅互动,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三治结合,全力加快建设全域美丽新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正是当前该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大抓手。天一秘境、幸福水庄等一大批农业观光旅游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省级环境优美示范镇(街道)4个、示范村28个,省级“四好村”21个,省级以上卫生乡镇(街道)8个,全区已实现幸福美丽新村全域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