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罗敏 摄影报道
每个人在年幼的时候都有理想。长大了要当科学家、航天员、解放军、警察……如果一名小学生,很认真地告诉你,他的理想是长大了要当个农民,你会不会很诧异?
一名7岁的孩子,踩着齐膝深的泥水,手扶旋耕机犁田……在宜宾市叙州区,有这么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家里种地毛收入30余万元,不愁吃不愁喝,却痴迷于耕地、犁田、栽秧、打谷。
9月22日上午,被网友称为“最牛犁田哥”的7岁男童沈世航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我的理想,是长大了当农民。”
现场
干农活很积极 修机器很麻利
前不久,一段小男孩犁田的视频流传于宜宾的网络空间之中。当地一家新媒体以《宜宾9岁“耕田弟”科技犁田 技术娴熟获点赞》为题,讲述了此事。网友把该媒体描述的“犁田弟”称为“犁田哥”。成都商报记者此后核实到,“犁田哥”真名叫沈世航,实际年龄只有7岁多,是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普安镇凉井村人,目前正在叙州区柏溪镇长沙小学上二年级。
小外孙“吼”外公: “我要去犁地,你答应了的!”
沈世航的邻居陈仁秀告诉记者,视频中孩子犁田是真实的,就发生在今年五月初,其外公家平整水田准备插秧时。陈仁秀说,沈世航这孩子不仅能犁地犁田,农村的活基本都会干。“栽秧子时他会帮着栽秧子,薅草时他也帮着薅草。”
9月22日上午8点,沈世航所在的凉井村下着中雨。刚刚被外公王前树接回家的沈世航肚子饿,吵着让外公做早饭。外公推说自己要忙农活,让他自己做。“做饭要插电,危险哦。”沈世航给外公和自己重新分配了任务:“外公你做饭,我来擦桌子,灶台。”沈世航像个大人一样责备外公:“你看嘛,你这灶台上好脏嘛!”
沈世航擦灶台的动作很娴熟,根本不像一个只有七岁的孩子。把灶台上的灰擦干净后,沈世航又开始收拾桌子。外公做好早饭,沈世航把饭菜端上桌,分好筷子,祖孙俩开始了川南农村普通人最普通的一天。“今天雨大,犁不成地了哦。”吃饭中,外公感慨了一句。“不!”沈世航突然近乎吼了起来:“我要去犁地,你答应了的!”
上午9点,雨越下越大。沈世航先后催了外公5次,急着下地干活。看到外孙满脸不乐意,王前树开出了条件:“读两篇课文,就可以犁地。”沈世航的脸色马上“阴转晴”,跳着跑到里屋取出语文课本,读了两篇课文。
旋耕机坏在地里
他不一会儿就修好了
快到上午10时,雨也小了。王前树突然想起,犁地的旋耕机拉盘坏了,无法启动。“好简单嘛,修起就是。”沈世航把语文书一丢,跑到里间屋子取出维修工具,冒着小雨径直跑到农具房。沈世航把一路跟随的记者丢在身后,在一大堆农机中找到旋耕机,也不用外公来发号施令,他三下五除二就拧松了一台旋耕机前的拉盘螺丝。
仅仅几分钟后,沈世航卸下拉盘提在手里,带着工具上坡了。而此刻,外公王前树还在家里打电话,也没告诉外孙旋耕机的位置。走出农具房,沈世航在土坡上瞭望, 很快发现200米外的旱地里,有一台旋耕机暴露在雨中。“没错,肯定是那里。”沈世航指了指位置,带着拉盘和工具,大摇大摆走了过去。
原来,十多天前外公在坡上耕地,旋耕机发生故障,无法点火启动。后来忙于收割稻谷,旋耕机就被扔在了地里。沈世航也不等外公,麻利地将拉盘扣到故障旋耕机头上,拧紧了第一颗螺丝。因为拧得太紧,沈世航发现另三颗螺丝无法插入孔洞。正当记者准备上前帮忙时,沈世航已经发现了其中奥秘。“把第一颗拧松点,先把另外的孔口对准,就可以了。”
为了让农机螺丝更加紧固,记者试图上前帮忙,但被沈世航拒绝了。“我自己来,我能行。”此时外公王前树赶来检查,确认外孙修好了旋耕机拉盘。加好油后,外公打开空气伐,沈世航开始拉动拉盘,试图启动旋耕机,但因力气太小,拉了好几次都没成功。外公启动机器后,沈世航迫不及待,甚至连凉鞋都没脱,就开始操作旋耕机犁地。
成都商报记者注意到,沈世航耕作的是一块刚刚收割完旱稻的旱地,土里全是根系发达的稻桩。刚开始扶手太高,沈世航几乎要吊着扶手,脚尖沾地前进。外公发现快,及时关停机器,把扶手调低了几十公分。这个高度适合1.20米左右的沈世航,他弓着身子,鼓着双眼,吃力地扶着笨重的旋耕机耕地。
因为稻桩缠绕旋耕机刀片,沈世航显得很吃力,中间几度中断。反复耕地三次,其独自耕地时间持续约10分钟左右。
背后
“当农民”的理想从哪来
成都商报记者注意到,在耕地过程中,沈世航的脚踝处不慎被稻桩刺破皮,出了血。沈世航低头看了一眼,然后若无其事,跟着开旋耕机的外公跑。有人觉得沈世航开旋耕机犁地很危险,劝他放弃,沈世航说“再玩几盘。”
对于记者担心的安全问题,外公王前树却显得很淡定,他胸有成竹地表示没有问题。“他操作这个机器,至少有十多二十次,熟练得很。”王前树说,旋耕机其实不好操作,好多成年人都未必能掌握。
沈世航为什么会喜欢上干农活?
喜欢“玩”旋耕机 把犁地当成奖励
王前树记得,大约在沈世航五岁多时,他带着外孙去犁地。沈世航突然对旋耕机很感兴趣,吵着闹着要玩。“当时我还是担心安全的,所以不给他玩。”耕了一辈子地的王前树,深知旋耕机这头“铁牛”的怪脾气,弄得不好就可能伤人。但王前树没能劝住外孙,“他吊着我的脚不放手,直到答应他为止。”
沈世航记得自己大概从五岁多时开始“开旋耕机”,但他已经记不清开了多少次。“每次回来我都要玩,我喜欢玩(旋耕机)。”
一位来找王前树取东西的村民告诉记者,沈世航跟别的农村娃娃最大的区别在于勤快,只要干得了,什么活儿都干。“打谷机我也喜欢,只是打谷子灰尘太大,身上痒得很。”沈世航告诉记者。
“昨天去接他放学,得了张奖状。我问他:外公该给你什么奖励?他说不用奖励,你就奖励我犁两盘地就好了。”王前树说,沈世航只要回到乡下,不论大人干什么活,他都跟着上坡,什么活都干。“前段时间太阳最毒辣的时候,他也不得提前回家,我们干活到好久他就干好久。”沈世航不止一次地告诉外公:他长大了就是要当个农民。
获得不少奖状的外公
是他崇拜的对象
“我外公做农民,也得了很多奖状,我要向外公学习。”成都商报记者注意到,王前树的堂屋墙上,贴着2017年宜宾县人民政府授予的第六批“农村优秀人才”荣誉证书等四张“奖状”。另一个文件夹里,王前树收藏着沈世航在学校里获得的四张奖状。沈世航说:“当农民,当科学家,我要当个农民科学家。”
据了解,沈世航出生后不久,其父亲就一直外出,直到今年五月因患脑瘤回家。手术后不久去世,因此沈世航对父亲没什么概念。因为他从小跟随外公外婆长大,对外公的感情特别深。沈世航妈妈王宗容在宜宾一家工厂上班,爷爷又是残疾人,从幼儿园到小学,接送其上学的重任,都落在了外公王前树身上。
在外公王前树眼里,外孙是个宝;而在外孙沈世航眼里,外公何尝又不是宝呢?“外公,你当农民都能得奖状,你很厉害!”沈世航在凉井村乡下,接触的都是当地普通农民,他看到农民们家里,只有外公的墙上贴着奖状。沈世航觉得外公很牛,还在于别人都叫外公“王老师”。“那些从县上、省上来的,我外公很尊敬的人,都叫我外公‘老师’。”
在沈世航看来,被人称为“老师”的人,都是形象很高大、很有水平,令人崇拜的人。
课堂上他说出理想
引来同学一片笑声
沈世航对农机具和农活的喜爱不像是一个七岁孩子装得出来的,而他对旋耕机的修理、操作的熟练程度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但沈世航身上,仍然表现出同龄孩子身上的天性,调皮、任性、打打闹闹。沈世航告诉记者,他上课不专心,爱搞小动作,没玩具,上课就玩尺子。班主任严丽说,沈世航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成绩中等偏上。
严丽非常清楚地记得,沈世航说过他长大了要当农民。“上学期一次语文课,语文园地里有节关于职业的课程,孩子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严丽告诉记者,全班32个学生,绝大多数孩子的理想是长大了做老师、医生、警察、消防员之类的,有两个学生说要当科学家。“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沈世航说过要当农民。”严丽说。
沈世航这个理想,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到诧异,“同学们都笑了。”严丽告诉记者,从孩子们的笑声中她意识到,虽然不少孩子来自农村,但他们内心是有些看不起农民的。孩子们哄笑后,严丽给学生们讲了她所知道的现代农业:打谷子有打谷机、犁地有犁地机,以及利用高科技无土栽培等。“总之就是要让他们不要瞧不起农民。”
外公:当农民你学不会
对于外孙“长大当个农民”的理想,和土地打了50多年交道,种了近200亩地、年收稻谷100余吨、产值近30万元的王前树很不理解。“当农民有什么好?起早贪黑、日晒雨淋,挣不了几个钱。”王前树是普安镇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30万的收入中,土地租赁费要几万,人工工资要十几万,落到自己兜里,不到10万元。 “当农民你学不会,苦得很。”外公说。“不苦!”沈世航回答道。而当外公问他为什么想当农民时,“我喜欢!”这是他的答案。
妈妈:多门技术多条出路
让一个六七岁的娃娃开机器,在很多人看来无疑是“危险的游戏”。但沈世航的母亲王宗容并不这么认为。“在读幼儿园的时候,他外公说:沈世航,你是农民的孩子,你要学会干点农活,他就真干了。”王宗容告诉记者,因为有外公在身边陪同,所以她根本不担心儿子的安全。反而觉得儿子多一门技术,将来会多一条出路。“我越来越觉得他外公当初的坚持是正确的。”
老师:孩子的理想是会变的
宜宾市叙州区有着20多年小学教育经验的省级优秀教师潘丽(化名)告诉记者,在农村小学里,因为娃娃们跟着务农的长辈一起生活,有的孩子在一定阶段,会以长辈为榜样,长大后的理想是和长辈做一样的工作;而城里孩子,接受的教育和熏陶不同,所以不会以当农民为理想。但孩子们的理想是会变化的,随着年龄、学历和阅历的改变,他们的理想也会“与时俱进”。
作为老师,潘丽和严丽都不赞成让沈世航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操作农机。“毕竟是机械,连大人都有操作不当,发生事故的时候,更何况孩子?”
农机站站长:安全必须考虑,但理想值得鼓励
叙州区农机站站长杨溢很为沈世航的人生理想感到鼓舞,但他坚决反对让沈世航这样的未成年人操作农机具。“法律上没有硬性规定,但是农机安全操作规程有相关要求,操作者必须是成年人。”杨溢说,未成年人操作农机具有重大安全隐患,应该予以禁止;但沈世航要做一个“现代农民”,甚至“农民科学家”的理想,则应该得到鼓励。
讨论
这样的理想大家怎么看
教育专家:认为这样的理想不正常,那才是不正常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博士告诉记者,那些认为“沈世航当农民的理想不正常”的想法才不正常。熊丙奇认为,只有孩子们具体的、真实的、结合生活实际的理想,才是真正的理想。“家长们有个误区:当科学家就是伟大的理想,当厨师就不是伟大的理想,这是不对的。”
熊丙奇说,现在不少孩子们的真实想法都不敢对家长说了。“他说当服务员,家长就会鄙视:你怎么会想当服务员?”熊丙奇认为,这是家长带给孩子的职业歧视。
熊丙奇认为,家长不要让孩子出来说空话、大话、套话,也不要总是把那些光鲜的职业灌输给孩子,而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能力去培养他。“要消除内心深处的职业歧视。正是家长们过于在乎所谓的光鲜的职业,最终阻塞了孩子们成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