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大整治】
黑龙江 泰来县:深山村屯谋大美
本报记者 刘伟林
泰来,黑龙江省西南部齐齐哈尔市的一个农业县,位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泰来县也是嫩江沙地的腹地,风沙和干旱给这片土地留下了深深的贫困标识,是大兴安岭南麓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村庄分散,房屋破旧,农村环境散、乱、差。近年来,泰来县立足县域实际,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相结合,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全力打造环境优良、宜居宜业、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一个贫困县的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民认可水到渠成
实施农村“改厕”“改灶”工程,推广新型集便器和秸秆固化燃料节能锅炉,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居环境。
大兴镇稻田画。
大兴镇新风村农民李勇生家的一所新房今年五月刚刚落成,这段时间到他家参观的农民络绎不绝,看的是水冲式室内厕所和秸秆炉灶。记者看到,新铺的地砖、扣板顶棚、多层保暖门窗……看不到一点农村的影子。室内厕所用脚踩高压冲厕器,干净无异味,每次用水量仅500ml,解决了农村不连续供水的难题。粪便冲到哪里去了?记者的问题刚一提出,热情的农民就将记者领到了屋后。屋后是新建的化粪池,李勇生的两座房子共用一个化粪池,容积2立米,一年抽两到三次,抽出的粪水是优质的有机肥,可以直接还田。抽粪水由专业队伍上门服务,每次费用只有10元钱。
村民对这种厕所赞不绝口。过去,当地农村的厕所都是在房前屋后角落挖个坑、搭个棚,夏天蚊蝇围绕、臭味漫天,冬天寒风刺骨。冬季零下二、三十度的室外厕所不仅是卫生糟糕,还影响健康,甚至是一些地方病的根源。
村民说,这种厕所太好了,旧房子安装改造也很方便,关键是省事好用,费用便宜,寿命长。整个改造下来需要4700元,政府给贫困户补贴4000元,普通农户补贴1000元,农民负担得起,现在村民排着队改造。
李勇生的新房还依照当地习惯盘了一个“火炕”,不过这个“火炕”没有烟道,采暖也不用火,用的是水暖地热管。“火炕”的热源是厨房的秸秆炉灶,比农村传统炉灶小很多,连接了暖气片和“火炕”,无烟无尘,秸秆固化燃料的热量达到3100大卡,全年算下来,平均每天烧秸秆固化燃料20斤。秸秆固化燃料是农民用秸秆在秸秆固化燃料厂免费换来的,4吨秸秆换1吨秸秆固化燃料。
当地农民做饭烧柴,取暖烧煤,费钱费事还破坏环境。放在过去,李勇生家的两座房子一年不算做饭的烧柴仅取暖的煤钱就需要3000元,还舍不得往热里烧。农民说,改秸秆炉灶政府给补贴600元自己花不了几个钱不说,每年各家都能省下1000多元的煤钱,不用费事砍柴破坏环境,让人头痛的秸秆也有了去处,一举多得。
大兴镇副镇长曹师洋说,从去年开始,他们与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合作,在东方红村率先试点,选择农房内改建和外扩两种方式进行改厕,推广使用新型集便器,全部改为水冲卫生厕所,并使用农厕改造专用生物制剂,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今年在全镇铺开,群众非常认可,踊跃参与。在改灶上,针对当地农户的不同情况,镇政府与农户共同研发生产了自动进料、手动进料等5种类型的炉灶,还申请了专利。今年,全镇计划改厕、改灶100余户,由于去年试点村改造效果良好,今年群众改厕、改灶热情非常高,计划3年内全镇全部改造完成。通过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镇里有600多户原来要迁到外地生活的农民留在了家乡。
秸秆处理是农村的一个难题,秸秆固化燃料化解了部分困难。大兴镇在东方红村、阿拉新村建了两处秸秆固化燃料企业,将秸秆粉碎后压缩成形状不同的固化燃料,全年消化秸秆2万吨,占总量的15%,代替煤炭和烧柴,今年又吸引了一处秸秆固化企业到当地落户。
泰来县以大兴镇为试点,在全县实施农村“改厕”“改灶”工程,推广新型集便器和秸秆固化燃料节能锅炉,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居环境。目前,全县改厕142户,改灶350户。
2017年泰来县水稻种植面积152.4万亩、玉米85.5万亩。秸秆总产量为117.8万吨,其中水稻秸秆59.3万吨,玉米秸秆57.8万吨,其他秸秆0.7万吨。近几年,该县不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通过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利用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2%,使用量73万吨,实现秸秆禁烧、变废为宝、农民增收、企业获利。
农民参与事半功倍
立足农村群众需求,不搞大拆大建,重点在环境卫生整治和公共设施配套上下功夫,逐步改善农村面貌。
克利镇四田五村村民扭秧歌。
和平镇建设村小学门前,占地3300平方米的8栋新建住房已经完工,进入到内装修阶段,电线、管网都走地下。崭新的住房,红色的院墙,美丽的小院映衬着一排翠绿的金叶榆,一幅精致的田园风景画展现在眼前。
镇党委书记姜兴业告诉记者,这是给非中心屯农户在中心屯新建的标准化住房。原宅基地将交村集体收储再利用,比如,西刘屯鞠志军、马凤琴等4户农民腾出的宅基地就有10亩,平整复垦后种植黑枸杞、中草药等高产值经济作物。
农民对这项政策非常欢迎,积极参与,一些偏远屯的农民都希望能早日搬迁。
泰来县农村地广人稀,建设村共有农户1208户,闲置房屋就有161所,由于历史原因,农户闲置的宅基地大部分超过1000平方米,集体收储后,盘活再利用,成为村集体的新财富,村民的老旧住房也换成出行方便、功能齐全的新房,皆大欢喜。建设村计划利用5年时间,盘活中心村庄宅基地98处、非中心屯宅基地307处,居民全部迁居到3个中心村庄,非中心屯宅基地全部盘活。
泰来镇同乐村农民王国齐最近着实风光了一把,6月3日女儿出嫁,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主持婚礼,村支部书记跑前跑后招呼客人。原因是王国齐带头移风易俗,将计划在饭店办的30桌宴席改成在家里办6桌,而且一分彩礼也没要。他对记者说,这几年当上村里的保洁员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村里号召的事就要支持。记者看到,王国齐在做好村里公共场所保洁的同时,他自己的前后院打理得井井有条,整修后的住房新铺了地砖,墙上贴着扣板。一个贫困户的住房从室内到室外干干净净。
同乐村党支部书记王富学告诉记者,在帮扶单位省国资委的帮助下,村里建了文化广场,每天都有人扭秧歌、打篮球,有什么事现场一说,大家合计一下就成了,现在同村民交流容易多了,农民也不会事后讲条件。只要农民愿意参与,啥事都好办。
发动农民广泛参与是泰来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县立足农村群众需求,不搞大拆大建,重点在环境卫生整治和公共设施配套上下功夫,逐步改善农村面貌。按照“四季行动”要求,以“整干净、建得好、保持住、不反弹”为标准,组织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集中会战6次,出动人员1.2万人次,车辆4842台次,清理边沟11.4万延长米,清运冰包、垃圾6.5万余立方米,清理规范柴草垛3650余处。
通过采取“整合专项、县级投入、镇村自筹”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3.45亿元,实施了农村泥草房改造、饮水安全、亮化硬化、绿化美化等工程,基本实现了全县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安全住房全覆盖;全县行政村硬化率达到100%,客车通村率达到100%,农村公路硬化率达到79%;通讯网络及文化信息覆盖率达到100%。
全县将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重点聘请贫困群众担任村屯保洁员,既帮扶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又让农村卫生环境得到改善,实现了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双赢。目前,共有村级保洁队83支,保洁员585人,其中贫困群众245人,人均年增收2800元。
农民受益潜力无限
引导农民群众树新风,抓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丰富文化生活,改善群众精神面貌。
泰来镇通过“小院经济 ”实现房前屋后能生钱。图片摄影:张亮
在临近县城的泰来镇明月村,一片色彩斑斓蔬菜地编织成一幅美丽画卷,这是村里专门为城市居民准备的定制菜园,与焕然一新的村庄相辉映,宛如田野公园。
副镇长、村党支部书记吴亚军说,这两年农民的居住条件改善了,农村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光追求好看还要能赚钱。
他们把村头50亩地集中起来改造成200平方米一块的菜地向城里居民出租,城里居民自己种一年收费1000元,村民代种1300元,年收入300元的普通旱田“身价”高涨,村里农家乐也跟着发展起来。
吴亚军说,50亩的菜园供不应求,被抢购一空,他们明年还得扩大面积。另外,村里50亩的果园和35栋大棚也建了起来,收入会越来越多。
由于历史原因,泰来县农民住房的一大特点是前后园子面积大,占地一两亩的非常多。种菜吃不完,种粮不挣钱,堆放杂物影响环境。泰来县通过多种手段把农民的前后园儿开发出来,形成“小院经济”。
平洋镇指导农户对庭院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发展豆角产业,协调果蔬干菜厂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免费提供种子、免费技术指导、免费上门收购,按每斤1元的价格回收,今年订单面积1000亩,529户农户参与种植,实现增收200万元。该镇还在东胜村、双山村实施村屯绿化整村推进,投入21.6万元,购置优质黄太平果树大苗。在农户房前屋后、街路两旁栽植黄太平果树12000株,实行“门前三包”,由农户管理、采摘,变现收入归农户所有。
5月20日,以“播种希望,放飞梦想”为主题的泰来县第二届云桥杯“福稻泰来”插秧文化旅游节开幕,泰来县努力做好“稻”文章,大力发展“稻”经济,积极探索“稻”文化,创新发展“稻”旅游,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春插福稻秧、夏看稻田画、秋收泰来米、冬赏稻草雕”的“福稻泰来”四季文化旅游节。美丽乡村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创了“县域电商+主导产业+文化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环境美丽,收入多了,泰来县引导农民群众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新修订了村规民约,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在全县贫困群众中开展脱贫致富能手、文明整洁家庭、奉献社会模范“三奖评”活动,并结合“卫生文明户”“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选出致富及整洁典型,通过奖先进、促后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引领健康文明新风,形成人人思进、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县里着重抓好农村医疗卫生、养老敬老、社会保障体系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投入4100万元,建设了养老服务中心,全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60%以上;投入605万元,建设了83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以三个乡镇为试点,开展互助养老、家庭医疗、村屯保洁“三支队伍”建设,并以此为示范,在全县范围复制推广。互助服务队主要选取有爱心、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为贫困老年人、残疾人提供衣食住行等51类养老服务,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家庭医疗服务队与当地贫困户签订健康服务协议,定期上门免费体检,指导治疗用药,让贫困群众就近享受更加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全县累计投入1600余万元,建设村文化广场84个、“农家书屋”83个,开展文化下乡、全民健身、全民阅读、广场舞秧歌大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群众精神面貌逐步改善。引导汤池、江桥、大兴等乡镇村屯挖掘蒙古族和萨满文化,收集传统故事、传统习俗,建设民族村落,涵养文化底蕴,让乡土文化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成为留住美丽乡愁的载体。
泰来县政府副县长刘强林说,下一步,将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资本,走“政府花钱买服务、管干分开”的环卫保洁新路子,将全县所有村屯的保洁和垃圾收运全部委托该公司服务运营,变以前“小保洁+突击干”为“大保洁+常态干”,并依托闪蒸矿化垃圾处理技术,计划利用1年时间,全面解决垃圾终端“出口”问题,进而实现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程闭合。
泰来县有一句顺口溜:进了泰来府,先吃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给你补。风沙和贫困给泰来农村带来的是低矮的民居和极落后的农村基础设施,通过扶贫开发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泰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住房变好了,环境变美了,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了,还成为齐齐哈尔市乡村旅游的典范,一个美丽的乡村正在崛起。
【记者手记】
从实际出发见成果
刘伟林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泰来县是大兴安岭南麓的国家级贫困县,自然环境差,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面对各种不利条件,该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一切从现有条件出发,从一件件小事入手,真抓实干,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为贫困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树立了榜样。
从实际出发,泰来县立足农村群众需求,不搞大拆大建,重点在环境卫生整治和公共设施配套上下功夫,逐步改善农村面貌。从实际出发,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了立足点,农村都能干,还能跟的上,这样才能避免花架子,同步推进取得成功。
让农民见成果,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相结合,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全力打造环境优良、宜居宜业、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让农民见成果,农民才会积极参与,室内改厕改灶农民盼望已久,力所能及时主动加入。以小园整治为典型,农村环境建设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给农民打开了新的增收渠道,为农民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由此扎下了根。
从实际出发,让农民见成果,让农民认可,让农民参与,让农民受益,这就是一个贫困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