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璧山正兴镇卫寺村的柚子,曾经只能卖1元1个,如今却卖到了10元1个,这背后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助力。记者了解到,重庆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由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与中国光彩会联合发起的“万企帮万村”行动,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了脱贫攻坚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中,重庆民生能源集团22年来共捐赠现金1.8亿元,在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投资超过50亿元铺设天然气管道,发展清洁能源;捐资7600万元修道路,捐资助学,推动乡村旅游,打造蜜柚示范基地,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
卫寺村现貌。受访者供图,华龙网发
璧山卫寺村:打造蜜柚基地
“现在正是柚子成熟的季节,那场景别提多漂亮了。这个柚子口感也好,非常清甜。”在位于观音桥的办公室,民生能源董事长薛方全不遗余力地向记者“推销”他带领乡亲们种植的蜜柚。
时下,民生能源集团打造的蜜柚基地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丰收。该基地位于重庆璧山正兴镇卫寺村,本世纪初因为道路不畅通,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仅靠传统种植为生。全村800多户2600多人,年人均纯收入不到千元。
为了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民生能源集团2000年开始捐资帮助10户村民修建农民新村,由此开启了精准扶贫的历程。2011年,民生能源集团再次出资帮助21户村民修建农民新村,每户补助6万元。31户农民新村全是独栋别墅,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村民可直接入住。
输血,更要造血。
薛方全发现,村里历来有种植柚子的传统,而且有几棵柚子树的品质很好。如何将产业发展起来?经过和村干部、村民代表商议,薛方全决定引导村民将蜜柚进行改良,大力发展蜜柚种植。
一开始,村民不愿意扩大种植规模。薛方全就自掏腰包花钱培育良种,嫁接好之后,免费发给村民种植。
此外,民生能源集团还捐资改造村里基础设施,整治、修建公路10多公里,村级道路全面硬化,逐年完善蜜柚基地环道建设,新修人行便道等,不但方便了村民出行,还结束了蜜柚销售“肩挑背磨”的历史。
渐渐地,村里的蜜柚从最初散种的几百亩发展到两千多亩。村里还成立了蜜柚专业合作社,如今大部分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目前已建成近万亩良种培育、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打造品牌,蜜柚价值也提升几倍乃至几十倍,如今,基地每年种出的4万斤柚子供不应求。原来一户人家依靠种植柚子年收入最多3000元,如今一年增加到了两万多元。
多年来,民生能源集团通过对卫寺村实施产业扶贫、引导发展特色农业、改善基础设施、解决社会就业、公益慈善捐赠等多种精准扶贫方式,累计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有效助推卫寺村经济社会发展。2013年,卫寺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美丽乡村”。
薛方全告诉记者,未来几年民生能源集团还将对卫寺村投入资金2000万元,重点完成116户农民新村建设和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扶上马再送一程”。
秀山大寨村:发展乡村旅游
2016年起,民生能源集团又把精准扶贫的目光瞄准了重庆市秀山县清溪场镇大寨村。
大寨村始建于明朝初年,保留着不少土家传统民居,其中包括4座清代时期的民居建筑,被称为武陵山区土家传统建筑的“活标本”。但丰富的民俗文化却因旅游投入不足,长久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当地群众仍处在贫困之中。
2016年5月,民生能源集团在大寨村投资开展了三个产业扶贫项目:秀山危化品物流园、渝东南输气管道建设、大寨村乡村旅游。
据悉,秀山危化品物流园目前已经投用,未来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约300个;渝东南输气管道建成投用后,可辐射整个武陵山区,平抑当地燃气市场价格,降低群众生活成本,间接促进农民增收。
如今的卫寺村。受访者供图,华龙网发
不仅如此,民生能源集团还作出承诺,凡是民生管道覆盖的区域,有条件用天然气的渝东南建卡贫困户,全部实行免费安装入户。减支也是增收,此举更让贫困家庭得到实惠。
民生能源集团对大寨村的精准扶贫还有个重点,就是依托当地土家大寨特色风光,实施乡村旅游,推动整村脱贫。
按照帮扶协议,民生能源集团,为大寨村58个建卡贫困户有就业意愿的,每户提供1个就业岗位,捐助200万元管材用于大寨村改造饮水条件,每年投资30万元用于大寨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捐助70万元为川河盖发展旅游进行风貌改造,实现旅游扶贫、村民增收。
经验:产业扶贫要找到特色项目
虽然在扶贫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薛方全表示,社会扶贫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他认为,如今扶贫力量整体发展不平衡,存在忽热忽冷,重“量”轻“质”现象。比如社会组织和企业首先得自我发展,然后才有能力参与扶贫,而且在自身发展不同阶段扶贫力度是不同的,如果在财力丰足时使劲帮扶一把,在财力匮乏时就“赊欠”一阵子,帮扶效果堪忧。
薛方全建议,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最主要、最重要的措施强力推进,帮扶主体要尽快帮助贫困对象找到并启动"短平快、效益好、带动强"的特色产业项目。比如实施“一村一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此外,在薛方全看来,土地流转也是一个很奏效的办法。贫困地区多是老弱病残留守家中,缺乏劳动力,无法耕种土地。为了不让土地荒芜,帮扶主体可以采取土地流转的办法让土地“为我所用”,一可解放当地劳动力,二可实现就地打工,三可发掘土地最大价值。(首席记者 佘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