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潘洪其
今日社评
“人满为患”矛盾有所缓解,有助保障春节期间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也为进一步做大春节消费市场积累了经验。消费者多一些提前预约习惯和个性化、差异化的选择,可以为景区限流等管理措施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形成旅游消费、服务、管理互动共赢的良性循环。
春节黄金周已过去三天,各地道路交通、旅游景区和生活消费继续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各地公园、景点纷纷举办各类喜迎新春的活动,庙会的热闹,灯会的瑰丽,祈福活动中祝福延绵,营造着春节喜庆祥和、欢乐幸福的节日氛围。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数据显示,这两天探亲流、旅游流等短途客流激增,昨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67万人次,同比增长8.5%。铁路部门加强运输组织,优化站车服务,维护乘降秩序,让旅客出行更加便捷。
今年春节有一个不是十分明显,但比较容易感觉到的变化,就是火车票“一票难求”、高速路严重拥堵、景区“人满为患”等矛盾进一步得到缓解,无论是坐火车回老家过年,还是自驾到外地旅游,不少人都感到比往年春节要轻松一些。从总量看,今年春节出行人次不会比往年少,而应该有正常幅度的增加(据国家发改委预测,今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为29.9亿人次,比上年春运增长0.6%),但交通、旅游“人满为患”矛盾有所缓解,背后的原因值得认真分析。
今年春节有两个现象比较引人注目,一是出境游人数继续较大幅度增加。2018年春节期间,中国居民出境游人次达650万,同比增长5.7%,创历史新高。旅游业内预测,今年春节中国出境游人次将达700万,同比增加7.7%,再创历史新高。
另一个是“反向春运”的人越来越多。铁路春运传统高峰路线的反向客流增加了9%左右,除夕前一周,前往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反向春运”十大热门目的地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0%。
这两个现象有助于分解春运期间国内交通、旅游人流,但能够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人满为患”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主要是各地交通、文旅部门和旅游景区组织转变观念、精心组织、有力应对的结果。
为缓解春节期间高峰期的矛盾,文化和旅游部春节前发布通知,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及时发布春节旅游消费指南,让游客在出行之前能够得到相关的信息,合理选择出游目的地和出游路线。今年继续推行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加强流量监控,科学引导游客分流,减少游客排队时间。各地景区高峰期增加一些弹性供给、临时供给,有条件的景区可以扩展备用停车场,增开临时服务窗口,增设电子讲解等智慧服务等,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在“互联网+旅游”时代,交通、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景区应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对游客出行数量、动态、趋向,以及交通、景区景点、餐饮住宿等服务供应、安全管理、应急处置进行全面系统的数据计算、预判预警和监测管控。
要利用各种渠道向社会发布景区承载量提示,在景区游客接待量接近最大承载量时,及时采取限流疏导措施;通过扩大门票预约制实施范围,将游客预约购票与景区限流措施结合起来,引导游客合理制定旅游计划,理性、平衡选择旅游目的地。
今年春节期间“人满为患”矛盾有所缓解,有助于保障春节期间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提升居民的出游体验和春节消费体验,也为进一步做大春节消费市场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而从消费者角度看,多一些提前预约习惯和个性化、差异化的选择,既能让自己的旅游行程更加合理,还能为管理部门提供更完备的数据信息,为景区限流等管理措施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形成旅游消费、服务、管理互动共赢的良性循环。
(责编: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