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树(左一)指导蜂农养蜂。通讯员 鲁诗勤 摄
“马上就要到育种期了,一定要做好蜂群的人工育种和选种。”3月22日,秀山县川河盖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白天树带着技术人员,来到秀山县石耶镇,为当地贫困户讲解蜜蜂育种的关键技术。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他还要走遍该县十多个镇乡村,将技术带给每一个需要的养蜂户。
从贫困户,到年入数十万元的养蜂大户,白天树没有忘记身边的困难群众,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免费指导他们养蜂致富上。当白天树获得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的消息传到当地,大家纷纷赞道:白天树实至名归。
坚持养蜂数十年
今年62岁的白天树家住秀山县龙池镇白庄村,小时候家里穷,为了增加家庭收入,他从14岁开始养蜂。
说起自己的养蜂经历,白天树很感慨。他说,开始不会养,每年养蜂都赚不了多少钱,有时还要亏本。后来,为了养家糊口,他还做过裁缝、木匠,种过蔬菜,当过村医。期间,养蜂逐渐成为他的爱好,但从未间断,慢慢地也积累了不少技术和心得。
开始大规模养蜂是在1998年,当时为了供孩子读书,本来家庭经济状况就不好的白天树家,负担更加沉重,被认定为贫困户。当地政府在制定“一户一策”方案时,将养蜂作为了他家的脱贫产业,白天树开始专心养蜂。
“那时候,养蜂效益时好时坏,原因是多方面的。”白天树说,首先就是技术不过关,在环境的选择、育种、蜂房搭建等很多环节,都存在不足;其次是资金,有时没赚到钱、甚至亏本,很难有多余资金扩大养蜂规模;第三是市场,那时产出的蜂蜜主要在本地销售,价格时高时低。
于是白天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想办法解决,白天踏入山林寻找蜜源,深夜还在研究养蜂技术。期间,家人不理解,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并最终收获了成功。
2006年,依靠养蜂,白天树摘掉了“贫困帽”,其蜂群规模从最开始的20群、30群,到后来的50群、80群,最终稳定在150群的规模,年收入数十万元,成为了渝东南小有名气的养蜂大户。
出钱出技术带乡亲抱团养蜂
白天树年入数十万,让不少乡亲看到了养蜂产业的巨大潜力,也有人慕名而来学习养蜂技术,其中不少是贫困户。“这让我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所以,我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多帮帮他们。”白天树说。
2010年,白天树成立了秀山县川河盖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带领更多乡亲一起养蜂。白天树还以赊销供种模式,为创业的贫困户提供蜂种、器具,减轻蜂农创业压力。2014年,大溪乡丰联村建卡贫困户姚本军的两个孩子先后考上大学,家庭经济压力剧增。白天树伸出援手,为其提供价值3万元的34群中华蜜蜂种群。在白天树的帮助下,短短1年多时间,姚本军的蜂群发展到100余群,年收入10余万元,成功脱贫。与姚本军一样,在合作社中,已有166户贫困群众靠白天树赊销供种,实现了“无本”创业。
为了让贫困户能养好蜜蜂,白天树对加入合作社的蜂农全部进行免费养蜂技术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蜂农1200余人次。并依托技术骨干为蜂农当好技术“保姆”,全程跟踪,随叫随到。
截至目前,合作社共发展蜂农293户,其中建卡贫困户166户,发展中华蜜蜂5000余群,不少养蜂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靠养蜂脱贫致富。
做大做强自有品牌
虽然现在合作社发展欣欣向荣,但白天树不敢掉以轻心。
“如何占领市场,让蜂蜜卖上更好的价钱,关系到每一个蜂农的切身利益。”白天树说,自己既然带大家走上了养蜂这条路,就有责任和义务让大家过得更好,为此,合作社开始在加工、品牌和电商方面发力,着力做大做强品牌,畅通更多销售渠道,提升合作社蜂蜜附加值。
通过几年的努力,合作社“川河盖”商标已经被评为“知名商标”,还荣获中国旅游商品入围奖。目前,合作社正在加快推动“秀山蜂蜜”地理商标的创建。
在加工方面,合作社建成现代化加工厂及包装厂房1000余平方米,有种蜂场2个,年供种3000余群,年产值近1000万元。在拓展销售渠道方面,合作社建立了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并依托重庆市扶贫电商平台“网上村庄”和秀山云智科贸平台优势,实现蜂蜜产品网上销售,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大家养出更多的优质蜂、过上更‘甜蜜’的好日子。”白天树满怀信心地说道。
(责编: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