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阳区全力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区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琳 张婷特约通讯员 王承伟
绿意盎然,道路纵横,大棚林立……5月6日,走进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顿时跃入笔者眼帘。
江阳区是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泸州市的中心城区,耕地45万亩,农业人口约10万人。近年来,江阳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走现代农业品牌化发展之路,突出园区建设、品质提升、农旅融合,在农业发展上下足“绣花”功夫,曾先后荣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省级“三农”工作先进区等近10项荣誉。目前,江阳区正全力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区。
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突出园区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7个
江阳区位于泸州市中心城区,有649平方公里,耕地45万亩,农业人口约10万。
如何利用宝贵的耕地,让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江阳区加大投入、升级园区、走规模化科技兴农之路,在农业发展上下足“绣花”功夫。
进入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号科技大棚,仿佛来到一个蔬菜的童话世界,一串串鲜红诱人的番茄、长势喜人的辣椒、叫不出名字的瓜果,只需手指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实现节水灌溉。园区规划面积2万亩,以农科院、川农大、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等科研院校和单位为技术依托,积极搭建“产学研推”合作平台,并在园区建立实验示范基地,通过先进的农业设施和技术,引进示范推广60余个各类作物新品种、35项新技术。
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只是江阳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区目前已建成27个现代农业园区,覆盖41个村近4万农户。2018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万余元。
突出质量打造农业特色品牌34个
建起蔬果园区后,如何种植如何发展?江阳区注重绿色生态,着力打造 “江之阳”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增强现代农业综合竞争力,让品牌叫得响、价格上得去、市场打得开。2018年,董允坝蔬菜产业列入全国乡村振兴案例。
董允坝村蔬果专业合作社社员宋小兰说,合作社从刚成立时的200余亩扩展到如今的800余亩,突破了原来农业“小、散、弱”的格局,加入合作社以后,每亩地光租金就可得800多元。目前,江阳区共建成4300余亩露地蔬菜和科技大棚蔬菜、1000亩柑橘种植基地。
江阳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该区在种植管理上以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为主攻方向,引进山东寿光等龙头企业,突出“做优一个,带动一片”示范引领。同时,依托农副产品加工中心,建成物联网监控系统、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等,实现农产品可视可追溯,提高了产品质量,让农产品直销港澳,增强了“江之阳”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目前,该区分水油纸伞、张坝桂圆等特色品牌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区“三品一标”保有量34个。
突出融合乡村旅游收入超37亿元
漫步在丹林镇梨花村,1500余株上百年的瓢梨树梨花盛开,引得无数游客前往一睹梨花的风姿。
在丹林镇,不仅有静美的梨花,占地600多亩的烂漫樱花谷同样受游客追捧。赏花、游玩、采摘、吃农家饭菜,让丹林镇成为市民近郊游的青睐地。
江阳区在进行现代农业品牌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动 “农业+”观光、体验、教育、农产品加工等融合发展模式,培育农村经济增长新引擎。
依托产业基础,拓展采摘体验、农业学习等生态旅游康养产品,着力打造体验式生产大棚、油纸伞体验馆、亲子采摘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农民双创孵化园等,江阳区创建了少年农业大学研学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返乡农民就业创业基地。同时,该区深挖董允祠堂、国家非遗油纸伞等文化资源,打造董允坝伞里古街,目前已吸引30余户商家入驻。
据介绍,通过举办蔬菜品赏会、农民丰收节、蔬菜马拉松等系列活动,江阳区2018年接待游客20万人以上,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