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以来,双流区一批批援藏干部创造了多个“第一”
罗子欧(图片由双流区委宣传部提供)
甘孜州巴塘县因境内自然环境较好,素有“高原江南”之称。然而,守着绿水青山,却依然戴着“贫困县”的帽子。
从2012年开始,成都市双流区对口支援巴塘县,一批又一批双流援藏干部先后踏上这块土地,创造了援藏工作中的多个“第一”和“率先”:
在全省率先创新开展“千企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
建成甘孜州第一个屋顶分布式村级光伏扶贫电站;
打造巴塘县首个高原大棚蔬菜农业园区项目……
一个个“第一”的背后,是双流援藏干部的艰辛付出与无私奉献。
“高原江南”也因此越变越美丽。近日,双流区和巴塘县分别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8年“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先进集体”和“脱贫攻坚先进县”。
白云雪山、冰川蓝天,见证着双流与巴塘血脉相连的真情厚意。
巴塘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桃源地坞”
变“逐草而居”为安居乐业
远眺位于国道318线上的甘孜州巴塘县城南郊,一片错落有致、别具风情的新房引人注目,一排排小洋房上,光伏板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走近一看,这些二层新房的楼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和热水器,每栋房子门口还留有菜地。
这片新房是巴塘县实施地巫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打造的地巫新村。地巫新村将发展以桃子为特色的相关产业,于是又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桃源地坞”。
以前,巴塘县地巫乡中真、甲雪、坝伙3个村位于巴塘县南端,交通不便,属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群众就地脱贫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2016年巴塘县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打造了今日的“桃源地坞”扶贫新村。
如今,地巫乡这3个偏远村庄的群众已经整体搬迁到县城,新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搬迁的村民开始了“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新生活。
“你看,我们的家漂亮吧,房子还可以发电……”村民甲措高兴地说。原来今年2月底屋顶分布式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投用后,村民们又多了一份收入。
该光伏发电站由双流区全额捐建。发电站总装机容量为996千瓦,总投资800万元,“初步预算,按照巴塘长年有效的日照时间平均值1700小时计算,年发电量达110万千瓦时,按照0.75元每千瓦时的上网标杆电价计算,年收入预计为80余万元。预计两个安置点216户搬迁群众每户每年增收1000元以上。”双流区发改局项目负责人介绍。
巴塘县还在地巫乡整村搬迁安置点建成了甘孜州唯一的村级光伏发电停车棚,在解决安置点群众停车难问题的同时,有效利用空间,通过光伏发电为群众增收。
搬新家后,如何增收呢?双流援建巴塘指挥部围绕一三产业互动,带领群众种植桃树,积极协调双流胜利牧山香梨合作社捐赠资金16万余元,购买“胭脂脆桃”挂果树1800余株,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在巴塘县地巫乡和甲英乡易地搬迁点共20余亩地里全面种植,加上之前种植的100亩桃园,“桃源地坞”和“桃蹊甲英”已全面成型。
为巴塘县夏邛镇架炮顶村建起甘孜州第一个现代化游乐园,改变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困境,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奔康。
自2012年以来,双流区共拨付财政援建资金1.9亿元,筹集社会援建资金2000余万元。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共实施完成28个大项目、44个小项目。
当前正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计划投入援建资金1.4亿元,着力实施住房保障、产业发展、教育惠民、医疗卫生、文明提升五大帮扶行动,共17个大的帮扶项目。
双流区12个镇(街道)和40多家企业,相关教育、医疗机构及统一战线,从互动交流、智力支援、机制建立、资金支持等方面结对帮扶巴塘县,成为双流区援建巴塘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双流援建的巴塘高原大棚蔬菜农业园
变“输血”为“造血”助脱贫奔康
“我们现在能住这么好的房子,多亏双流区的帮助。”巴塘县苏洼龙乡王大龙村村民格绒扎西说,下一步村民还要吃上旅游饭。
王大龙村有104户群众,去年已经全村脱贫。
站在村东面的山上向下俯瞰,能看到村庄全貌:这里完整保持了藏式田园风情,白色的藏房点缀在绿油油的农田和果树中,每家每户都有大大的院子,房前屋后种满了各种果树和鲜花。
脱贫“摘帽”后怎么办?双流的答案是,做强产业支撑,让群众能够持续增收。
目前,双流区正积极对接旅游开发公司,共同推动这个藏式田园村落的整体打造,持续改善这里的生产生活环境,为青藏高原半农半牧区高原特色优势农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探索一条有效的路径。
不仅如此,针对藏区山大沟深的情况,双流区以电商扶贫为抓手,依托援建力量孵化建起了族迹农业公司,启动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五彩藏乡·丰美巴塘”品牌,推动高原特色农产品成功进入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
2018年,巴塘县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18年9月,在当时双流对口援建巴塘负责人的努力下,“3180”优质矿泉水项目成功建成投产。
2018年4月,推动巴塘县国资公司正式签约山东寿光高科温室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巴塘县首个高原大棚蔬菜农业园区项目。
2019年4月11日,在双流区牵线搭桥下,巴塘签约北京凤凰航空实业有限公司,将系列特色农产品及优质民间手工艺品(弦胡、藏戏脸谱等)推进高端消费市场。
今年9月,在双流持续帮助下,巴塘县措普沟景区将对外开放,带动全县全域旅游发展。
变“民声”期盼为“民生”实事
站在192亩的教育园区中央,放眼四周,一幢幢教学楼拔地而起,这里将打造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教育高地。
据介绍,巴塘教育园区计划投入2.5亿元建设,建成后,可以容纳巴塘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在县城集中就读。如今,由巴塘中学、金弦子小学、巴塘县人民小学3所学校汇聚而成的巴塘教育园区犹如“高原江南”上的一颗明珠,已成为巴塘县的一张亮丽名片。
“双流派来的老师,除了帮助提高巴塘的教学水平外,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改变了整个学校的面貌。”巴塘中学校长扎西次仁说。
7年来,双流持续推动“走出来”与“送进去”,开展格桑梅朵绽放工程,组织巴塘学生“进成都、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接纳巴塘籍优秀初中毕业生到双流的3所重点中学就读高中,组织双流优秀教师、校长赴巴塘送教,组织巴塘教师和校长到双流参加跟岗培训、观摩交流等。由双流单位或个人发起的“蒙泉爱心基金”“春蕾计划”等项目累计筹集资金近500万元,这些资金补充到巴塘扶贫济困资金当中,确保了巴塘县无一名学生因贫辍学。
除了教育,还助推巴塘的医疗建设。巴塘县由于地处高原,医疗资源匮乏。双流从改善巴塘医疗条件、更新医疗设备、打造重点专科、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援助。
改善医疗条件,2013年9月19日,巴塘县医院门诊大楼正式开诊,巴塘的医疗服务揭开了新的一页。
提升预防接种率,结合巴塘县实际,投入25万元建成了巴塘县夏邛镇预防接种门诊,成为甘孜州第一个3A级预防接种门诊。
为巴塘县疾控中心购置了一台县级疾控中心冷链疫苗车等,提升地方传染病控制检测水平。
购置一台价值40余万元的巡回医疗车,深入农村和牧区进行现场手术,切实解决当地农牧民看病就医需要。
巴塘县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开诊后,已为数名当地群众解决了骨关节病问题,填补了巴塘骨伤科诊疗的空白。
将中国新歌声文化平台引入巴塘,丰富藏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如今,走在巴塘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有效改善、高原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群众精神风貌昂扬向上。
责编: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