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蓝田县汤峪河边发现的古生物化石 记者谢伟 通讯员王帅摄
在陕西自然博物馆,陈列着2012年在蓝田发现的大唇犀化石。 记者 谢伟 摄
近日,蓝田县汤峪镇的一些村民在汤峪河附近发现了“史前巨兽”的骨骼化石,河道里露出的部分牙齿化石,比大拇指还要粗。经陕西自然博物馆和西北大学的专家现场勘察核实后,初步鉴定为犀牛、羚羊、三趾马等古生物化石,距今约500万到800万年。这些化石对恢复古生物的原型、了解哺乳动物的进化和西安地域气候的演变过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次共发现两处古生物化石
犀牛下颌骨保存较完整
“24日我们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前往村民发现化石的蓝田县汤峪镇,在路上,蓝田小伙李伟超又给我们打电话,称也发现了大型动物的牙齿化石。”陕西自然博物馆研究部部长李银华回忆道,“他将发现的牙齿化石拍照发给我,我一眼就认出这是犀牛牙齿化石,于是又去了李伟超发现化石的普化镇。”
李银华指着当天勘察现场的照片告诉记者,红色河床上露出的白色部分就是化石。目前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中,有犀牛、鹿、羚羊和三趾马等哺乳动物的部分牙齿、肢骨化石,其中有一块犀牛下颌骨化石保存得较为完好,这也是自2012年以后,在我市发现的最完整犀牛下颌骨化石。牙齿化石是化石中研究价值比较高的部分,通过对牙齿的大小、磨损程度、残留物等特征,可以推测出生物的体型以及部分生活习性。
生活在热带的犀牛
为什么会出现在西安地区?
如今大多生活在热带的犀牛为什么会出现在西安地区?李银华告诉记者,远古时期的气候与现代大有不同,根据出土的古动植物化石等,可以推测在远古时期,西安地区曾为热带或亚热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丰富,水源充足,很适宜大型动物在此地生存。因此,在西安出现热带的动物也不足为奇。
据悉,本次发掘到的犀牛等化石,是继2012年蓝田发现此类标本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2012年发现的犀牛化石距今约800万到1000万年前,而本次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我们初步推测比2012年发现的化石年代要晚一些,距今约500万到800万年前,更精确的年代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李银华补充道,“如果能够确定较为精确的年代,可以填补我们在这一段时期古生物方面的研究空白,通过对犀牛、羚羊、三趾马等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哺乳动物的进化过程以及地域气候演变过程等。”
在陕西自然博物馆,记者看到馆中陈列着2012年在蓝田发现的部分古生物化石。据悉,这次采集的化石标本也将收藏于陕西自然博物馆,供科研使用。“在分离、修复完成后,我们会向公众展示这些古生物化石,供大家参观学习。”李银华说。
深埋在地底的化石
为何会显露出来呢?
化石大都深埋在地底,为何会显露出来呢?李银华表示,远古时期,地壳运动使得生物被深埋地底,又经过多次地壳变化、河床迁移、河水冲刷河床,化石就极有可能颠覆位置“重见天日”了,这次在汤峪河和灞河附近发现古生物化石,就与近期的连阴雨以及河流冲刷有关。
“周边可能还有更多保存较为完好的古生物化石,我们希望能发现更多更完整的化石,为今后的自然科学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对于此次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古生物化石,李银华显得十分欣喜。目前,陕西自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在周边做进一步勘察。
相关链接
发现古生物化石
应立即向自然资源部门报告
如果发现古生物化石,应该向哪个部门反映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王雨明确告诉记者,单位和个人在生产、建设等活动中发现古生物化石的,应当保护好现场,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现在大家对于古生物化石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了,正是因为现场保护得较好并且及时进行报告,古生物化石没有遭到什么破坏。”王雨说,“收到群众反映的线索后,我们很快邀请到了陕西自然博物馆副馆长朱伟和西北大学李永项教授等专家赴蓝田县进行勘察核实,为保护化石不被破坏,立即组织进行了初步发掘。”
(本组稿件由记者 郭旭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