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农村文艺 • 正文

杨光平近30年的光阴与汗水 说起通州的群众文化活动好不自豪

发布时间:  

    “我们平塘县通州镇有近8000常住人口,其中50%的人都能上台露几手。”说起通州的群众文化活动,杨光平好不自豪。

    这一成果,凝聚了杨光平近30年的光阴与汗水。

    1987年初,县文化馆任命杨光平为通州镇文化站站长。从到县里开会接受任命那天起,杨光平当上了无职工、无工作经费、无办公场地的“三无”站长。

    面对困难,杨光平毫不退缩。没有办公房就租民房,没有人就叫上同学朋友,没有钱就用图书代销、租借、照相等方式以商养站。

    通过5年时间的日积月累,他用攒下来的近5万元资金,修建了一栋200平方米的文化综合楼,使镇文化站真正有了“家”。

    1993年,杨光平牵头组建了全县第一个乡镇有线电视网络,解决了广大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

    2003年,他又通过资本置换方式兴建了580平方米的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先后培养了500多人的农村文艺骨干。

    通过杨光平的组织宣传调动,镇里一个个民间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镇里每条街道都组建了自己的文艺宣传队。每逢节日举办活动,因报名节目太多,这位杨站长愁得都不知该选哪个。近几年来,他和他的文艺宣传队在参加县里、州里的各种文艺演出活动中均有不俗表现。

    “镇上的群众有了丰富多彩的文艺娱乐生活,边远村寨的群众的生活还是很单一。怎么办?”杨光平认真思考后,决定将“影院”带进山里。

    通州镇地域辽阔,交通出行非常不便,对于只能靠肩挑马驮进村放电影的杨光平来说,来回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是家常便饭的事。通州的每一个村寨,杨光平都去过多次。

    一部电影放一遍、两遍、三遍……他都能背出电影的每一句台词。

    杨光平告诉记者,进村放电影不能太早,太早村民还在地里干活。所以通常电影放完,都已经是夜里11点了。当人们陆续散尽时,杨光平才默默地收拾好器材,在人们的睡梦中踏上回家的路。

    杨光平是土生土长的通州人,他经常思索:除了放电影,除了广播和宣传队,还能为家乡做点什么?尽管他的时间经常被排练、电视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和电影放映占得很满很满,他还是想方设法抽时间深入村寨走访群众,翻山越岭挖掘地方特色民族民俗文化,晚上加班整理,希望有一天,能够把家乡的美好展示在世界的面前。

    有付出,就有收获。10余年来,县里、州里、省里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最美贵州人的荣誉纷至沓来。但杨光平很淡然:“我喜欢这份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2008-2019中乡网(xiangzhen.org)版权所有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蜀ICP备13027954号-1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0830-315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