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景立 本报记者 郝凌峰
清明节前后,正是种姜的好时节。翻土、开沟、打窝、搭棚。近日,记者来到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西营乡金娃农业专业合作社,田间地头一派“农事催人忙”的景象,姜农们也在田地里种下一年的新期盼、新希望。
种姜现场姜农们操作着开沟器正在翻土开沟,“都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现在也正是种姜的最佳时期,在播种前要打好姜沟、搭好大棚,施足基肥、挑选姜种,这样长出来的生姜才个头大、产量高、销路好。”正在地里劳作的金娃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段庆山介绍。种植生姜段庆山不仅是大户,更是老户,自2008年种植生姜以来,十几年的时间里,早已让他切身感受到了种姜带来的经济效益。“我现在种着150亩生姜,主要是‘面姜’这个品种,总体来说,种姜可比种小麦、玉米效益好多了。”段庆山给我们算起了一笔账,“去年小麦一斤卖一块二,而一斤生姜年前高峰期的时候能卖四、五块,最差也能卖三块多,生姜的亩产量大概在1万斤左右,净利润就能达2万元。”段庆山笑呵呵地算着他的“生意经”,段庆山的生姜大批销往山东,而经过“洗姜”处理后,卖相会更好、价格更高,是各大超市、市场的畅销货。
为了加快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就要突出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这一关键,加速培育新动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据了解,2019年栾城区财政列支专项资金2800万元,用于支持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而其中压减草皮是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生产生态协调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步。
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除了种植品种的优化外,种植方式也是值得探索的一个方面。早些年,栾城区生姜种植基本上是零星不成片模式,姜农大多自产自销。近年来,该区在加大政策扶持,创造良好环境,充分调动生产经营积极性上下功夫,推动了全区生姜种植逐渐走上规模化道路。据统计,今年全区种植生姜面积达5000余亩。
2018年底栾城区成立了栾城区生姜种植协会,协会里像段庆山这样的生姜种植户有60多户,作为该协会会长的段庆山说,“入社改变了以前单家独户分散经营和小规模经营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农民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在管护方面我们从培育选种、技术支持、日常管护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农户们也分享着自己好的经验、方法。成规模、成系统种植生姜后,那销路就更不用愁了。”农田托管、联耕联种,大户带动、合作社主导等方式大力发展生姜种植产业,形成以村党支部为主导,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产业基地为依托的“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不仅提升了产业优势、产品优势、竞争优势,也让姜农们走上了一条合作共赢之路。
近年来,栾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力促进了农业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集中打造了包括优质粮食、绿色蔬菜、特色种植、现代农业等六大规模适度、特色鲜明、产品优质、产业融合的农业生产示范区,形成了全区农村全面加快、竞相发展、典型不断涌现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