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农村文艺 • 正文

丽水乡村春晚

发布时间:  


 

 

  老戏台子又闹猛了。

  迎新春腰鼓。

  演员由村民们自己担当。

  今年春节前后,由文化部门牵头举办的“丽水乡村春晚”系列活动在丽水乡村火热上演。乡村春晚已在全市遍地绽放,目前全市共有427个村举办“乡村春晚”类活动,自办春晚已成为丽水农民欢庆节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春节大菜。

  【现象】

  丽水乡村春晚遍地开花

  元旦前一天,景宁畲族自治县“百村闹春”乡村春晚系列文化贺春活动,在该县梧桐乡文化活动中心启动,乡味十足的“梧桐春晚”,拉开了丽水市2014年“乡村春晚”的序幕。

  当天的“梧桐春晚”全场演出“民星”荟萃、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节目形式有相声、小品、茶道表演、山歌演唱、快板展示、戏曲小段等,所有的“民星”大腕都由当地的梧桐村民组成,有近200名群众参与了当天的春晚演出,他们中最大的已年近八十,最小的才六七岁。丰富多彩的演出吸引了八方乡亲驻足观看,里三层外三层把演出场地挤得“水泄不通”,并不时传出热烈的掌声。参加春晚演出的大嫂雷和珠说:“村里第一次办春晚,自己要把自己的绝活‘畲族山歌’露一露。”梧桐乡文化站负责人陈新民说:“梧桐乡首场‘春晚’取得了成功,接下去,要一个村一个村地指导好,让乡亲们真正在这个春节乐起来。”

  据了解,“百村闹春·乡村春晚”系列文化贺春活动从元旦开始,一直持续到春节元宵期间。活动坚持村民“自己演,自己编,自己导,自己乐”的“四自”原则,把原来无序、自发、散落的乡村春节民俗文化珠宝整合起来,集中起来,以更鲜活的展现、更昂扬的情趣、更精彩的内容为乡亲们量身定制文化大餐。按照计划,活动从梧桐开始,以点带面,逐步推向全县100多个中心村、重点村。

  去年春节前,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曾组织一批由全市各县(市、区)及乡镇街道文化部门人员组成的乡村春晚学习观摩人员前往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观摩,以期“月山春晚”这一“模型”和“范式”能产生辐射作用在全市进一步推广。在村民自发组织和文化职能部门的指导推动下,丽水的“乡村春晚”从最初简单形式的自演自唱、自娱自乐到如今的综合性晚会和有表演的民俗活动。形式上组织也从单一的村发展到村村互动,多村联演,形式灵活多样,内容精彩丰富。

  1月24日,市文广新局组织莲都区老竹畲族镇沙溪村,遂昌县大柘镇大田村、垵口乡徐村、云峰街道银都村、蔡源乡大柯村、西畈乡举淤口村,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西岸底村、鹤溪街道包凤村,缙云县新建镇笕川村,云和县崇头镇下洋村,龙泉市安仁镇黄坛村等12名村干部通过网络向全国推介“丽水乡村春晚”,集中展示“丽水乡村春晚”示范县12个特色乡村的最美春晚,配合“我要上村晚——到丽水农村过最美春节”主题活动。

  丽水乡村的生态更为优美,年俗更为丰富,彰显丽水深厚文化底蕴的好川文化、黄帝文化、剑瓷文化、石雕文化、廊桥文化、畲族文化、香菇文化、摄影文化、华侨文化等丽水区域特色文化,无不在丽水乡村的年味中深化演绎。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社会文化处处长林岳豹说,在全市范围内,挑选了12个生态环境好、年俗活动多、春晚特色强的代表村,开展这次网络吆喝乡村春晚活动,目的是将丽水乡村的生态文化、年俗文化、村晚文化展示给城市的市民,吸引外地游客和城区市民到乡村去共同分享纯朴、原生态的民俗文化,感受体验最美的乡村生态、年俗和乡村春晚,推动乡村春晚产业化发展。

  【背景】

  乡村春晚争艳渐成年景

  丽水的乡村春晚以庆元县的“月山春晚”和缙云县的“官店春晚”等一批坚持多年的春晚为代表。“月山春晚”已连续举办了34年;“官店春晚”连续举办了50多年;而且越来越多的村要求举办“乡村春晚”。林岳豹说,“乡村春晚”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土”,就在于它的接地气。像缙云官店村全村一千多村民大都是卸了戏妆能下田、上了舞台能唱戏;而青田阜山村,临近春节,村民们从十几个国家往回赶,这里的“春晚”上演的是传统的鱼灯、各国的文化,更是浓浓的乡情。

  近年来,随着丽水全市范围新农村、“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丽水乡村春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丽水文化部门培育的“乡村春晚”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是指春节期间以农村为主体,村民为主角,通过村民自编、自导、自演方式举办联欢晚会和特色民俗活动,以此活跃乡村文化活动,满足村民文化多样需求。它以举办时间的持续性、参与群体的广泛性以及扎根基层的草根性,受到村民的普遍欢迎,成为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转变村民文化生活从“被动接收”到“自主创办”的一个有效载体。

  不少乡村的农民平常外出打工、经商、读书,只有春节才回家。平时在家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老人和小孩。这种现象使传统的文化服务方式受到制约,文化部门送文化下乡,往往是台上演的人比台下看的人多,建有的文化设施经常处于闲置状态。“老年村”、“空壳村”现象已经成为欠发达山区开展文化活动的一大问题和难题。

  春节期间,村民从外地纷纷返乡过年,农村人口井喷现象集中出现。春节这一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农闲,村民们对文化的需求非常旺盛。自2013年以来,丽水市文广新局结合“空壳村”现象严重、春节期间村民返乡导致阶段性文化服务需求大、农民自办文化主体意识日渐增强等实际情况,推出“乡村春晚”示范县创建活动,藉此推动全市乡村文化活动的健康、蓬勃和有效开展。莲都、景宁、缙云等6个县(区)成为全市首批“乡村春晚”示范县创建点。

  【观点】

  村民在文化惠泽中收获快乐

  一场场春晚,让村民在文化惠泽中收获教益和快乐,受到了教育,让村民形成了健康和谐的过年方式,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有了这种变化,不仅文化能够自觉、自信,幸福与和谐也会随之更自觉、自信起来。

  林岳豹说,丽水乡村春晚特点就是自愿、自发、自主,通过村民自编自唱、自演自赏自办“乡村春晚”,激发乡土文化能量,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了农民“种文化”活动全面纵深发展。乡村春晚让每个村民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也是导演,体现了农村文化活动群众的广泛参与权、选择权和主动权。一个个贴近生活、独特创意“接地气”的节目被村民搬上“乡村春晚”的舞台。一些节目通过展现农民生产劳作的特色,让群众能参与,看得懂,体验深的草根属性。一台台集村民文化创作智慧的精彩演出,使“乡村春晚”能持久坚持,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乡村春晚”以村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为其内核,台上和台下没什么区别,台上的人能看、台下的人能演,内容可以是农活秀,道具可以是家里的老母鸡,各类的草根艺人、隔壁家的小孩都可以是舞台上的明星。这样的活动聚人气、接地气,以娱乐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少了黄、赌、毒,少了打架斗殴,这对陶冶情操,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推进村民参与管理村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都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同时,培育“乡村春晚”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将“乡村春晚”同乡村旅游开发并肩同行,充分利用农村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春晚”建设,形成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经济,以经济反哺文化的多赢发展道路。丽水的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亮点,据调查,到丽水乡村过大年的旅游群,特别喜欢参与当地的各类文化活动,与当地群众一起赶民俗、演节目成为他们春节的时尚。遂昌旅游局与上海多家旅行社联合策划了“我要上村晚”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报名参加,到丽水乡村对山歌、打年糕、演节目、过大年成为上海游客喜欢的消费。

  “乡村春晚”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坚守,也是一种对乡风文明的坚守。它已超越晚会单纯的娱乐功能,在丰富丽水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成为凝聚村民情感、促进乡风文明、推动和谐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2008-2019中乡网(xiangzhen.org)版权所有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蜀ICP备13027954号-1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0830-315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