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2020年会上,呼吸科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提到,在疫情防控中,除“无症状感染者”外,“隐性感染者”也值得关注。
瞿介明说,无症状感染者不会凭空产生,它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者,即在疫情发生地区暂时还没有表现出发病症状的患者;第二类则是关注不够的隐性感染无症状感染者,他们的核酸检测呈阳性,但在阳性转阴的整个病程期间,患者始终没有发热、咳嗽、不适等症状,肺部影像学报告也可能不呈现明显病灶。
瞿介明说,对于这两类无症状感染者,应该做好区分,“前者转归确诊病例后,会得到充分的诊疗与重视;而隐性感染者在病程过程中依然与患者一样有排毒期,可能时长较短,或病毒负载量略低,但同样带有传染性。”
据悉,目前全球尚未有大样本专门基于隐性感染者的研究。
在瞿介明看来,隐性感染者的管理是目前全球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难点,“目前,我国采取的防控措施为:对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归国或来华人员等重点人员进行集中隔离,那么,在观察14天后,隐性感染的无症状感染者自动转阴,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者逐渐发病,成为确诊病例。”他坦言,由于核酸取样等问题,可能存在假阴性,造成一定的误诊率,因此一段时间内多次筛查和检测,以及加快核酸检测试剂的研发力度和操作流程标准化,联合血液抗体检测等其他检测手段是目前可行的方案。
随着气温逐渐增高,瞿介明提醒:第一,在密集、通风不好的场所,仍主张佩戴口罩,勤洗手、勤洗脸;第二,不只是海鲜食品,所有生食均建议煮熟食用;第三,如有条件,大型会议等仍以线上远程形式为宜。必须线下活动时,应保持个人间距,因为测量体温并不一定能保证监测到隐性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