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我不但要在基地采摘,还要兼顾一家养殖场的工作,此外,家里还有两亩多的猕猴桃园要照看。”在周至佰瑞猕猴桃基地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付兴强最近有点忙。虽然如此,但付兴强觉得忙的值得,因为收入高了,成功摘掉了“贫困户”帽子。
原来,付兴强妻子身体不好,儿子也得了一场大病,家庭条件一直不好。现在,他在基地内有了稳定工作,去年家里又新添了1.2亩猕猴桃,基地研究院还免费授权给他最新的优质猕猴桃品种,明年就能挂果,预计一年能增收近万元,再加上太仓帮扶项目一年2000元的补助,他一年能有4万多元的收入。
猕猴桃,被当地人称为“毛桃”,是苏陕协作中太仓重点扶持的产业,已成为助力当地脱贫攻坚的“奇异果”。
2017年至2020年,苏陕协作资金帮扶周至的75个项目中,猕猴桃产业发展项目就有19个。其中,陕西佰瑞猕猴桃种植基地项目,就申请了苏陕协作资金2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提档、安装水肥一体设施、建设猕猴桃博览馆等。通过“品种+技术+产业”运作模式,以贫困户就业、分红等形式,直接带动当地60户贫困户167人增收,人均年增收近1万元。
佰瑞猕猴桃研究院总经理李永武介绍,他们通过对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提供优质品种和栽培技术,使贫困户生产出的鲜果能达到绿色标准,一亩地能多卖1000到2000元。
猕猴桃种得好,更要卖得好。280万元的苏陕协作资金帮扶周一村用于猕猴桃示范园的建设和电商平台的建立。今年,该示范园4000亩猕猴桃基地中的8000吨精品,预计70%通过线上销售,而去年这一数字才40%。相比线下,线上销售利润高出20%。眼下,正是猕猴桃上市时节,在示范园包装物流车间,每天有1.5万单、30吨猕猴桃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使用季节工150人左右。周一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
除了猕猴桃,苗木花卉产业也是周至的支柱产业。在哑柏镇,有一个西北最大的苗木花卉市场——裕盛苗木交易市场。这个市场也成了当地脱贫攻坚的一大载体。从2017年起,200万元苏陕协作资金投入哑柏镇苗木花卉示范园的建设中,推动苗木规模化、精品化、标准化种植,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今年,苏陕协作资金又投入80万元在示范园建立2400平方米的精品苗木花卉展示区,补足市场花卉销售的短板。目前,项目基本建成,预计年底商户入驻。届时,将以此为平台,助推当地苗木花卉产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
哑柏镇党委书记韩高阳说:“通过苏陕帮扶,我镇建立了标准化的苗木示范基地,完善了基础设施,优化了周边环境,做成了规模经营,有了显著的效益。”
此外,太仓充分利用苏陕项目平台,推动企业落户周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双方围绕产业合作重点推进“区中园”载体建设。太仓高新区与周至县集贤产业园签订了“太周创新产业园”合作协议,利用2000万元的帮扶资金,帮助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园区各项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预计明年下半年可以投入运行。
目前,已有9家企业与“太周创新产业园”签约,投资额超14亿元。西安亿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就是签约企业之一。企业主要为苏州大金空调生产零配件,年产值在1000万元左右。从西安转移到“太周创新产业园”的过渡期内,带动了36人就业。
另外,迪美斯、西安天幕等企业通过苏陕协作平台,入驻集贤产业园。企业虽在建设中,但当地群众已经受益。汪秀英就是山区移民搬迁的贫困户,目前在迪美斯建设项目做保洁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
“上楼回家吃饭、下楼进厂打工”,这种“社区扶贫车间”模式越来越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在周至最大的移民搬迁社区——马召镇安福园,在苏陕协作资金的支持下,秦周电子有限公司在该社区内设立了社区车间,主要开展包括豆芽生产、蜂蜜加工、山货包装等工作。目前,车间用工量在50人左右。安福园社区居民何月琴告诉记者:“上班离家近, 能照顾家和孩子,收入还可以,很满足了。”何月琴现在一年收入有2万多元,是原来打零工的2倍。
近年来,太仓继续加大对周至县的资金支持力度,今年就有1000万元用于社区工厂、教育、医疗、就业类项目。太周两地还积极推动产业招商工作,充分发挥太仓驻周至前方工作组桥梁作用,截至目前,累计有中安集团、伊莱机械等11个产业类项目落户周至,就近带动290多个当地劳动力就业;新建扶贫车间4个,直接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28人。(记者 周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