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特产展台 • 正文

运城苹果为什么这么“红” ——从三组数据看山西运城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  本网编辑

10月20日,第五届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上公布的三组数据引人注意:目前,运城市水果面积稳定在330万亩,年产量550万吨,果业年产值141亿元;果品成功出口69个国家或地区,出口量38万吨,其中苹果、桃、樱桃出口量分别占全国20%以上;农民人均果业收入3900元,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31%。

三组数据折射出三个维度的含义。从国际层面看,运城果业成为中国农业深度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重要产业;从国家层面看,运城不仅是山西的“果盘子”,还跻身全国果业产值百亿元地市梯队;从全省层面看,运城水果产业已经成为省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支撑。

循着这些数据,近日,记者深入到运城这座果业城市和乡村,找寻这些含义背后的生动实践。

政府规划引导,产业看见了大市场

苏小东是运城市万荣县通化村村民,从父辈手里接过果园已30个年头,目睹和经历了村民人均一亩果园,苹果自产自销、小打小闹的遭遇。如今在新时代,他投身大市场,家里的11亩土地全部栽成了果树,苹果也销出了国门。

运城地处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山西的粮棉基地。上一轮农业调产中,北纬35°苹果最佳生产带的地理区位,为晋南水果园的打造提供了禀赋支撑,苹果等经济作物也由此成为运城既“特”又“优”的农产品。

借助种植优势和市场经济,运城把销售视野放到全国市场。在稳粮保供的同时,对内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苹果种植面积,形成了以万荣、临猗、芮城、平陆、盐湖为主产区的苹果生产带。对外,政府带着农民南下北上闯市场,培育出一批苹果经纪人和销售企业。

扩大市场要效益后,苹果产业一跃成为运城农业的主导产业,果农尝到了丰收的喜悦。2003年,运城苹果面积迎来历史新高,挺进230万亩。为此,运城市专门成立了统筹布局苹果产业发展的果业局。随着运城苹果家喻户晓,“1亩果园收入1万元”的美谈也从河东大地上传出。

市场经济讲究供求之变。伴随黄金生产带上其他省份的苹果种植规模增加,市场供应呈现井喷,收益的边际效益开始减少。市场经济的“双刃剑”下,价格走低、农产品卖难问题接踵而至,苹果产业结构性过剩摆在运城市果业前行的路上。

“国内市场的饱和让山西水果开始将视线放到国际市场。”运城市果业局局长潘建祖说。2016年,运城市与山西省商务厅、农业农村厅、检验检疫局达成共识,围绕水果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开展合作,搭建水果出口管理体系,模式是以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推动水果等农产品出口。

2017年,时任山西省省长的楼阳生提出,把运城打造为全省果品果业的龙头,打造运城市省级水果出口平台,并成为省级战略,用全省之力支持。随后的山西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实施运城水果出口省级战略,要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山西还出台了《山西运城水果出口平台建设规划》,全力建设农产品出口生产、检验检疫和贸易营销“三大体系”。

政策的规划引导之下,运城市开始谋划举办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农产品交易市场为阵地,打造山西果品外贸交易平台。由此,新科太方、华荣果业、丰海果业等一批专业的本土苹果出口商贸公司孕育而立,引领运城果农开始深度参与外贸。

面向国际市场,运城水果陆续叩开了美国、澳大利亚等69个国家或地区市场,覆盖世界六大洲。运城市出口注册果园达到232个,出口水果注册包装厂71个,出口基地面积达35.91万亩。

做好两个品牌,果农驶入大渠道

苹果收获的时节也是运城市临猗县北辛乡卓逸村果农王万保最忙碌的时候,除了果园抢收和采摘,还要忙着准备参加果博会,不亦乐乎。

从事水果外贸的金顺源果业董事长王亚平照例在果博会开幕前花钱聘用了一名翻译,以便能与外商顺利洽谈。

果农的忙碌与企业的自发意味着,做好产品品牌和融入会展品牌已经成为果农生产的双翼,运城市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已经深深植入果农的生产生活。

无论是拓宽内销,还是拉动出口,最后的落脚点是强化市场对农产品的信任,拉近农业与市场的距离,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现实往往是,农民在种植生产后找不到市场渠道,企业在产品制造后还要孵化市场品牌,时间和物化成本投入加大。

“第一届果博会上,从临猗苹果、万荣苹果等县域品牌到果农企业自己的万保、秦冠苹果,运城有果业企业、合作社上千家,注册的苹果商标上百个。”潘建祖说,品牌的“多、小、散”拉低了苹果的议价力。

平台引流输出实现量的突破,区域品牌引领产品的市场溢价。这一逻辑下,运城市通过举办果博会,打造会展品牌,为交易引流和输出。深耕“运城苹果”区域公用品牌,通过政府背书增强产品认可度。政府逐渐成为农民、产品走进市场的融合剂,在市场服务体系中发挥有效作用,这也成为该市实施省级出口平台战略的路径。

自2016年开始,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连续举办五届。果品展示展销、贸易洽谈、品牌推介、农超对接、新产品新技术新机械演示、直播带货、苹果价格指数发布、“南果贷”金融产品宣介,果博会承载的功能愈益完善;农业农村、发改、金融办、银保监、供销、税务、海关、各大银行等机构部门参与进来的越来越多;农户、合作社、农企和越来越多的水果品类成为会展主角。

会展品牌赋能下,运城水果出口种类由5种增加到11种,其中苹果、桃、樱桃出口量分别占全国20%以上。

同时,品牌整合也成为进行时。2017年,运城市推出“运城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品牌重新定义后,有了明确的地理特色标志,强化了生产标准、食品安全标准,区域特色、核心价值和市场辨识度定位更加清晰。

随之而来的是,苹果的市场竞争力得以提升。“有了品牌,价格上了档次。如今苹果出口论个卖,一个能卖到16.8元。”王万保说。

新科太方果蔬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乔政民也领教了品牌的力量:“公司加工的苹果从国内到国际,从3毛钱一斤,到3元钱一斤,再到15元一斤,品牌溢价引导下,苹果的生产也越来越标准化。”

销售倒逼生产,果业迈向了高质量

政府与市场的合力下,品牌和出口打开了运城水果国际化的大门,也为果业发展带来了新动能,在倒逼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变革的同时,农民的市场化理念培养形成。

“园区里配套了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和防雹网,种植上配合实施果园间伐、种草、无公害防治和授粉增产等六大技术集成,同时配备物联网信息平台、土壤养分配方监测、农产品残留检测等管理设施。”临猗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技术专家李荣刚说,农产品出口实现了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

以出口需求布局产业,运城市建设104个出口标准示范园区,打造了100万亩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建设成苹果、油桃等7个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培育一批本土苹果出口商贸公司,扶持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引领运城水果生产技术提升。

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出发,运城市调整种植结构,在苹果之外增添了酥梨、鲜桃、樱桃、石榴、葡萄、火龙果、冬枣等,水果种类丰富,从春季持续到冬季,实现了新鲜果品错季上市、周年生产供应。

“80%是红富士,苹果品种结构单一。”在与市场打交道的过程中,苏小东陆续将苹果更换为樱桃,“樱桃生产周期短,用工少,更迎合市场需求。”同时,果园从施化肥变成施有机肥、高效水溶肥,果树开始间伐减量,树下种草,从大肥大水到营养化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理念慢慢引领着他改变传统生产方式。

政府和市场的两只手之下,从果农到企业,从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到监管体系,涉及种植、加工、销售、贮藏、运输、包装等农业产业链逐步升级完善,正在推进运城果业乃至山西特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立足特色和优势,农业该如何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高竞争力?运城市用数字和实践提供了一条路径: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塑造果博会和“运城苹果”两个品牌,提升市场价值;强化政府服务市场的能力,与市场携手合力,最终实现了产品匹配需求、产业看得见大市场、农民够得着渠道。记者 吴晋斌 马玉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2008-2019中乡网(xiangzhen.org)版权所有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蜀ICP备13027954号-1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0830-315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