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医疗卫生 • 正文

北京:“多重推手”协力优化服务

发布时间:  责任编辑:晓东

  门诊量向基层分流,家门口的服务越来越专业、接地气;住院服务向大医院集中,服务改善,价格平稳……12月23日召开的北京市“十三五”医改成效媒体沟通会,通报了从2017年以来该市两轮医改带来的就医趋势性变化,并揭示了这些变化的内在逻辑和“多重推手”。

  基层诊疗量撑起半边天

  据介绍,从2017年起,北京市相继启动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两轮改革实现了加强公益性的阶段性目标,促进了医疗机构由资源消耗规模扩张型向内涵质量效率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此外,还实现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要求。

  但在优质医疗资源富集、大医院扎堆的北京推分级诊疗,这些还远远不够。为此,一些更为直接助推分级诊疗的措施随之出台。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硬件方面,新建和改扩建525个村卫生室,实现全市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在软件上,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在政策支持上,扩充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品种,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二级、三级医院的药品采购目录统一;稳步推进医联体建设,组建了覆盖全市16个区的60个综合医联体和37个紧密型医联体,基本形成以医联体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格局,进一步为大医院下转病人和慢病患者基层就医疏通“堵点”。此外,在服务上,基层机构通过不断完善“先诊疗后结算”、慢病患者用药长处方管理、检查检验结果线上查询、预约转诊绿色通道等,进一步吸引社区居民就近诊疗。

  数据显示,今年1月~10月,全市基层诊疗量占比较2015年同期上升约8个百分点。不含来京的就诊患者,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51.2%,创近年来历史新高。

  大医院服务质量效率提升

  与基层门诊稳增长相对应的是,改革让代表疑难重症诊疗的住院服务越来越向三级医院集中。为应对这一趋势,北京市三级医院持续缩短住院日,提升效率,服务优化。同时,控费也卓有成效。

  据介绍,北京市2017年4月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取消医疗机构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实施药品阳光采购,还规范调整了435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实施改善医疗服务等综合改革措施。2019年6月,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又规范调整了6621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开始了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同时,北京市积极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改革,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改革试点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全面实施精神病定额付费,推进紧密型医联体总额管理。

  经过两轮改革,医药费用控制力进一步增强。据统计,2017年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医药费用年增幅控制在8%左右。2019年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后,当年医药费用较2018年同期仅增长6.8%,增长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

  费用增长放缓的同时,服务质量在快速提升,医院管理和医生诊疗行为更加规范、科学、合理。截至目前,北京市三级医院已基本实现分时段预约挂号精确到30分钟和大型检查分时段预约。这背后,是北京市实施二级、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引导医院改善服务质量和加强公益性。市属医院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任免、评优评先及工资总额等挂钩,绩效考核奖励资金达10亿元以上。


来源: 健康报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2008-2019中乡网(xiangzhen.org)版权所有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蜀ICP备13027954号-1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0830-315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