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乡村振兴 • 正文

湖北着力改善农村地区供水条件,让乡亲们喝上、用上放心水—— 引来一泓清泉 日子越来越甜(办好民生实事③)

发布时间:  责任编辑:李琴

  核心阅读

  近年来,湖北省着力改善农村地区供水条件。长距离引水,解决山区群众饮水难;打深井取水,让更多喀斯特地貌区的老乡获益;规模化供水,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让乡亲们喝上、用上放心水。

       

  “以前经常吃不上水,现在随时都有干净的自来水,生活方便多了!”在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毛坳村村民高庆红家里,原先干旱季节用来储水的红色塑料桶已经不再使用。        

  近年来,湖北努力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让村民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长距离引水——

  群众告别靠天吃水

  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北,季节性缺水问题严重,秋季有时两三个月不落一滴雨。龙池村曾经是深度贫困村,位于武陵山区,缺水制约着村子的发展。村里没有水源,找水成了村委会的主要工作之一。20多年来,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柳昌群跑遍邻近的村镇,甚至到外县、外市尝试引水,都失败了。

  2018年初,听说山对面的招徕河村有一口泉。农历正月十六,村委委员吴道远、村民覃仕武一大早就出了门。两人骑了4个小时摩托车才到山脚下,又顺着山路攀爬了两个小时。他们将棉麻藤打成绳,好不容易爬上陡崖。

  “有水,有水!”一股清泉叮咚流淌。顾不得天气寒凉,覃仕武捧起泉水喝了一大口——是甜的!可找到水源的喜悦没持续多久,看着两岸刀劈斧削的绝壁,两人犯了愁:怎么把水引到村里?

  经过多次实地勘查,长阳县水利部门决定从水源地架设一道空中水管,横跨峡谷,用索道将两地相连,长距离引水。

  “1000多米的空中‘飞线’,我做了30多年索道工程也从没见过。”施工负责人田康继介绍,这道“飞线”长达1480米,输水管道全长7500米。龙池村山路陡峭崎岖,施工设备无法进场,工人不得不采用最原始的办法将材料背上山。“飞线”跨度太大,工人只能抓着绳索降到山脚下,再坐木排到对岸,通过小型设备中转3次,把接近10吨重的工程材料和250根钢丝骨架管送达对面山巅。施工时,工人被吊在近700米的高空,用双手将钢丝骨架一截一截地接起来。

  历时近10个月,“飞线”终于架设完毕;15天后,集中供水工程完工。“水通了!”大家奔走相告。妇女们穿上庆祝节日的土家族传统服饰,还有村民专程从外地赶回来品尝山泉水。

  “钻山洞、架飞线、延管网,为了让老百姓彻底告别‘吃天水’,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克服。”长阳县水利和湖泊局局长傅建斌介绍,2014年以来,长阳县充分利用水源,因地制宜采用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相结合的方式,统筹资金3.2亿元,建设集中供水工程1663处、分散供水工程8029处,跨区域调水工程4处,有效保障了农村饮水安全。

  打深井取水——

  更多村民得到实惠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七成以上地区属喀斯特地貌。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为“喀斯特地貌地下存不住水”。

  “每年干旱季节,村里的一多半纠纷都和水有关。”保康县赵家山村党支部书记赵祥华说,以前,村民经常要步行十几公里到隔壁镇挑水。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村里尝试通过凿窖围堰的办法修建大型蓄水池。但由于地质地貌特殊,蓄水能力差,几代人的心血都付之东流。2007年,第五次修建蓄水池虽然成功,但水量、水质没有保障,吃水问题依然无法根本解决。

  转折发生在2017年。时任保康县县长的张世伟探访九路寨村磷矿钻探时发现,随着钻头转动,地下水大量涌出。张世伟得到启示,这几个村子都是喀斯特地貌,既然打磷矿能钻出水,打井或许也能。

  几个月后,第一口井在赵家山村开始施工。“地下都是空的,怎么会有水?”“石头缝里找水?天方夜谭!”村民们不敢相信。

  大型钻机、空压机24小时作业,4天后,当合金钻头深入地下350米时,一股清泉汩汩流出。第十二天,当施工队打到地下483米深时,出水量达到了100多立方米。

  “实践证明,在喀斯特地貌区打深井取水是可行的。”张世伟介绍,保康县委托湖北省地质勘查部门,对全县25处喀斯特地貌进行实地勘查,其中符合地下含水层走向和储量条件的有9处。几年来,10口深井相继打通。其中,最深的漆园村水井达1030米,覆盖周边7个村,受益人口3400余人。

  有了水,“庄稼结籽不保年,日头一晃苗打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村民杨培林流转了70亩土地搞种植,农忙时一天有30多人在田里干活。通水不仅解决了大伙的饮水问题,还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去年,有水抗旱,我们才保住了幼苗。农作物长势好,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杨培林说。

  目前,保康县以10口深井为依托建成水系连通工程,修建了10处集中水厂。“以开凿深井为依托、以兴建水厂为轴心、以铺设管网为引线,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行跨村联片供水,最大限度地扩展供水范围,让更多村民得到实惠。”保康县水利局局长卢文举说。

  规模化供水——

  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中心主任陈建华介绍,目前,湖北正推进建设农村饮水提标升级工程,完善农村供水保障,统筹兼顾农民产业用水的需求,助力乡村振兴。

  临近中午,黄冈市英山县石头咀镇十三湾生态农家乐里饭香扑鼻,老板余修德忙前忙后,招呼食客。妻子在后厨里拧开水龙头,洗菜、淘米、做饭。

  其实,镇上早在几年前就通了自来水,但水质不好,一下雨,水就变浑浊,一股土腥味,做出来的饭菜味道差。“镇上经常停水,自己用水都要等到晚上,别说接待客人了。”今年春节前,这里通了新水厂的自来水,清澈透亮。“有了好水,我们才敢扩大规模。”余修德说,现在,农家乐能同时容纳60多人用餐,预计今年能有十几万元收入。

  余修德一家的好日子,离不开英山县西河中心水厂。作为大别山区首个农村饮水提标升级工程,英山县西河中心水厂采用全自动化生产体系。走进水厂,只听见哗哗的水流声,却看不见一个人影。“员工都在中控室呢。水厂的所有制水设施都能远程操作,水质、pH值、含氧量等指标可以在线监测。”水厂设计方、中南市政总院现场项目经理罗志宾说。按照规划,这座现代化农村水厂,将和英山县3座规模水厂联结成网,覆盖全县。届时,英山县所有城镇居民和75%的农村人口饮用水将做到“同质、同网、同源、同服务”。

  有水百业兴。在咸宁市咸安区,花纹水厂彻底解决了花纹山区星星、垅下、大坪3个村及星星竹海风景区共计上万人的饮水问题。一泓清水不但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还引来了投资。在星星竹海风景区,陈家沟乡村振兴示范园项目正加紧建设。项目负责人陈凯是本地人,一家人长期在深圳经商,早就看好家乡的旅游资源,怎奈村子常年缺水,一直下不了投资的决心。

  “现在通了自来水,我们的项目落地开工,还带动了30多名老乡就业。”陈凯说。

  目前,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总体实现全覆盖。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建设取得成效。过去5年,新建、改扩建通水的万吨级工程达34处,平均供水规模超6万吨。到2020年底,全省已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8.71万处,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6.80%,自来水普及率达94.70%。

  “接下来,我们将新建一批骨干水源工程、调水工程,推进一批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一批区域供水规模化工程,标准化更新改造一批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使农村供水工程布局更加科学、结构更合理。”湖北省水利厅副厅长唐俊介绍,“十四五”时期,湖北省计划总投资91亿元,启动79个农村饮水提标升级项目,改善农村地区1000万人口的供水条件。到2025年底,计划实现农村规模化工程供水人口比例达到85%以上,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8%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23日 14 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2008-2019中乡网(xiangzhen.org)版权所有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蜀ICP备13027954号-1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0830-315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