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正式批复《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以成都为中心并涵盖德阳、眉山和资阳共计3000万人的区域内,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这意味着,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中国经济“第四极”之后,围绕成都打造成都经济圈,依托辖区内3000万人口,将为西部城镇化发展再添新的发展引擎。
所谓都市圈,学界普遍认可的概念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由核心城市及外围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所构成的城市功能地域”。不同于城市圈概念往往涉及面积更广甚至出现跨省区的情况,都市圈往往会依托省域内的中心城市加以打造,逐步形成规模化、一体化的发展效应,并不断向周边扩大辐射带动效应。
正是因为都市圈对辐射中心城市周边有着极强的带动作用,早在2019年,国家发改委就曾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2021年2月,南京都市圈获得批复;6月底,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此次成都都市圈的获批成为全国第三个、中西部第一个规划获得批复的都市圈。显然,通过发展都市圈达到促进带动周边一体化发展,同时探求更广阔的城市发展空间,对于已经跻身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成都而言,显得十分必要。
根据批复,《规划》将作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到2035年。
根据《规划》,在具体建设上,四川省要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体部署,充分发挥成都辐射带动作用和德阳、眉山、资阳优势,推动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特别是,要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产业协作共兴、对外开放协同共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可见,协同发展,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以及生态环境的同责,是未来都市圈乃至以城市群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共同表现和要求。
“都市圈的形成是城市化进程中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激发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有助于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成熟,城市空间拓展需求与中心城市周边发展需求重叠,也让都市圈的提出有了现实基础。
据记者了解,成都都市圈2021年上半年GDP已达1.2万亿元,占全川比重的47.5%,常住3000万人口。专家认为,成都都市圈虽然地处四川省域内,但拥有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交会点的区位优势,因此在带动全省发展的同时,要促进与成渝地区的互动发展,进一步激发增长极效应。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