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新进乡镇班子“乡镇事业编制干部、优秀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三类人员”转变角色较慢、本领恐慌等短期内“水土不服”问题,塔城地区采取链式培养办法,帮助其迅速转换角色、融入岗位、担当作为。
教育培训提升理论素养。推行“适岗个性菜单”式培养,开展训前需求摸底,广泛征集新进班子的“三类人员”意见建议,根据其“点菜”情况为其量身定制“适岗个性菜单”,分批次按“需”组织培训,确保菜单“精准到达”。开办“周末课堂”,实行“党性教育课程+专题研修课程”授课模式,专题培训新进班子“三类人员”党性教育及党的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社会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知识。充分发挥各级党校主阵地作用,推行“课堂+基地”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选派新进班子的“三类人员”参加党校主体班次培训,通过现场体验式教学提高培训效果,切实提升新进班子“三类人员”理论素养。
结对帮带拓展素质能力。建立新进班子“三类人员”帮带机制,实行“1+1”结对帮带制度,明确乡镇党委为帮带责任主体,乡镇党委书记为帮带第一责任人,帮带人为直接责任人。结合帮带对象岗位特点和工作实际,以“帮带促学强能力,立足岗位做贡献”为主题,制定帮带计划,通过采取心理疏导、业务指导、现场授课、工作交流等方式,帮助新进班子“三类人员”尽快融入工作岗位,理清工作思路,掌握工作方法。建立专项管理档案,全程记录帮带工作进展情况,把“1+1”结对帮带制度落实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切实为新进班子“三类人员”健康成长成才打造绿色通道,有效帮助其拓展素质能力。
实践锻炼增强服务本领。根据工作经历、能力结构和年龄分布,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访惠聚”活动、县乡换届等工作,有意识的安排新进班子“三类人员”参与土地整合、自来水入户工程、移民搬迁、群众信访等复杂问题的处理,让新进班子“三类人员”深入一线锻炼,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积累工作经验,增强化解矛盾、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落实新进班子“三类人员”直接联系1个软弱涣散村、扶贫开发重点村、艰苦偏远和重点复杂村,联系10户农牧民并纳入绩效管理,实行季评、年考有效提高新进班子“三类人员”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其服务群众本领。
跟踪培养激励干事创业。建立地县乡三级新进班子“三类人员”跟踪培养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新进班子“三类人员”跟踪培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利用走访调研、干部考察等契机,不定期了解新进班子“三类人员”思想动态和履职情况。实行新进班子“三类人员”“1+3”谈心谈话制度,落实县(市)组织部门一季一谈话,乡镇党委书记一月一谈心,结对帮带人一周一恳谈,引导帮助其深挖自身不足、增强内生动力。建立跟踪培养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纳入后备干部队伍重点培养,激励新进班子“三类人员”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成长为推动农村发展和促进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亚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