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来,山西全省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如火如荼进行着。20日,记者深入晋中市昔阳县多个乡村感受“整容”后的农村面貌。
昔阳县是晋中的东大门,是大寨精神的发祥地,县域面积1954平方公里,耕地46.8万亩,辖5镇7乡1个社区35个行政村,总人口23.8万,其中农业人口19.2万人,属省定贫困县。近年来,昔阳县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当地官方始终坚持“绿色文明、低碳环保、生态宜居”的发展理念,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对此,昔阳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双创”领导组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组,对照标准,挂图作战,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任务量化制,工作管理网格制,工作难点销号制,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近年来,昔阳县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当地官方始终坚持“绿色文明、低碳环保、生态宜居”的发展理念,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近年来,昔阳县为确保城乡环境整治成效,将城乡环境整治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坚持每年投资标准不低于5000万元。2014年在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仍投入5940余万元;2016年,昔阳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和国家级卫生县城。据介绍,2015年以来,昔阳县全县用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的资金已超过3亿元,投资巨大,力度空前。
据了解,昔阳县近年来坚持常规管理和集中整治相结合,治标与冶本相并重,每年都要集中2-3个月时间,把市容村貌、国省县道沿线、城乡结合部、景区景点等作为重中之重,开展交通秩序整顿、违章建筑拆除、市场经营规范、无证煤场取缔、卫生死角清理等系列专项行动。2014年至2016年,昔阳县共拆除违章建筑12.1万平米,立面粉刷40000平米,清理煤场石窑209个,取缔道路经营摊点303个,清除小广告18000余处,倾倒垃圾15.8万吨,新建新造公路800余公里,环境绿化58万平米,改造农村居民无害化卫生户厕5420座。
昔阳县是晋中的东大门,是大寨精神的发祥地,县域面积1954平方公里,耕地46.8万亩,辖5镇7乡1个社区35个行政村,总人口23.8万,其中农业人口19.2万人,属省定贫困县。
2017年,昔阳县针对农村“脏乱差”现象突出的实际,以“三环三沿”(即环村、环景点、环城乡结合部和沿路、沿沟)为重点,以“四治”(即治乱、治垃圾、治污水,治农业面源污染)为主要内容,以实现“四无”(即无乱搭乱建乱占、无均圾杂物乱堆乱放、无污水废水乱排乱流、无农业生产废弃物乱丢乱埋)为目标,“拆”,“治”。“建”,“管”、“提”五位一体,同向发力。
据悉,昔阳县一方面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改革创新、大胆尝试,完善推行了一系列长效机制,走在了全市前列。
昔阳县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要真正保持城乡环境整洁卫生,根本在于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和文明素养。
据悉,首先,昔阳县坚持堵疏结合,投资建设了多个主题市场、实现了小吃、熟食、果蔬、汽修、废品“五集中”,以社会化模式运行,并派驻工商、质监、食药、住建等相关职能部门统一管理,解决了流动摊点、马路市场监管难可题;其次是昔阳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通过招投标,委托洁城和万通两家专业化清运公司负责城乡的环境清洁工作,实现了卫生清运的公司化管理、企业化运营、全天候保洁,破解了城乡保洁队伍管理难、运行费用高、实际效果差等难題;还有就是昔阳县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组建了100余人的城市社会秩序管理大队,充分利用社会管理网格化协调服务中心平台,将城管、交警、运管、食药、工商等相关执法部门的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了城乡环境卫生的数字化管理;最后是昔阳县创新“四个一”激励机制,倒過各乡镇、各部门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建立了一个评价制度。
昔阳县在做好植绿、添亮、造景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在文化内涵提升上下功夫。
昔阳县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要真正保持城乡环境整洁卫生,根本在于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和文明素养。
近年来,昔阳县为确保城乡环境整治成效,将城乡环境整治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坚持每年投资标准不低于5000万元。
为此,昔阳县在做好植绿、添亮、造景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在文化内涵提升上下功夫,在城乡主要路段砌筑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在人员密集型场所制作了100余幅大型墙体公益广告;成立了县好人事业促进会,设立了100万元的好人基金,每年对“昔阳好人”进行大张旗鼓表彰奖励;在全县开展了“美丽乡村”评选,积极调动群众的参与度;实施了十项“免费工程”(即免费公交、免费超市、免费电影院,免费展览馆、免费活动阅览室、免费停车场、免费公厕、免费俱乐部、免费无线上网、免费高中教育)和农村“六个一”工程,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文化道德和公益活动的熏陶、感染,不仅在耳濡目染中数化了民风,传递正能量,而且形成了特色,推介了昔阳,促进了全县城乡环境品质的大提升。(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