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儿园,3岁娃娃有分离焦虑,抱着父母不撒手,哭闹不止;孩子上大学,轮到父母开始有分离焦虑了。近日,由于临近开学季,记者了解到,不少家长因为要送孩子上大学或者上中学住校,心情焦虑,甚至失眠。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张璐璐告诉记者,在孩子上大学后特别“黏”孩子的家长,大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他们过度呵护,习惯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这类家长容易有分离焦虑,而且目前这类情况在心理科也越来越常见。
对孩子生活大包大揽的家长容易有分离焦虑
前几天,王女士到市一医院心理科就诊,她心情烦闷,经常失眠。张璐璐经过详细了解才得知,王女士的儿子考入了外省一所985大学,随着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她开始焦虑了。因为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她陪着。在孩子读高二时,王女士甚至从外企辞职,以便全身心照顾孩子学习和生活。现在孩子要独自要去外省读书,她特别担心孩子照顾不好自己。“饮食上是不是吃得惯,与同学是否合得来……有时晚上睡觉想着想着就失眠了。”同时,王女士说,“自己虽然卸下了一个重担,但也失去了生活的重心。”
张璐璐称像王女士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一般特指婴幼儿因为跟亲人分离,而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其实,分离焦虑并不是孩子的专属,作为长时间照顾孩子的父母,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这种情况往往与家长平时过度关注孩子,与孩子之间缺乏心理边界有关。”张璐璐说,事实上,在孩子上大学后特别“黏”孩子的家长大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他们过度呵护,习惯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当孩子一旦离开他们的视线,就会感到焦虑,想随时了解孩子生活的细枝末节。一旦孩子离家,家长就容易陷入对自己生活的否定之中。
缓解分离焦虑有四个小方法
那么,如何缓解家长的“分离焦虑”呢?张璐璐建议可从四个方面入手缓解。
(1)学会放手。无论家长在孩子18岁之前的教育上是“推”还是“放”,在孩子上大学之后,我们都该学会放手。张璐璐指出,放手并不是意味着不闻不问,而是需要改变心理认识。孩子长大了,应该给予足够的空间任其发展,锻炼其独立的生活能力,过度的关爱有时适得其反。只有学会了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独立应对各种挫折和突发情况,独立思考决定未来的人生道路,孩子才能在走出大学时成为一个成熟有主见的成年人。
(2)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与孩子分离所带来的不安是可以理解的正常现象。但家长们也应提醒自己注意,不要让自己的不安和焦虑给孩子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带来负面影响,让孩子在未来无法坦然地独自面对分离。
(3)学会自我关爱。每天给自己设定一个“关爱时间”,例如可以静下来品尝自己喜欢的美食、聆听一首歌曲、看一场喜欢的电影等,通过自我关爱的方式去关注自己,缓解和孩子离别的焦虑。
(4)培养适当的兴趣爱好,让生活忙碌起来。人在忙碌的时候往往没有时间去思考其他的事情,这种分离产生的焦虑感就会缓解。可以给自己选择一些感兴趣的娱乐活动和兴趣爱好,让生活丰富起来,分散对孩子的关注。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