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要闻 • 正文

“好草”不断涌现 给牛羊提供优质口粮

发布时间:  

科研人员正在对“川农1号饲草麦”测产。 受访者供图

  9月14日,当记者走进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朱永群的办公室时,办公桌上的一个种子瓶吸引了记者目光。

  种子瓶里,装着小小的、黄白色的种子,这就是凝聚了朱永群及其团队10余年的心血和努力培育出的“蜀草1号”,也是南方地区近20年来首个育成的高丹草新品种。

  饲草虽然不是粮食作物,但却是动物的优质口粮。四川是畜牧大省,也是饲草缺口大省。近年来,通过朱永群等科研人员的努力,四川先后自主培育出“蜀草1号”“川农1号饲草麦”等优质饲草,全省饲草缺口正在缓解。

  “蜀草1号”育成记

  从成都市区一路往东,龙泉山脉东边的简阳市禾丰镇,这里有一块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正如这个镇名一样,这里是禾草的重要试验地:高大挺拔的高丹草、苏丹草、高粱等饲用作物,在这里育种。

  一个月前,这里刚收获了一批饲草,其中就有“蜀草1号”。

  “蜀草1号”,顾名思义,是四川自主选育的饲草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也是南方地区近20年来首个育成的高丹草新品种。

  高丹草全称为高粱苏丹草杂交种,是高粱和苏丹草的杂交种。高粱具有茎粗、叶宽、糖分含量高等特点,苏丹草具有分蘖力、再生力强,叶量丰富等特点,高丹草综合了高粱和苏丹草的优点,具有生物产量大、适口性好、再生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草食动物的优质饲草口粮。

  基地种植的“蜀草1号”亩产可以达到8吨左右。而朱永群还记得,10多年前,她在眉山洪雅养殖户那里看到,其种植的高丹草产量非常低,一亩产量只有2吨左右。“1.5米就抽穗,产量不高。”

  彼时,省内种植的高丹草草种还主要从省外、国外引进,四川没有自己的高丹草品种。“从其他地方引进的饲草种子,不太适应四川的气候地理条件,所以其生产性能不好。”而四川是畜牧大省,农区、半农半牧区对优质饲草需求大。“没有足够的优质饲草吃,是当前我省牛羊的现状。”

  培育出四川省自己的高丹草品种成为朱永群的工作目标。但四川饲草培育工作起步晚,饲草培育并没有多少先例可循。在培育方法上,朱永群参照农作物的三系配套培育方法。“三系”,指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培育办法最重要的是先培育出不育系。“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如何去培育饲草的不育系。”朱永群介绍,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从2000年开始引进高丹草和苏丹草品种,用了10多年时间才培育出10个不育系。

  有了不育系,再进行配合力试验,即杂交。杂交选育过程中,高产不是优质饲草品种的唯一标准。“糖分含量高、晚熟性、对重金属低富集等指标,也是优质品种的目标指标。”朱永群介绍,在选育新品种时,就是要尽量多地把这些优异指标叠加到一个品种上。

  10多年来,朱永群及其团队共培育了40个左右饲草杂交组合,“蜀草1号”就是其中的优秀组合。

  “蜀草1号”,抗旱性强、长势好、耐刈割、生物量大。经过不断实验,“蜀草1号”在成都平原及周边区域株高在3.5米左右,收获3茬,亩产可以达8吨左右。而在干旱的宁南县高度能够长到5米多,且收获次数可以达到4—5次,在该区域最高亩产能达10吨左右。

  “蜀草1号”不仅产量高,营养价值以及一些营养元素的含量也比较高,对于青绿饲料品质的提升有很好的效果。所以“蜀草1号”一经推广便成为饲草领域的“顶流”。目前已推广到甘孜炉霍、凉山宁南、贵州等地。

  蜀草系列新品种选育未停歇。“蜀草1号”选育出以后,近年来,省农科院科研人员在前期基础上,相继选育出“蜀草2号”“蜀草3号”“蜀草4号”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蜀草5号”正在参加国家区域试验,蜀草家族逐渐庞大。

  “每一个新品种都有独特之处,以满足不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利用方式、耕作模式、畜禽种类对高丹草品种的需求。”朱永群说,比如“蜀草2号”茎秆粗一些、抗病性好,“蜀草4号”的种子产量更高。

  麦子也能做饲草

  “蜀草1号”春生秋收,冬生春收的饲草品种四川亦有突破。

  大部分小麦10月底才下种,以避开次年的倒春寒。而在今年9月,宜宾江安的种粮大户刘定琴准备种小麦了,之所以这时候下种,是因为她种的是饲草麦——“川农1号饲草麦”。

  “川农1号饲草麦”,是近年来四川另一个自主培育的新星饲草品种,也是目前国内审定的唯一一个可以作为饲草用的小麦品种。

  这个饲草品种有何不同?“解决冬春枯草季饲草短缺的问题。”该品种选育团队负责人、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教授伍碧华介绍,冬春枯草季,是牛羊等牲畜饲草最短缺的时候,却正好是“川农1号饲草麦”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这个饲草抗旱、耐寒力强,适应性广,同时耐盐碱,既能在平坝、山区秋冬播,也可在高原春夏播。

  “川农1号饲草麦”由伍碧华历时20余年培育而成。“通过染色体工程,引入了野生资源——来自以色列的四倍体的野生二粒小麦D97,与六倍体的普通小麦‘川农16’远缘杂交育成。”谈起“川农1号饲草麦”的培育之路,伍碧华格外感慨。

  为什么要从以色列引进野生资源?“野生资源有比较强的抗病能力,而起源于干旱地区以色列的野生二粒小麦具有很强的抗干旱、抗盐碱特性,还具有很强的抗条锈病、白粉病能力,而常规小麦品种就像温室的花朵,抗病、抗逆能力比较弱。”伍碧华解释,但野生二粒小麦很难脱粒,茎秆细弱,易倒伏,所以通过远缘杂交,使它们双亲的基因发生遗传重组,将它们各自优异的能满足优良饲草饲用品质,栽培、生产与加工品质的基因组合在一起,这样培育出的饲草既有抗病性,还有抗旱性等抗逆性、产量高、品质优等多种优异特性。

  “川农1号饲草麦”同时具备草、粒兼用特性,在该品种的整个生育周期内,叶子、茎秆、果实等所有部分都可以喂牛羊等牲畜,鲜草产量可达9493斤/亩。

  刘定琴向记者表示,今年她将种1000亩“川农1号饲草麦”。之所以扩种,源于“川农1号饲草麦”有好的效益,与同时期饲草相比,“川农1号饲草麦”每亩收益比其他饲草要多30%左右,刨去成本,每亩可以收入1000多元。

  伍碧华透露,该品种作为饲草两用品种,既可生产青饲、青贮草料,饲喂牛羊等草食牲畜;同时其小麦籽粒的产量也可圈可点,能到达700斤/亩左右,小麦蛋白质含量高达16.5%,可以制作中强筋面粉,做出好面包,做配粉还能加工出劲道好的面条。

  牛能吃人也能吃,这样的品种利于帮助种植户灵活应对市场突发变故,有效调节生产与供给方式,强御种植风险。“如果哪些年份饲草效益不佳,就可以作为小麦收割颗粒。”伍碧华说。

  截至目前,“川农1号饲草麦”已在四川广元市、宜宾市、甘孜州等地,以及陕西南部、新疆部分地区试点示范种植。

  饲草缺口得到缓解

  蜀草家族、“川农1号饲草麦”,皆为近年来四川科研人员解决全省饲草缺口努力的成果。但对四川来说,优质饲草供需矛盾突出,饲草缺口特别是优质饲草缺口依然较大,外购饲草占比高达一半。

  “主要原因是我们饲草培育工作起步晚,饲草及饲草种子都要从省外或国外买。”朱永群介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国外或北方的饲草种子并不适应南方以及西南地区的气候,许多外来草种产量、表现力不佳。

  饲草种质资源是优良新品种育成的关键。

  9月10日上午,全省科技大会在成都举行,“西南区饲草基因资源发掘与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成果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针对西南区主栽饲草基因资源发掘利用不够、高产优质品种匮乏、草种依赖进口、栽培加工技术滞后等问题,历时十余年,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人员在西南区饲草基因资源发掘与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选育高产优质饲草新品种13个,其中国审9个,实现西南低海拔丘陵区、中高海拔山区和高寒牧区用种全覆盖,为西南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及生态建设提供了种源保障。

  “好草”不断涌现,四川的饲草缺口也在得到缓解。据了解,四川有天然草地1.45亿亩,人工饲草529.1万亩,人工饲草干草总产量912.2万吨。根据四川省牛羊存栏量、出栏量计算,2023年饲草料缺口达1200万吨左右,饲草料缺口比例达35%左右。

  不仅解决省内饲草缺口难题,四川培育的饲草也在走向国际市场。

  2020年,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张新全主持选育的“长江2号”多花黑麦草通过了北美AOSCA认证协会的专业认证,标志着我国自主选育的牧草品种走向国际市场。

  去年,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院长黄琳凯团队基于美洲狼尾草研究,构建了全球首个牧草领域图形泛基因组。有了这个图形泛基因组,就可以从美洲狼尾草中挖掘出大量的结构变异,有了结构变异就可以用这些标记、图形泛基因组去进行基因组选择育种,可以更高更快地选育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狼尾草品种。基于这项研究,团队已经创制出一种狼尾草新材料,并命名为“川育1号”。

  多个“1号”不断出现,四川饲草的种业振兴步入快车道。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晓东   责编:徐声辉)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2008-2019中乡网(xiangzhen.org)版权所有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蜀ICP备13027954号-1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0830-315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