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中乡网五河讯 “根据昨天农技员张传召的实地察看,我场的300多亩小麦普遍受旱,且都处于拔节孕穗期,急需要补充水分。这不一大早,我就抗旱来了。村组织人员已把水抽到了我们的田边地头,我只需接好跑水管、架起涡轮雾化水枪、开动机器,一天就能喷淋100余亩,4天时间准能干完。现在抗旱虽然苦点累点,但肯定会有个好收成!因为今年小麦苗情普遍好!”在五河县东刘集镇张庄村的田间地头,“五河县龙凤家庭农场”负责人孙凤龙一边铺设着水管一边和镇工作人员武晓艳畅谈着。
近日,气温逐步攀升,东刘集镇的18万亩小麦迎来了生长发育关键期“拔节孕穗期”,少部分田块已抽穗。然而,天公不作美,近期一直无有效降雨,农田土壤墒情不足,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和产量形成。面对这一情况,五河县东刘集镇迅速行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强化技术指导、整合抗旱资源、科学灌溉管理,多举措开展抗旱工作,全力以赴保夏粮丰产丰收,助力乡村振兴。
一、加强组织领导:召开专题会,协调抗旱工作,组建以镇村干部为主的抗旱应急分队,确保责任到人、响应迅速。同时,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当好“协调员、联络员、信息员、服务员”,切实解决群众抗旱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确保抗旱工作紧张有序开展。
二、广泛宣传动员:通过镇村大喇叭播报旱情及中长期天气预报,宣讲抗旱保增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克服靠天等雨思想;在村“心连心”微信群,广泛转发“小麦科学灌溉方法”的知识链接,让村民们掌握了更有效的抗旱技巧。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主动拿起工具,开动所有能利用的抗旱设备,一场与干旱的“较量”全面展开,掀起了抗旱热潮。
三、强化技术指导: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小麦苗情和墒情,为农民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技术指导。对于像“五河县龙凤家庭农场”那样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的或植株叶片中午出现萎蔫的麦田,通知农户立即进行灌溉补水并叶面喷施腐殖酸、海藻酸或脱落酸等抗旱剂和叶面肥,提高小麦抗旱性,缓解水分胁迫;同时灌溉适量,以湿润根系层20*30厘米为宜,保持土壤含水量在80%左右,避免水分浪费或土壤板结;灌溉时间最好选择在傍晚或清晨,此时气温低、蒸发量小,水分利用率高。根据田间虫口密度调查,及时指导农户开展干旱期间易发虫害“蚜虫”的防治工作。
四、整合抗旱资源:整合各方资源,对现有的抗旱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排查与维修,确保正常运行,为抗旱保丰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镇村干部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抗旱一线,组织乔集等村开启怀洪新河涵闸、姚韩等村开启南沱河涵闸放水;要求小李、小吴、张庄、王周等村对毁坏机井抓紧进行维修洗刷,充分发挥机井作用,无水源地块新打机井解决水源;卢圩、周庄等泵站根据需要实施“二级提水”,源源不断向马拉沟、黄泥沟、黑泥沟、浍沱引河等沟渠补充水源。
五、科学灌溉管理:科学灌溉的核心在于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通过精确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确保每一滴水都被有效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根据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规律,动态调整灌溉计划,实现精准灌溉,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灌溉时不宜大水漫灌,灌溉后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烂根;灌溉后1-2天检查叶片恢复情况,若仍萎蔫需补灌。
截至目前,东刘集镇共投入劳力2500人次,动用机械设备600多台套,抗旱浇麦3万余亩。“我们将进一步加快抗旱进度,努力扩大抗旱面积,做到能抗则抗,应抗尽抗。切实做到旱情一天不解除,抗旱工作一天不松懈。确保东刘集镇夏粮丰产丰收。”东刘集镇分管农业负责人斩钉截铁地说。(文章来源:安徽省五河县 任效宝)
(编辑:晓东 责编:徐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