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开展以来,饶阳县农村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初步呈现出“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现代农村风貌。图为该县王同岳乡葛同岳村群众正在村内文化休闲广场扭秧歌。(马路 武志库 摄)
静谧的村庄中,平整笔直的道路向远处延伸,整齐划一的路灯如士兵般守护在道路两侧,一幢幢红瓦白墙的农家小院收拾得干净利落。如今,环境优美、庭院清洁的村庄在衡水比比皆是,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活动的开展,为农村带来了明显的变化。
“美丽工程”进农村,家里家外美如画
去年,衡水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动员大会召开后,该市确定了805个村作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推进对象。在此基础上,该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坚持因地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投入16.2亿元资金在全市范围内打响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饮水安全、民居改造(含厕所改造)、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五大战役”,加快建设“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升级版现代农村。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是改造人居环境,是美化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桃城区邓庄镇北苏闸村改造把握住了关键一点。“什么是改造的重点?说白了就是老百姓需要什么改什么。”村委会主任安玉兵的话朴实中带着分量。
做规划,修街道,改厕所,建厨房……在北苏闸村村民苏秀山家,笔者见到了漂亮而时尚的厨房,现代化厨具一应俱全,没有了柴草堆和烟熏火燎的污迹。院内的洗手间里,有蹲便器、太阳能热水器和磨砂玻璃隔断的洗浴间。苏秀山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又方便,又干净,这日子越过越舒坦了!”
衡水市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不仅“点”成经典,“面”上开花,而且已经“网”撒各个角落。截至目前,全市有4914个村庄完成“四清”任务并建立起长效保洁机制,占全部村庄的98.4%。206个省级重点村全部实现安全饮水,硬化道路459839米,铺设排水管道120926米,安装路灯11503盏,完成厕所改造2万户,墙体立面美化156万平方米,完成坡屋顶改造2823户,新增村庄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
美化家园靠大家,百姓纷纷添砖瓦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过程中,各个改造村特别注重发挥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动员大家自己动手建设美丽家园。各地多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多层次、多批次组织群众到邢台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全市累计外出参观学习近3000人次,充分调动起了农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积极性。农民群众纷纷发挥主人翁精神,出工出力,捐钱捐物,变“要我改”为“我要改”,全市村民累计出资达2.3亿元,投入劳力213.8万人次。
饶阳县崔口村活用“1+10”党员联系户工作制度,建立分包责任制,引导群众积极配合参与建设。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肩上有压力,促使村民长久以来形成的卫生陋习逐渐改变:垃圾不乱倒,脏水不乱泼,柴草不乱堆……在这项改造提升战役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86岁的崔朋会老人主动参加义务劳动;党员贾义班帮助年迈的五保户邻居挖下水道……这些平凡的人,用不平凡的举动,换来了村庄巨大的变化:街道净了、庭院美了……
文化提升不可少,幸福生活乐陶陶
提升改造工程不仅让村容村貌变美了,也增强了人们的凝聚力、向心力。走进桃城区邓庄镇速流村,村路两侧题材新颖的文化墙吸引了笔者的目光。村委会主任陈宝玉说,在面貌改造提升过程中,该村很注重解决百姓精神需求,将政策法规、廉政文化、文明礼仪等宣传内容以漫画、顺口溜、标语、诗配画等老幼皆宜、易懂易记的形式表现,绘制在粉刷一新的墙上,建成了孝老爱亲文化一条街、廉政文化一条街、文明礼仪文化一条街,让一面面墙壁变成了一道道能“说话”的风景,使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
“打架赌博的少了,参加文化活动的多了;邻里间吵闹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大家过好日子的劲头更足了。”陈宝玉说,现在村里文明和谐的气氛越来越浓,村里还评选出在敬老爱幼、助人为乐、带头致富等方面表现好的10户文明户。
求一时之好容易,保长久之好不易。确保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成果,将这份“美丽”延续下去,离不开农民生活的富裕和经济收入的增加。为此,该市各地还结合改造提升活动谋划了一批增收致富项目,在农村人居环境更加舒适的基础上,加快生态建设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步伐。武邑县清凉店镇清凉店村号召村民积极实施土地流转,发展高端新特优良品种苗木种植。现有国内外高端葡萄品种50多种,育苗面积60余亩,计划建冬暖式大棚4座,春秋式大棚4座,并着手培育盆栽苹果、李子等景观树种,预计2016年左右可建成供旅游采摘的观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