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万亩盐碱地,如今冬枣致富田。
经过20多年的艰难探索,渭南市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如今已是中国冬枣第一村,是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园区+贫困户’模式开展产业扶贫,建立党员示范棚,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成立党员科技帮扶小分队为村民答疑解惑,让冬枣的质量更好、销路更广,帮助更多村民致富奔小康。”小坡村党支部书记薛安全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11月12日,记者走进小坡村冬枣扶贫产业园,看到工人们正在大棚内修剪枝条和施肥。站在小坡村高处眺望,万亩大棚铺向天际,颇为壮观。谁能想到,这里20多年前还是一片荒凉的滩地,村民们穷得叮当响。
黄河、渭河、洛河流经大荔县境内,三河汇流使得大荔县水资源丰富,但过去河水的泛滥留下大片盐碱滩地。小坡村距黄河岸边7公里,塬上是洛河灌区末端的5000亩耕地,因渠道年久失修灌溉困难,粮食产量很低;塬下则是大片盐碱地,光长草不打粮。说起过去,65岁的薛安全深有感触:“渠烂、坡断、路不平,辛苦一年没收成,挣钱全靠打短工,村里有地不能种,外出包地去谋生。”
1998年,当选村委会主任的薛安全决心带领村民改变生活状况。针对塬下的盐碱地,村里请专家、寻支援,通过引水灌溉冲盐的方式,把盐碱地改造成庄稼田,同时种植相对耐盐碱的枣树。后来,村里给枣树搭上了大棚,并嫁接新品种冬枣。随后,冬枣种植面积以每年千亩左右的速度增长,冬枣品质好、口感佳,销量很高。到2014年,曾经的万亩盐碱地全部变为冬枣园,村民亩均收入过万元,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冬枣产业不断壮大,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村里免费向村民发放冬枣树苗,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先后配套建设了贮藏冷库、交易市场、物流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并成立大荔县绿源农庄冬枣专业合作社,让更多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
“我们村的冬枣种植规模已达1.5万亩,种植和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大棚由最初的简易棚,发展为双膜温棚、钢架棉被棚、温室大棚等。”薛安全介绍,通过控制棚内温度,该村冬枣的成熟上市时间由原来集中在9月,发展到5月至8月均有冬枣成熟上市,提高了村民收益。
2019年,小坡村新建8座温室大棚,种植大荔特色高石脆瓜,并依托万亩冬枣园建起集观光、采摘、旅游等于一体的“冬枣小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延长产业链。
“我们村的冬枣产业总产值已达到1.2亿元,村里现有13个村民小组968户4020人,人均年收入2.5万余元,有600多辆小汽车,很多人在县城买了房。”说起现在的光景,薛安全十分自豪,“我们修复、硬化村里的道路,新建学校、文化广场、老年活动广场,修建文化墙和绿化带,如今这里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富裕和谐。现在的生活比枣甜!”
小坡村目前正积极引进滴灌系统和智能化大棚管理系统,使冬枣种植向精细化、优质化、高附加值阶段迈进。记者 穆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