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乡村振兴 • 正文

更好的日子在后头

发布时间:  责任编辑:李琴

  王 珊

  精准脱贫伟大目标的实现,为乡村振兴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乡村振兴行动的实施,开启了新时代人们接续奋斗的新征程。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省财政系统砥砺奋进克时艰、精准聚焦保重点、集中财力“打硬仗”,为脱贫攻坚源源不断提供“粮草军需”,奋力打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

  据省统计局发布,至2020年底,湖南所有贫困县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贫困村全部顺利出列,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省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

  喜讯接二连三。2020年,湖南在全国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中分别获得奖励资金3亿元、8000万元。

  连续两年,湖南省财政厅在省直和中央驻湘单位扶贫开发责任制考核中获得第一名,被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石建辉表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省财政将保持财政支持政策的总体稳定,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以投入强度保障脱贫攻坚力度

  脱贫攻坚战,资金投入是“子弹”。

  “十三五”以来,脱贫攻坚战在全省深入推进。省财政厅将筹好、管好、用好扶贫资金作为首要任务,为打好打赢这场“硬仗”做好财力保障。

  湖南省有51个贫困县,6920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682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重,财政投入压力大。

  面对巨大压力,省财政精打细算,努力压减其他开支,对专项扶贫资金优先安排,政策优先保障。“十三五”时期,省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达432亿元。

  扶贫投入保障有力,连年递增。2016年,省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57亿元,2017年增至77亿元,2018年85亿元,2019年101亿元。2020年,虽然遭受了疫情的巨大冲击,但依然达到112亿元,保持两位数的同比增长。

  不仅专项扶贫资金年年递增,还有财力性转移支付向贫困县倾斜,积极筹措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省财政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以投入强度保障脱贫攻坚力度。

  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相关部门分散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难以形成合力,资金使用效益也难免打折扣。从2016年下半年起,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省财政厅牵头,改革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机制,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赋予51个贫困县资金使用的自主权。

  多条渠道“引水”。在20项中央财政涉农资金的基础上,省财政对省级相关部门管理的目标接近、投入方向类同、管理方式相近的19项涉农资金进行统筹整合,实行“先切块、后分配”,各项资金切块安排到贫困县的比例不得低于55%。

  一个龙头“放水”。以县(市区)为主搭建资金整合使用“放水”平台,通过“联渠引水”到县(市区),构建“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

  “十三五”期间,全省51个贫困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763亿元,集中财力用于脱贫攻坚,累计安排扶贫项目超过10万个。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平江,共整合资金逾20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150多个,贫困村水电路改造升级,旧貌换新颜。财政部驻平江定点扶贫队员兼副县长杨宇称,资金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

  而在另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汝城,2020年统筹整合资金2.7亿元,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扶持白毛茶、辣椒等产业,带动5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产业链脱贫。

  日前召开的全省财政工作会上,汝城县财政局副局长袁国辉作经验介绍:多渠道“引水”,化“零钱”为“整钱”;一个龙头“放水”,县里因地制宜上项目,精准“滴灌”贫困户。

  以管理精度保障脱贫攻坚效果

  为了让资金更好地发挥效益,省财政厅在保障投入的同时,编紧制度的“笼子”,扎密管理的“篱笆”,全面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十三五”以来,全省完善扶贫资金公示制度。全面公开扶贫资金方面的政策文件、管理制度、资金分配等信息,并督促贫困县公开涉农资金来源、用途和项目建设等信息,确保整合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加强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省市县建成上线操作使用监控平台,实现了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纵向打通,监控到最后一公里。2020年,中央42项和省级36项扶贫资金共2000多亿元纳入监控范围,各级财政依托监控平台,动态掌握和督促落实资金投入情况,加快预算下达和执行,实时追踪监控每一笔资金运转。

  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处处长称,以往发现某一笔扶贫资金支出进度慢,却无法快速核查出它滞留在哪一层级哪个部门。如今,经办人员只需打开电脑,几分钟便可查到哪笔资金在哪个环节滞留,第一时间督促整改,确保资金及时到位、用到实处。

  加强扶贫资金绩效管理。科学制定绩效评价指标,实现绩效目标从模糊到精准、考核指标从单一到综合、资金监管从事后到全程,并根据考核结果奖优惩劣、约谈整改,起到了引导地方保障脱贫攻坚投入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指挥棒作用。

  2017年以来,根据扶贫资金绩效考核结果,省对工作较差的20个县市区财政局进行约谈,对先进县市区在扶贫资金安排方面给予倾斜,共安排奖励资金4.6亿元。

  开展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回头看”,对邵阳市新宁县、永州市零陵区先后开展7轮联点督查,走访行政村350余次、贫困户4600多户、非贫困户近1400户;联合开展第三方评估检查,发现并督促县市整改问题100多个;全面核查105个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00多个。

  省财政厅还创新扶贫补助到户资金发放制度,由原来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升级为“两卡两折”,即将扶贫补贴资金使用单独的卡折进行发放,让贫困户对到手的每一笔钱都明明白白。

  “扶贫款按时打到卡上,什么时间发的,标准多少,清清楚楚。”桑植县上洞街乡院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向左涛告诉笔者,每次打款都有手机短信提醒,党和政府为老百姓想得真周到。

  以三大抓手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脱贫摘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对刚刚脱贫的群众来说,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十三五”期间,武冈市科学规划,在发展产业项目上确定了铜鹅养殖、药材种植、生猪养殖、温氏养鸡、设施养鱼、来料车间加工6大特色农村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仅2020年就新修农村公路252公里、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7亩,实现了实施一批项目,提档扶贫车间,壮大扶贫龙头,升级扶贫产业,提质基础设施,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农民从告别贫困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不仅武冈,其他各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后,也都把乡村振兴当成新的奋斗目标。省财政明确三大主攻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推“三农”加快迈向“强、富、美”。

  ——以产业兴旺为抓手,推动农业转型升级。2020年,省财政统筹资金43.5亿元,培育打造粮食、畜禽、蔬菜、茶叶、油料、水果、水产、中药材、南竹等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实施品牌强农、特色强农、质量强农、产业融合强农、科技强农、开放强农“六大行动”,引导和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争取中央资金4.73亿元,创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

  产业兴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据统计,刚刚过去的一年,湖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快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速。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打造生态宜居环境。2020年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5.8亿元,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00万户、公厕1000座,并争取中央奖励2000万元。安排6.53亿元,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省推进。为推进长江禁捕退捕,全省共安排资金39.79亿元,实现20376艘渔船、28588户渔民退捕。

  2018年以来,按照《湖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省财政累计安排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资金179.1亿元,大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农村群众幸福感。

  ——以“田、水、科、机”为抓手,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藏粮于地”端稳“饭碗”。“十三五”时期,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过300亿元,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1821万亩,为粮食高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兴水护水保护“命脉”。2020年,全省统筹36.03亿元,支持犬木塘、椒花水库建设以及主要支流治理、重点地区排涝能力建设等项目。

  强化“技”的支撑。支持打造南繁科研基地等创新载体,支持“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培育,推进优秀农民境外培训“走出去”。加大财政气象投入,积极支持高分卫星、多普勒雷达系统建设等。

  突破“机”的瓶颈。在深入推进洞庭湖区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的基础上,2020年统筹10亿元,支持实施“农机331机制”,即由省市县补贴3亿元,撬动全省农机购置30亿元,使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10亿元。

  立足新起点,奋斗新征程。省财政创新财政金融联动机制,打造财、银、企、担、农融合发展的生态圈;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探索农村领域各项改革协同推进机制……加快释放改革红利,激活要素资源,形成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湖南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2008-2019中乡网(xiangzhen.org)版权所有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蜀ICP备13027954号-1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0830-315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