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as  怀远县  张山  榆中县  请输入关键词

杭州:聚焦“富、美、绿、活” 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

2017-10-19 10:20 杭州日报

  53岁的朱小奎在城里做了半辈子的生意,2年前却把全部积蓄——300多万元都投在了老家余杭区径山镇四岭村的老房子里,开了一家民宿。哪里算是城,哪里算是乡?在他看来,农村和城市,越来越相似,“村里纸屑烟头都看不到,家家都做垃圾分类,互联网、支付宝、快递购物……样样都和城里一样方便。”更重要的是,朱小奎回到农村,赚的钱一点不比城里少,这个“十一”,客房爆满。“今年6月到8月,订房都订不到!”
  确实,在杭州,“城里”和“乡下”的差别在缩小。201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908元,同比增长8.5%,连续13年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1.87∶1,好于全省的2.07∶1。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农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加快城市国际化、实现城乡一体化作为重要实践载体,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综合实施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农村发展方式转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升级、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等举措,聚焦“富、美、绿、活”,打好“三农”发展的系列组合拳,持之以恒地做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当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排头兵。
  聚焦农民更富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实现农民更富,缩小城乡差距是关键。市农办坚持以城乡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深入实施城乡区域统筹“六大西进行动”,通过以城带乡,着力推动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
  “区县协作”是重要措施之一。针对“东快西慢、东强西弱”的区域发展格局以及民生保障“标准上城高乡低、质量上城优乡劣”等发展不平衡问题,杭州自2010年起,实施区县(市)协作战略,把11个城区与5个下属的县市进行对口结合,建立了5个联动发展的协作组,有序引导城区产业向县(市)转移,建立起了互利共赢的利益机制。
  以桐庐为例,5年前与拱墅区、高新区(滨江)协作共建,开展包括产业共兴、资源共享、乡镇结对、干部挂职、环境共保等全方位的协作。5年来,拱墅、高新区(滨江)两地共向桐庐提供协助资金3.18亿元,年均增长15%,而除了“输血”之外,三地更在意“造血”功能——2014年,滨江籍企业海康威视把生产基地外迁至桐庐,总投资超30亿元,成为桐庐迄今最大的工业经济招商引资项目;另外,富士达特种材料生产项目、英飞特电子LED驱动器等项目相继落户桐庐……
  城乡区域统筹的另一个措施是持续推进“联乡结村”。2007年,市委、市政府创新帮扶机制,在全国率先提出集团式帮扶新模式,开展了第一轮“百团联百乡、千企结千村”集团式帮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2011年至2016年,继续开展“联乡结村”帮扶活动,总投资达92.77亿元。2016年全市42个市级帮扶集团结对乡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9387元提高到16870元,增长79.7%,农村干部群众对“联乡结村”活动的满意率达90%以上。
  除此之外,杭州还鼓励带动“社会帮扶”,着力发挥市场对资源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资源要素市场,构建合理的城乡资源要素配置秩序。
  聚焦农村更美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
  污水治理“订制”到家,垃圾分类蔚然成风,美丽公路纵横阡陌,淘宝掌柜键通四海,特色民宿有腔有调,村落景区宜居宜游,文化礼堂里有欢歌笑语、创富故事,“好家风”带来好村风、好民风……杭州的乡村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美,也越来越让城里人向往,这得益于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打出的“组合拳”。
  杭州以美为韵,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此拉开了杭州农村环境整治的序幕。2011年,又启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着力建设一批在全省全国更具影响力、更加生态、更有活力的美丽乡村。而就在今年8月的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上,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又一次被作为“坚定不移推进拥江发展、抢抓‘大花园’建设机遇”的路径进行强调。目前,全市已累计打造193个中心村、249个精品村、29个风情小镇、17个省市级重点历史文化村落、28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14个精品区块。
  杭州以净为底,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2013年10月,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上在桐庐召开,汪洋副总理指出,美丽乡村不仅要有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林茂粮丰的自然景观,还要有路畅灯明、水清塘净、村容整洁的宜居环境。这几年来,杭州大力推进“三改一拆”,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扩面提质工作,力争到2018年底实现整乡镇全覆盖“户投、村集、镇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模式。
  杭州以文为魂,传承发展农村乡风文明。实施“农村文化礼堂”惠民工程,总结推广“好家风”建设经验,弘扬“最美精神”,大力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推动“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
  聚焦农业更绿培育农村新型业态
  近日,备受民宿行业关注的第二届中国(桐庐)国际民宿发展论坛在桐庐县举行。论坛上宣布,中国国际民宿发展论坛永久落户浙江桐庐,这进一步打响了杭州农村民宿的招牌。仅今年国庆中秋长假,全市民宿(农家乐)接待游客超过310万,同比增长23%,经营收入超过2.6亿元,同比增加29%。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中央的明确要求、社会的殷切期盼、农业自身的内在需要。杭州牢固树立绿色是农业本色的理念,凸显杭州乡村自然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发展本土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农村新型经济业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了一批农业新增长点,增强了绿色经济发展新动能。
  杭州加快培育现代民宿业,让好山好水好空气带来好效益。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现代民宿业的实施意见和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并配套相应扶持政策,有效带动了全市民宿业的快速发展,打造了桐庐石舍香樟、临安一山九舍等多个民宿品牌,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杭州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让绿色生态农产品走出山间地头。杭州农村电子商务形成了依托阿里巴巴等本地网络电商和依托“三通一达”等本地快递物流企业、农村电子商务网和农村快递物流网同步推进“两个依托、双网同推”的独特模式。电商进农村不仅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而且也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临安各村农产品都在“线上”掘金,於潜、天目山的小香薯,太湖源的鲜雷笋,高虹的高山蔬菜等都成为网购族的新宠。
  杭州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让农业现代化引领农村生活。坚持把粮食功能区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主阵地,把“一区一镇”建设作为“两区”建设的新方向,引领杭州农业转型升级。
  聚焦发展更活激荡农村发展动力
  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活起来”,金山银山才能“大起来”,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做好“活”字文章,实现更大更好发展。杭州坚持以改革和创新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活力,进一步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杭州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以“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我市已开展土地确权工作1800多个村,承包户87万户,承包面积180万亩,激荡农村发展活力。
  杭州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探索建立了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等金融创新模式。全面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目前已实施市级“菜篮子”基地蔬菜综合保险、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鲜桃保险、农机综合保险和南美白对虾养殖保险等8个保险品种,提高了农户抗风险能力,深受农户欢迎。
  打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攻坚战。近年来,杭州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村级集体经济特别是薄弱村正常运转和集体经济发展为主线,以西部两区三县(市)为重点,采取“联乡结村”、“区县协作”等帮扶举措,完善“造血为主,互利共赢”帮扶机制。2016年,全市2449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村级集体年总收入95.46亿元,村均389.79万元,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年总收入10万元以下薄弱村。但经济薄弱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的任务依然繁重艰巨。全市将深入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坚决打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攻坚战,力争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杭州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积极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设立市农合联农民合作基金5000万元;市县两级普遍建立服务于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农业风险担保基金和农业发展基金,并开展实质性运作,杭州供销农信担保公司明确提升为市级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杭州日报)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中国乡镇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