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的文化广场、现代化的污水处理湿地……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越来越多村民脱贫奔小康。”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军文说。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八大以来,惠州在新农村建设中,以实施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行动”为抓手,以创建新农村示范典型为引领,结合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统筹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让广大农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更让人期待的是,惠州力争用10年时间,把全市104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标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书写新农村建设的“惠州样本”。
美丽嬗变
村村有物业人人有收入
上东村位于龙门县北端,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群山环抱、土地瘠薄,基础非常薄弱。如今,上东村正从原来的落后贫困村嬗变为幸福新农村。
上东村是我市统筹推进精准扶贫、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加快推进省、市级贫困村建设新农村示范村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我市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一头抓好新农村示范片提升,另一头抓好150个示范村创建,全面推开新农村建设,力争用10年时间把全市1043个行政村全部建设成为高标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贫困村如何由“后队”变“前队”,实现“村村有物业、户户有就业、人人有收入”的新农村示范村,与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基于此,我市创新开展百局帮百村、百会帮百村、百企帮百村“三个一百”精准扶贫新模式,通过实施项目扶贫、光伏扶贫等“十大扶贫模式”,全方面多维度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数据是最好的说明:2013~2016年,全市54434名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平均每天有37人跨过贫困线。
示范引领
走上村美民富善治道路
宽敞干净的村道,富有岭南特色的民居,绿树成荫的休闲广场……走进博罗县长宁镇松树岗村,农村的新气象扑面而来。
松树岗村正是博罗县“七星耀罗浮”的起点,该村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走上村美、民富、善治的新农村建设道路。
作为全省首批14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之一,博罗县坚持以点带面、连线成片,以“七星耀罗浮”为主题,积极打造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区、乡村旅游的首选区、农民增收的先行区和文化建设的展示区。
博罗县是我市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一个缩影。从2014年起,我市连续启动博罗、惠阳、惠东、龙门4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5.95亿元,启动实施303个建设项目,其中280个项目已竣工完成。
如今,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让乡村处处是景点,环境美了、农民腰包鼓了,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创新模式
农民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农村美,惠州才能美。农村之美,首在环境。
近年来,我市开展了美丽乡村“三大行动”,每年投入20亿元治水、20亿元种树,让村庄“脱胎换骨”。一个个村庄靓起来了,“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正成为现实。
生态环境的改善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农民的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让我们晒晒这些成绩单:惠州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第三方评估考核中,连续两年位居珠三角第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进度排在全省前列;农村五保对象人均供养标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随着“3+3+X”的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模式深入推进,全市上下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层治理“三大工程”,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扎实做好示范村建设各项“自选动作”。
我们欣喜地看到,新农村建设为绘就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美丽画卷增添了浓重一笔。(惠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