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as  怀远县  张山  初旭:乡村腊月  榆中县

振兴乡村,让阳光洒满希望的田野

2017-10-23 09:37 安徽日报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治理,引发安徽代表热议。
  深化改革,让广大农民吃下“定心丸”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深化改革,是兴农之要。30多年前,小岗村18位村民摁下土地承包的红手印,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总书记说完这段话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作为来自农村的基层代表,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昨天下午就有几位村民联系我,表达喜悦之情,大家都坚定拥护这一决策。”金玉琴代表认为,报告进一步明确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意愿和期盼,给广大农民吃下“定心丸”,必将极大地调动农民积极性,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进一步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
  十九大报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持之以恒强农业、富农村、惠农民,就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和经验,不断把农村改革推向深入。”陶方启代表说。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是“三农”发展历史经验的选择。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三变”改革……安徽农村改革正向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推进。“报告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重要举措,为新时代深化农村改革、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绿色增产,藏粮于技“端牢饭碗”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安徽近年来大力实施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以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谷物为主体,促进粮食单产提高、品质提升、质量安全、效益增加和环境改善,成效明显。其核心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和重视对现有继承技术的集成应用,充分发挥了科技对粮食单产提升的支撑作用。”来自安徽农业大学的张正竹代表说,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改变粗放的外延式农业发展方式,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农业发展步履铿锵……我省去年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预计今年秋粮实现单产、总产双增,全年粮食再获丰收。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来自农村的江胜霞代表结合所在村发展实际说,多年来,该村围绕“提升种植业、发展养殖业、做强水产业、发展旅游业”工作思路,加快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盘活农村资源,让‘土疙瘩’生出真金白银。目前,通过水产养殖承包、光伏发电、项目资金入股等方式,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有30多万元。”
  人才为要,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人。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人才队伍,是农村发展的短板所在,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邓真晓代表认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提升乡村干部的素质和战斗力,将为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他建议,各级领导干部要多到农村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看一看,深入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广大农民的贴心人。
  针对“谁来种地”问题,张正竹代表建议,发展专业化的农技服务公司和合作社,面向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开展从田间管理到加工收获全产业链的生产性服务,实行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管理公司化、利益链接合同化。如此,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农技带头人、农产品营销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
  全面建设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目前,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正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突出农村特点,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着力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注重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安徽代表们认为,未来江淮大地必将涌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幸福家园和美丽宜居乡村。(安徽日报)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中国乡镇网

上一篇:一位农民掏心窝子的话:五年十大获得感

下一篇:没有了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