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化市柳河县,认识管延丽的人都叫她“大米姐”,从过去四处找活跑销售,到回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年销售额过亿,“大米姐”说,她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就在创业的点滴历程中不断升华。
2013年初,管延丽组织农民成立“吉林省大米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时候,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很多人都表示要长期的坚定的跟着管延丽种地。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深情厚谊,管延丽时常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农民进行水稻种植培训,并聘请专家、技术人员传授农民先进的种植技术,向农户推荐优良玉米品种,使农户每亩增产100多斤。此外,为了促进优质品种的推广,在回收时,管延丽还为种植这些优良品种的农户每吨补贴20元钱。这不仅让农民实现增收,还为提高当地玉米的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柳河县“大米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当家人,虽然年近5旬,但管延丽大到灌溉施肥、小到除草拔苗,每一个环节都要全程跟踪。“我是个农民,我想的就是怎么去回馈农民,怎么让他们的泥饭碗变成金饭碗。”
合作社农民王子玉告诉记者,“今年水稻长势好,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合作社一定能赚到钱,我们村民心里都美滋滋的。”不过,2013年合作社筹建之初他是反对声最大、桌子拍得最响一个。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王子玉加入了合作社。一年磨合期下来,王子玉发现把地包给合作社,自己再到社里种地打工,两份收入算下来,拿到手里的钱成倍往上翻。“一年能赚十五六万,这不挺好的嘛,收入比以前大幅度增加。”王子玉笑着说。
2015年,企业厚积薄发,以互联网为依托,使其旗下品牌“大米姐”旗舰店顺利在天猫网站上开业,并在当年双十一活动中,斩获日销售额50万元的成绩。管延丽的企业不断寻求创新,如采用“互联网+”模式,突破了传统的终端销售渠道。现在该企业已拥有40多家加盟商,大米销售到全国。同年,经由中央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组对管延丽的火山岩富硒大米进行报道,全国各地的顾客都知道了吉林有个种富硒大米的大米姐,有许多人来找管延丽谈合作,每天她都要接待很多的客人,相应的,其大米的销售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2016年吉林省大米协会组织的福建省海峡两岸粮油展会上,管延丽的大米产品凭借着过硬的质量获得好评如潮。
稻田鸭除草、有机肥还田,不打农药、只喷富硒肥,不见机械身影、全部人工操作,科技专家随时把脉查找问题。虽然产量低一些,但品质得到了提升。原先2元块一斤的大米,现在能卖到20多元。“我们要下‘绣花功夫’去种地,这样我们种出来的水稻才不是‘绣花枕头’,带领大家一起好好种地,让村民们都一起富起来。”管延丽说。
不做“绣花枕头”,这份底气来自于对自身产品品质和技术保障的自信。而多年来,柳河县通过节能减排、关停污染源等一系列措施打造的优良生态环境,更是大米姐的“定心丸”。“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大米姐的富硒大米的硒含量每公斤大米可以达到三百微克左右,是没有做技术大米的含量十倍以上”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专家罗小川说。
“我们的设备是国际上最先进的一套设备,通过28道生产工序,达到无尘处理,可以使大米免淘洗”吉林省柳俐粮食公司生产车间厂长裴俊嵩说。
“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好山好水才能种出好大米,绿水青山才能换来金山银山,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才能保护好我们柳河大米的品质,更好的打造我们吉林大米的品牌。”柳河县副县长冯岷说。
如今“大米姐”的合作社拥有绿色稻米生产基地2万亩,有机稻米2300亩,苏子叶种植基地2000亩,带动了周边200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仅2016年,合作社的销售额就达到3000多万。(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