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稻香鱼肥之季。在杭州钱塘区某处农场,金灿灿的水稻与阡陌有序的水渠、田间道相映成趣,村民们一边查看前段时间投放的鱼苗长势一边交谈着,勾勒出一幅“稻在水中长、鱼绕稻间游”的乡村新“丰”景。 “今年5月,我们试着在稻田环沟内对马口鱼水花苗进行标苗。通过试验发现,在稻田中标苗,不仅可以降低苗种成本,还能提高苗种的存活率。”看着鱼儿在田间游来游去,农场场长沈良兴奋地说。 “稻—马口鱼”综合种养是一种“稻渔共养”的新模式。10月18日,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交流会在钱塘区召开,会上发布了“稻—小龙虾”“稻—鳖”“稻—鱼”“稻—黑斑蛙”等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十大新型模式,其中“稻—马口鱼”就属于近年来浙江省创新推广的稻溪流性鱼类共生模式。 从2022年起,沈良就带领团队试点实施稻渔、稻鸭综合种养。要做好种养的高质量管理,沈良与团队首先在田块四周进行环沟开挖。每条沟宽3米、深1米,坡角小于45度,开挖面积控制在10%以内。同时,在环沟内配置鼓风机和底增氧设施,在环沟上方加装防鸟网,在进排水口加装细眼网袋等措施,以降低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失。 一田两用,提质增效的目标很快见效。预计到2023年11月底,马口鱼就可采取捕大留小方式逐步销售。据初步估算,“稻—马口鱼”综合种养模式,亩均总增效可达2890元,而且水稻收割后,只要对环沟内侧适当加高田埂,还可继续实施“小麦—马口鱼”共生模式,越过一个冬天,小规格的鱼就基本可以达到销售规格,亩均总产量也能大幅度提升,过去的“巴掌田”,如今变成了奔向致富路的“聚宝盆”。 同时,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还能有效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稻田是一个天然湿地,能够有效分解养殖尾水中的氮磷元素。稻田飞虫的虫卵等也为马口鱼提供了天然饵料,增长马口鱼生长速度的同时,还降低了饲料成本。“而且减肥减药后的稻米品质更高,售价更高,更绿色更安全。”沈良表示。据了解,在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技术专家的指导下,钱塘区“稻—马口鱼”共生规模逐步扩大,从2022年的40亩,到2023年已达275亩,2024年更有望突破1000亩,该农场还成为全省唯一一家规模化实施稻田养殖溪流性鱼类的主体。 作为杭州市产粮大区,钱塘区水系河网发达,土地平整机械化程度高,有着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独特优势。自2022年以来,全区推广新型综合种养面积8000余亩,各模式综合亩均肥料使用成本可下降30%以上,农药使用成本可下降50%以上。 “我们还将邀请更多的养殖专家和农技专家到田间指导,推进产销联动,确保新型综合种养工作稳健、高效发展。”钱塘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钱塘区亦是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的一个缩影。自2019年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万工程以来,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推广面积已达78万亩,亩均增效2000元以上,建成省级重点县13个、重点基地163家,水稻与小龙虾、河蟹、鳖、鱼和蛙类等综合种养模式不断涌现。稻田里的精耕细作,擦亮了绿色生态农业底色;多元化生态养殖模式,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升了农民收益,也让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宽。来源:杭州日报 |